首頁歷史 > 正文

春秋時期到底是指哪些年?

2022-01-07由 子玉曆史說 發表于 歷史

提起

春秋

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是一年四季,還是歲月人生?亦或者年齡大小?

春秋時期到底是指哪些年?

如果是個讀書人,其第一反應可能是書名《春秋》,它

又稱《春秋經》《麟經》或《麟史》,這個單獨拿出來好像有點陌生,不過別急,它有一個組合,

四書五經

這個詞熟悉吧,五經中的

“詩、書、禮、易、春秋”

中的《春秋》就是它。與它配套的就是“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從這兒還傳出來一個詞叫“春秋筆法”,其本意原指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並暗含褒貶之意,不過後來被玩壞了,成為

糊弄

的代表詞。

扯遠了,言歸正傳,畢竟這是寫歷史的頭條號,“春秋”一詞自然是指歷史時期了。

春秋,通常用來指中國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史稱“春秋時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這段歷史時期。也就是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

愛美人不愛江山

的老父親周幽王坑了以後遷都到洛邑(今河南洛陽),結束於公元前403年的

三家分晉

,從此

春秋五霸

之一的晉國滅亡了,

戰國七雄

中的韓、趙、魏三國產生了,七雄兼併的戰國序幕揭開了。

春秋時期到底是指哪些年?

其實三家分晉是經歷了一個過程: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六卿(韓、趙、魏、智、範、中行氏)開始把握著晉國的軍政大權。

後來在六卿的爭鬥中,趙把範、中行氏滅掉了,具體時間不詳。

公元前453年趙又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遷於端氏(今晉城市沁水縣)。晉國剩餘的土地至此全部被瓜分完。

在春秋這三百多年的歷史中,最為人樂道的可能就是“三小霸主”和“五大霸主”的故事了,畢竟有句古語“大霸不過五,小霸不過三”。

其中春秋初期的三小霸指的是鄭莊公、齊僖公 和楚武王。

鄭莊公

鄭莊公即位後,整合了國家力量,使整個鄭國空前強大。這時候剛東遷不久的周王室想要亮亮肌肉,覺得就算東遷之後,你大哥還是你大哥。於是就想殺雞儆猴,組成了周、虢(guo)衛、蔡、陳五國聯軍殺向鄭國,結果打臉了,被鄭莊公在繻葛這個地方按在地上摩擦。從此周王室算是被拉下了神壇,偷雞不成蝕把米,僅剩的威信又被糟蹋了。

齊僖公

齊僖公幹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組織會盟,這種行為是直接把周天子沒當人,行使了周天子的權利,還美其名曰為天子正名。其中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而伐郕國的操作最騷。

楚武王

四個字

“滅權創縣

”,即滅掉權國,創立縣制。

至於春秋五大霸主,

到底是指哪五個國家的哪五位國君,一直是一個十分有爭議性的問題。

春秋時期到底是指哪些年?

有以下七種說法: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史記索隱》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辭通》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漢書注·諸侯王表》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荀子·王霸》

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鮚崎亭集外編》

一般來說,

第一霸主齊桓公

第二霸主晉文公

地位不可動搖,

第三、四霸主秦穆公和楚莊王

的支援比較高,至於

第五位霸主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

被大家比較認可。

我是子玉曆史說,一個喜歡歷史並且想要一吐為快的小白作者,如果各位看官想看點不一樣的歷史,不妨來小舍坐會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