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浮生六記:最美的愛情,敵不過流年

2022-01-02由 小熳老師 發表于 歷史

公元1780年正月二十二日,時年十八歲的蘇州人沈復和陳芸在滄浪亭畔成親,開始了他們之間二十三年的夫妻生活。這段感情,從幸福美好開始,到顛沛流離結束,由沈復用平白樸實的文字記錄了下來。這就是為後人稱誦的《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的問世算是一個傳奇:清光緒年間,滄浪亭旁正誼書院的教書先生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四卷,交給當時在上海主持申報聞尊閣的小舅子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

多得楊引傳的慧眼識珠,一對平凡夫妻的恩愛故事得以流傳,成為佳話。

浮生六記:最美的愛情,敵不過流年

沈復與陳芸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結合。十三歲那年,沈復隨母歸寧,與年長他十月的表姐陳芸相處融洽。他少年懷春,一副心思全部專注於她身上,並告訴母親:要是為兒子選擇媳婦,非淑姐不娶。——陳芸又字淑珍。沈母也非常喜歡侄女陳芸的柔和,當場就脫下手上的金戒指為他們締結姻緣。五年後,他們成親,開始了舉案齊眉、夫唱婦隨的夫妻生活。

剛剛開始的時候,生活總是美好的。沈復與陳芸耳鬢廝磨,親同形影,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而且,僅僅是眼前恩愛還是不夠的。成親後第一年的七夕,他們刻下“願生生世世為夫婦”之章。

沈復的父親是他們那個年代的典型家長,以一己之力養活全家,而且將家人照顧得很好。所以,沈復的生活很是悠閒,除了讀書,就是四處遊玩。

沈復生性爽直,落拓不羈,友人邀他去水仙祠遊玩,他覺得一個人沒有意思,於是力邀陳芸前往,陳芸因為自己是女子,外出不便,一再推辭,他便出謀策劃,讓她妝扮成男子模樣,一起出遊。因為行為舉止實在太過不拘不節,導致有人誤以為沈復放蕩不羈,流連花叢。友人之妻私下提醒陳芸,陳芸一口承認,並告之對方,自己也在內。大家才一笑釋然。

浮生六記:最美的愛情,敵不過流年

陳芸是典型的“三從四德”女子,見到表妹婿納了一妾,她覺得人家不夠出眾,表妹婿戲言:如若姐夫納妾,一定是美人了。她竟點頭稱是,並且痴心為夫物色人選。後來因為手頭始終不甚寬裕,一直沒有能夠成事,陳芸因此生了一場病,種下病根。

也許因為這樣“大方體貼”,林語堂稱其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對一個男人來說,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陳芸誠然可愛。夏季荷花初開,她會用小紗袋裝上茶葉置於夜晚的花蕊裡,晨早取出,用泉水或雨水來烹煮沏泡,茶水竟是絕佳清香;鄉居日曬,她懂得利用生長著的植物做成活屏風,透風遮日,迂迴曲折,風雅異常;她還懂得焚香、插花、製作盆景,心思之玲瓏,手藝之精細,連沈復都自愧不如。

浮生六記:最美的愛情,敵不過流年

陳芸不但心靈手巧,而且賢惠。無論丈夫想做什麼,她從來不去阻止,還去幫他出謀劃策。友人喜歡與沈復相聚,其中也有陳芸懂得招待的原因。他們依附父母,家中不算富裕,可是他們還是儘量將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只是一個人賢惠太過,就顯得不夠聰明。作為兒媳婦,陳芸為公公物色妾侍,得罪了婆婆;為小叔做擔保借貸引起的風波得罪了公公。幾件事堆在一起,終於成為他們被趕出家門的導火索。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用來形容沈復與陳芸在38歲那年的遭遇實在是再貼切不過。

那一年,沈復為友人借貸作擔保,友人攜財跑路,債主向他追債,苦不堪言,且債主又跑到他父親家門口咆哮,人盡皆知。陳芸生病,結拜姐姐華夫人派人來看望,沈復父母以為是她之前認識的娼妓之流,因此大發雷霆。於是,沈復被指不思上進,與小人濫交;陳芸被責不守閨訓,與娼妓結交。傷心失落之下,父母下達指令:限時三日搬離家中,遲則按忤逆論處。

浮生六記:最美的愛情,敵不過流年

生活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很艱難的了。沈復一介文人,靠畫畫謀生,不懂世故,家中幾乎全靠陳芸刺繡維持生計,而陳芸因體力透支,已經病得奄奄一息。他們無處可去,被接到華夫人家過活,而陳芸也沒有支撐多久,三年之後撒手人寰。期間生活之艱辛,令人掩卷嘆息。

貧賤夫妻百事哀。

他們最慘?未算。最慘的是他們的兒女。

二人前往華夫人之所時,十四歲的女兒青君臨時被指派到表兄王家做童養媳;十二歲的兒子逢森被朋友推薦去做生意。兒女之事,草草了之。而且一別成永遠。即使情況再差,也不覺得有拋棄兒女的必要,做父母做到這種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沈復四十四歲那年,陳芸、逢森已逝,青君留在王家,友人石韞玉贈其一名小妾。故事到此,已然結束。

後人對於這一段感情,從不缺乏讚美之辭:兩小無猜、善解人意、體恤關愛、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同甘共苦……

浮生六記:最美的愛情,敵不過流年

不離不棄二十三年,確實比現代許多人的婚姻都要長久。但老實說,是不羨慕這種愛情的。誰想去做他們?在父母的庇護下悠閒生活,離開父母,生活即刻崩塌,前半生是詩,後半生只有生活的苟且。

有人憤怒他們受到封建禮教的壓迫,又遭到奸佞小人的欺負,大鳴不平。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第一次因事遷怒被趕,沈復陳芸已經三十歲,尚且不懂得未雨綢繆,“餘夫婦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質。始則移東補西,繼則左支右決絀。”好在後來沈父息怒,又把他們接了回去。然而,逆境逢生,他們忘了前車之鑑,依然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終於在八年後再次被趕,從此一直生活在低谷,再也沒有翻身之日。

制度壓迫和姦佞算計當然也存在。沈復被過繼給已逝的伯父,仍然受到父母的愛護,偏生他遇著一個逐利心狠的兄弟啟堂。為了獨佔家業,啟堂也是費盡了苦心,看準了兄嫂的善良,設計讓他們與父母有了齷齪,終於他們被父母趕了出門。兄弟之間也不過如此,涉及利益,便再也不顧手足之情。他有他兄弟啟堂一半的心眼,也不至於落到如此田地。

啟堂是他們生活裡的第一號奸人,然後,就到了第二號奸人,不知名的友人,沈復為其做保人,結果成了債務人;第三號是小女奴阿雙,捲了他們不多的財物逃跑。

世間的事看似偶然,然而關聯起來,多少也知道是必然的結果。總是被人算計,陌生人也選擇他們,可見做人太善良,對自己是一種傷害。

浮生六記:最美的愛情,敵不過流年

不過,把原因歸結到別人身上總是不對的。身心健全的成年人,實在不必把生活困頓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你看,做保人、遇奴不淑這些小事,就使得他們方寸大亂,舉步維艱,實在令人意外。歸根到底,他們敗就敗在,太過與世無爭知足常樂了。雖說“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但像他們這樣不思進取,一邊是哀其不幸,更多的是怒其不爭吧。三十幾歲了,有兒有女,還一味風花雪月,不計將來,結果可想而知。

那個年代,不擅生計是多數讀書人的通病。他們甚至沒有過榮華富貴揮霍無度的日子,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生活,都維持不了,除了怪自己,還能怪誰。

有些替陳芸不值,她是有提過生計之道的: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可惜沈復一笑置之。男子不能齊家,後果很嚴重,前有陶淵明,中有曹雪芹,後有沈復。

陳芸是窮苦出身,曾經一家三口依靠她的雙手,她沒有理由不知道生活艱辛,可是,為了支援他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理想,再苦她也不說苦,就是這種縱容,給他們帶來的幾乎是滅頂的災難。

公道說一句,在那個年代,沈復是一個難得的男子,他的骨子裡沒有男尊女卑,他愛他的妻子,他願意花盡所有心思去討她的歡喜。所以,她才會寧願陪著他吃苦,毫無怨言吧。

浮生六記:最美的愛情,敵不過流年

愛情再美好,兩心再相知,不懂得應付生活,一樣會被生活唾棄。後來,陳芸唯一稱得上幸運的事,是她死在兒子逢森之前。

沈復後來得了一妾,也無可厚非。人生的路,總有一個人會先走完。活著的時候,誰也沒有辜負誰,已經足夠。

只是可惜,故事的開頭太美,結局太悲,浮生若夢,到最後,事如春夢了無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