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按清制異姓爵位可世襲罔替,張廷玉的三等伯爵,為何一世而斬?

2022-01-02由 左都御史 發表于 歷史

清代的爵位分為宗室爵位和異姓功臣爵位兩種,按例,宗室爵位除了鐵帽子王以外,其他的都是降級世襲,即親王子襲郡王爵,郡王子襲貝勒爵,如此等等。異姓功臣爵位卻是世襲罔替的,子孫後代承襲的爵位不會變。有時就算是因罪被革,其爵位也會被保留下來傳給後一代。

按清制異姓爵位可世襲罔替,張廷玉的三等伯爵,為何一世而斬?

比如開國功臣額亦都,爵封一等公,他子孫就可以永遠承襲一等公爵。就是漢臣也是如此,像范文程爵封一等子,這個爵位就世襲了兩百年,其他如施琅、曾國藩、李鴻章等,也都是如此。

清代漢臣中第一個獲得高等爵位(公侯伯)的是張廷玉,張廷玉的名氣很大,這裡對他的簡歷就不多做介紹了。很多讀者認為張廷玉的三等伯爵是雍正皇帝封的,御史查過史料,其實是乾隆三年時獲封的。但是張廷玉的伯爵卻沒有世襲罔替,僅一代而止,那麼他的三等伯爵為何沒能傳給子孫後代呢?

按清制異姓爵位可世襲罔替,張廷玉的三等伯爵,為何一世而斬?

張廷玉在乾隆時期的官銜為“經筵日講官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兼管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世襲三等伯”。乾隆四年張廷玉主持修撰《明史》告竣,署的就是上面的官職全銜。

可以看出,張廷玉在乾隆三年獲封三等伯爵時,已經獲得了世襲罔替的榮譽。此外,張廷玉還有另外一個漢臣所獨有的特權——配享太廟。配享太廟是雍正在遺詔中特意註明的,比起三等伯爵,配享太廟的榮譽就要高得多。有清一代,漢臣中也僅有張廷玉一人獲此殊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顯然張廷玉世襲罔替的特權也是讓乾隆皇帝給收回的。事實上情況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張廷玉失去的不僅僅是世襲罔替的伯爵,他歷經康雍乾三朝所得到的所有榮譽,幾乎在乾隆十三年至十五年這兩年間,被剝得乾淨乾淨。

按清制異姓爵位可世襲罔替,張廷玉的三等伯爵,為何一世而斬?

事情還得從乾隆十三年說起。

乾隆繼位以後,由於初掌大權對國家事務尚不熟悉,依然要倚仗張廷玉、鄂爾泰兩位元老重臣。但張、鄂兩人由於權力之爭、滿漢矛盾引發一系列的爭鬥,當時稱為張黨、鄂黨,即所謂的黨爭。

儘管兩黨之爭尚在可控程度,但已經多多少少觸及到乾隆的皇權。因此乾隆皇帝一方面盡力控制朝局,另一方面又極力培養年輕一代官僚,這一時期滿洲貴族中就先後出現了訥親、傅恆等人,漢臣中也有劉統勳等人蓄勢待發。

乾隆繼位的十餘年間,總體的執政風格偏向寬鬆。但乾隆十三年,隨著富察皇后的去世,乾隆一改春風和煦的執政風格,打擊張、鄂兩黨,並採取嚴厲手段整飭吏治。

按清制異姓爵位可世襲罔替,張廷玉的三等伯爵,為何一世而斬?

此時的張廷玉已是77歲高齡,向來以謹慎著稱的他知難而退,向乾隆提出了退休報告。本來張廷玉辭職對乾隆來說也是好事,但張廷玉因為受到乾隆的排斥,生怕他取消配享太廟的這一資格。

於是張廷玉又當著乾隆的面,說配享太廟是先帝爺留下的遺詔,希望皇上能遵守諾言並出具一個手諭。我們搞不清楚,一生小心謹慎的張廷玉怎麼會如此糊塗?這不就是表明自己信不過當今的皇上嗎?

乾隆帝很生氣,但後果並不嚴重,乾隆當面批評了張廷玉一頓,准許他辭職並承諾他死後仍可配享太廟。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結局也不算太糟糕,雖然不受乾隆待見,但該有的待遇還是一樣不少。

按清制異姓爵位可世襲罔替,張廷玉的三等伯爵,為何一世而斬?

偏偏張廷玉又犯了一個錯,這一次乾隆終於忍不住了。按照清代的慣例,大臣提出辭職后皇帝批准,第二天就應該要當面謝恩,和皇帝作一個告別。可是張廷玉卻以病為由,讓兒子進宮謝恩。在乾隆看來,這是大不敬,君臣多年難道連這點情分也沒有了嗎。

盛怒之下的乾隆說:

“在為臣者預存一奉身而退之念,則將匪國是恤,惟身是圖”

,對其嚴加議處,並不許他辭職回鄉。不得已,張廷玉馬上進宮面聖,結果又被乾隆痛批一番。

二年後,即乾隆十五年,君臣關係略有緩和。張廷玉又上書辭職,乾隆皇帝這一次沒有為難他,諭準告老還鄉。正當張廷玉收拾停當準備回桐城老家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原來乾隆的皇長子永璜去世。

按清制異姓爵位可世襲罔替,張廷玉的三等伯爵,為何一世而斬?

皇子去世如果不是太子,大臣們最多就是表示下心意,到府上祭奠一下就行。可是張廷玉原先是上書房師傅,名義上是永璜的老師,有了這層關係,就和一般的大臣不同了。按例,張廷玉必須要過了永璜的初祭才能離京,而他卻上書乾隆準備南歸,這下又惹怒了乾隆,而且後果很嚴重。

乾隆認為張廷玉作為永璜的老師,此舉實屬無情無義,況永璜又是皇子剛剛還追封了定親王,這是有意蔑視皇室。盛怒之下,乾隆大發厥詞,把張廷玉貶得一文不值,說他

“僅以繕寫諭旨為職,此嫻於筆墨者所為優。朕御極十五年來,伊則不知進退,毫無建白、毫無贊襄……”

乾隆下旨,剝奪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榮譽,其三等伯爵取消世襲罔替的資格,免治罪。到了這個地步,張廷玉已經是名譽掃地,他不得不謝恩灰溜溜地回到了桐城老家。

按清制異姓爵位可世襲罔替,張廷玉的三等伯爵,為何一世而斬?

後來,張廷玉又受門生朱筌的牽連,被乾隆抄了家,歷來恩賜的御筆、書籍,以及尋常物件,全部追回。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去世,乾隆最終還是遵守先帝遺詔,準其配享太廟。張廷玉九泉之下,總算也能閉眼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