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2022-01-02由 漢上採風 發表于 歷史

前言:128年前,一個名叫安廷相的義大利天主教神甫,在信仰和使命的召喚下,背井離鄉、不遠萬里,從遙遠的歐洲來到位於大清帝國腹地的陝南漢中。在一個至今漢中人都感覺偏僻的一個叫古路壩的荒山上,開始了他在中國的傳播福音之路。歷經四十餘年,在這個交通不便、幾乎與世隔絕的脫塵之地建造了一座堪稱宏偉的教堂群落,成為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1938年7月27日,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原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國立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併改組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校址便定在陝西城固古路壩。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網傳民國時期的天主教堂,但不確定

說到古路壩天主教堂,就不得不說天主教在漢中的傳播歷史了,根據資料記載,天主教在漢中傳教開始於明末。明朝崇禎三年(1630年),教堂正門葡萄牙軍艦護送法國天主教傳教土方德望來華。彼時,方德望與陝西官員王徵結識,在王徵的協助下,他開始到陝、甘、晉等地傳教。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方德望開始到漢中傳教,先到洋縣,結識洋縣知縣,徵得同意後在洋縣始傳,輾轉流離,不避艱難,四方傳道。後到城固東關,南樂一帶傳教步道,逝世後葬南樂小寨。

清道光二年(1822年)九月,巡撫盧坤署理陝西,巡撫盧坤作為封建官僚和儒家衛道士。曾以巡撫之位,親自監督打壓洋縣天主教。在教區漸續發展過程中,城固教會劃屬為漢中教區,主要由義大利傳教士負責。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光緒十四年(1888年),義大利神甫安廷相任漢中教區首任主教,主教堂設在城固縣南樂古路壩,開始置地建堂,具體位置在城固縣城南12公里董家營鎮的古路壩村,公元1893年(光緒十九年),義大利主教拔土林任主教後,在古路壩大興土木,平掉一座山頭,修建主教堂。

資料記載,古路壩教堂設計為義大利神甫李開熬。當時幾乎薈集了漢中最馳名的教堂內走廊能工巧匠,泥、木、石工高手。木料就近山上遴選砍伐,石料則從幾十裡外的南鄭梁山採取最堅硬耐用的石灰岩。以後的三十年間,傳教士一邊用引誘欺騙的手段吸收教徒,一些富人也投靠外國傳教士為靠山,使天主教在漢中迅速發展;一邊用收刮來的錢財擴建教堂,使古路壩的教堂範圍擴大至幾里。其建築風格中西結合、雕樑畫柱,十分壯觀一色青磚木結構,主體建築均為二層樓房,主要有鐘樓、主教公館、小公館、修道院、育嬰堂、養老院、拉丁修院、大學堂、拉丁學校、碾房、油房、廠房、倉庫、地下室等,共計505間,各樓相互連線,教區垣牆四角築有炮樓,規模宏大的教堂成為當時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人民反帝意識逐步增強,古路壩教堂由盛轉衰,傳教士紛紛別去回國。陝西督軍陳樹藩在漢中期間,曾將司令部紮在古路壩教堂,古路壩教堂成為了軍事上的爭鬥之地。

真正讓古路壩天主教堂聲名鵲起的是在1938年,作為抗戰時期“三壩”之一的古路壩迎來了漢中教育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國內大批高等院校遷入漢中,因古路壩教堂空閒,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便駐進辦學,為國家為民族培養有用人才。琅琅的讀書聲,替代了往日的誦經聲,這裡真正成了喚醒民眾,啟迪智慧,追求真理,尋求幸福的所在。

1938年7月27日,當時的教育部長陳立夫發出訓令,令北洋工學院、北平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私立焦作工學院合組西北工學院,即現西北工業大學。8月10日,以李書田為主任的國立西北工學院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東大工學院由四川三臺,焦作工學院由甘肅天水陸續搬遷到古路壩,校址便在古路壩天主教堂裡面。10月開始,西北工學院在重慶、成都、西安等地招收新生,11月12日舉行了開學典禮。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隨後北洋大學、東北大學、焦作工學院相繼覆校。因西北工學院保留建制,且辦有成績,只有一小部分教師職工隨三校復員離去,教育部決定西北工學院遷至陝西咸陽新校址。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西北工學院借用教堂的房舍,在古路壩辦學長達7年之久,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急需人才,上萬莘莘學子在這裡點燃了振興民族的明燈。讓中國的抗戰史與教育史與這個偏遠的小山村相連結。前幾年為此還拍了一部叫《古路壩燈火》的電影,讓人們重新瞭解了這段歷史。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新中國成立前夕,外國傳教士全部回國,國內教職人員返回家鄉,或就地安置為民。古路壩教堂內辦起了學校。“文革”中教堂房舍大多拆除做了它用,僅餘主教堂院和修女院兩處建築。但因拍電影又將主教公館外牆上的文革期間所書“提高警惕準備打仗”的標語損毀。又讓老教堂失去了一段記憶。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如今,古路壩的天主教堂真正的教堂文革時已經被毀,現在所看到的是當年教會會所(辦公場所)之所以能夠儲存下來,是因為當時革委會在這裡辦過公。古路壩天主教堂的主教公館,座南朝北,回字形封閉式磚木結構,小灰瓦房面,佔地68。4×50米,房簷滴頭為“壽”字三角形。門樓之間,重簷兩滴水,四角起翹,左右各十三間廂房。正殿五間,高大宏暢,歇山頂,樓閣式。為增加氣勢,牆腰外加懸山簷,視角上彷彿二層。大殿內天花板上繪有西洋畫。窗為下方上圓西洋式,窗沿、窗邊用漢白玉或青磚雕鑲,浮雕為花卉人物、傳說故事等。整體建築有廊,廊邊施以石條,地面鑲鋪方青磚。改革開放落實宗教政策後,現為教職人員使用。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主教堂有義大利運來的合金鑄鐘一口,喇叭形,通高74釐米,口徑70釐米,四系,原鑄有羅馬文字及裝飾圖案,已磨毀。鍾音脆響,傳之久遠,有別於國內鑄鐘。另有太平缸一口,青石雕成,上大下小,呈倒梯形,雕有花卉、動物,刻有“太平缸”三字,做工精良。

修女院坐東向西,佔地70×50米,磚木結構,灰瓦房面,有脊獸,樓閣式回字封閉建築,門、窗均為下方上圓西洋式,石條壓沿,內鋪方磚,共48間房舍。因年久失修,加之空閒不用,院內灌木雜草叢生,甚覺荒涼。當年,這裡是不對一般人開放的,只接待高級別的宗教人士和官員。修女院也曾因做為古路壩小學的校舍而留存。但遺憾的是本來年久失修又遭遇08年大地震的影響,修女院已垮塌損毀。殘垣斷壁在荒草野樹間悲哀地訴說著世間對她的不公。因百年教堂的存在,古路壩周邊的山民們大都信仰天主教,民風頗為淳樸。多年來也一直用他們的微薄之力維護著他們的信仰之地。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2002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將古路壩教堂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東至主教公館前簷水向前延伸20米到古路壩村委會公用坡地,西至主教公館西簷水向前延伸30米到古路壩村二組坡地;南至主教公館門前簷水向前延伸50米到古路壩村三組子殼園;北至修女院北牆簷水向前延伸1米至古路壩小學院場。一般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在重點保護區基礎上外延伸50米。

接納西北聯大,卻缺於縣誌:陝西漢中城固縣古路壩天主大教堂

遺憾的是,在1994年出版的《城固縣誌》中,沒有古路壩天主教堂的專門記載,只是在高等教育史中寫西北聯大的時候提到過它,連古建築這一章節裡都沒有記載隻言片語,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與缺失,不知道近年來新編的縣誌中有沒有,不過隨著近年來古路壩知名度的不斷提高,今天的古路壩教堂已逐漸成為人們閒暇時探奇觀光的一個去處。但願它能得到更多的維護繼續留存下去,並能做為漢中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讓世人瞭解傳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