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大躍進”時期隨州(原隨縣)水利發展史

2022-01-02由 生命之旅7512 發表于 歷史

碼字不易,歡迎點評關注。

“大躍進”時期隨州(原隨縣)水利發展史

一九五八年六月,隨縣成立“府河上游治本工程指揮部” ,開始大規模的水利勘測,制訂了《府河上游治本工程規劃》。本是一個長遠設想,由於“大躍進”的促進,全縣掀起了第三次水利建設高潮。七月十八日,縣委制訂了《五九年水利建設規劃》,其中強調“繼續依靠群眾勤儉治水,全面規劃,綜合利用,提前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苦戰一年根治府河,六○年基本消滅早災,力爭實現“三化縣”即水利自流灌溉化,水加工自動化,水力加工電氣化”。這一規制,實質上是五八年秋至六○年的三年水利規劃。一九五八年秋即已開始。

一九五八年八、九月,電子河,陡坡潭、先覺廟,環潭、封江口,桃園河等六處大型水庫會部開工,全縣八十萬人,有二十萬人上工地,佔勞力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聲勢浩大,《湖北日報》曾頭版刊登隨縣厲山車水溝加工一條龍的建設情況。由於基建規模過大,資金、器材不足,加上為“大辦鋼鐵”讓路,環潭,陡披潭,電子河三工程開工不久,就下馬停建,桃園河縮為中型水庫,於五九年夏建成。省委書記王廷春、王樹戰對隨縣封江口水系親自進行了視察。先覺廟水庫、封江口水庫兩大型水庫最後延至六○年春竣工。

“大躍進”時期隨州(原隨縣)水利發展史

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二日,縣水利局給縣委的報告說“我縣今後的水利任務,除繼續貫徹中央的“三主”方針,仍然要求先易後難,先灌田後發電,大中小與歲修相結合,儘量發揮原有工程潛力,為農業生產服務,也為工業生產服務,力爭三、五年內實現‘三化縣’。”在興修中,煞尾與歲修並舉,結合興建一部分必要的中小型水庫工程,提早達到工程效益。” “在方法上全面發展、重點建設”。秋季,除續建兩大型水庫工程外,唐王、兩河口、羅河等三個中型水庫開工。合河、紫金山、紅安、蘇家河、松柏、喬麥河等六處小(一)型水庫也先後開工。

一九六○年,由大樞紐建設轉為全面渠系配套。九月三日,中共隨縣縣委在《關於縣今冬明春水利規劃的意見》中說, “全縣十八處大型水庫(注:當時蓄水百萬方者稱大型水庫)的渠道尚未全部完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為了充分發揮這些已建工程的效益,今冬明春大搞水利工程的成龍配套,開好渠道,搞好工程煞尾,完成擴建續建工程,以便及時蓄水,保證灌溉。”從十月開始,渠系配套工程全面鋪開。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四日,縣委在《關於今冬明春大型水岸渠道工程施工方案的報告》中指出: “我縣今冬明春的大型水利工程,以開挖封江口、先覺廟、黑屋灣三大型水庫的乾渠(黑屋灣乾渠延長)為主,使這三個大型水庫成龍配套,以充分發揮效益”。面上的工程、“以小型為主,當年受益為主,群眾自辦為主"。當年十月,配套工程再次鋪開。這時,國民經濟困難,六○、六一兩年配套工程進展慢,遺留問題多。

“大躍進”時期隨州(原隨縣)水利發展史

這一時期,是隨縣水利建設史上的高峰期。規模大,戰線長,數量多。一九六○年湖北日報刊載學習隨縣“水利化、機械化、電氣化”。到一九六一年底,全縣已有水庫一百六十六處,其中大型水庫三處,中型水庫六處,小(一)型水庫九處,小(二)型水庫一百四十八處,堰塘十萬零六千七百四十三口(減少原因同上)。引水工程三處,提水站七處。全縣有效蓄水能力達七億零三百三十萬立方米,比五八年底淨增三億六千八百四十六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七十七萬三千畝,淨增十六萬七千畝。旱澇保收面積四十六萬三千畝,淨增十萬零六千畝,這一期間共完成土石方量二千二百五十五萬零一千四百二十立方米,投工二千二百三十三萬三千個,投資一千三百八十三萬元,其中國家一千三百三十萬元,地縣自籌五十三萬元。取得了隨縣興修水利歷史上驕人的治水成績。

“大躍進”時期隨州(原隨縣)水利發展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