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從七姓漢人、渡來人說起,魏晉時期中日間的人員交流

2021-12-31由 林伸次 發表于 歷史

對中國人來說,不少人應該都知道徐福,作為方士的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領三千童男童女遠赴蓬萊尋找所謂“不老不死之藥”,最後杳無音信。

徐福一行最終去了哪裡,這幾乎是一個千古之謎。

網上不少人說徐福去了日本,甚至煞有介事的說日本的初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徐福。

日本學者根據史書記載推測神武天皇在位時間是公元前七世紀前後,顯然,這時間早於秦始皇時代數百年。

雖然沒有徐福到達日本的實證,但徐福在日本也有一定名氣,而且還有不少紀念地。更甚者,一些日本人還宣稱自己就是徐福的後代,不過換姓了。比如日本第八十代首相羽田孜就是其中一人,因為“羽田”(はた)的日文念法和日文“秦”(はた)的念法相同。

從七姓漢人、渡來人說起,魏晉時期中日間的人員交流

位於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的徐福公園

秦,在日本歷史上曾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姓氏。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日本秦氏的先祖是弓月君,弓月君宣稱自己是秦始皇的後代,秦亡後避難朝鮮,再從朝鮮來到日本。

就自己所知,秦始皇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長子扶蘇,另一個是次子胡亥,兩個應該都沒有後代,秦三世子嬰則身世不明,估計最多也就是秦皇室嬴姓旁系。

弓月君是不是秦始皇后裔我們不得而知,但古代中國和朝鮮半島人員來往密切卻是證據確鑿的事情,比如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因為侄子的倒行逆施,苦勸未果,商亡後逃到朝鮮建立了政權,就是所謂“箕子朝鮮”。

而《三國志•魏書》亦有載:辰韓在馬韓之東,其耆老傳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來適韓國。。。

可見秦時避難朝鮮的人不少,甚至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一群世外桃源之人,也是先世“避秦亂”而“來此絕境”。

據此推測,弓月君可能不過是避秦亂的普通老百姓而已,而非什麼秦始皇后代。

秦氏後代在日本主要以織造為業,在我國秦漢時期,養蠶、織布應該算不上高大上的職業,但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日本,這類手工藝人是很受尊敬的。

從七姓漢人、渡來人說起,魏晉時期中日間的人員交流

秦瑞惠(1989~ )日本女優、演員。

在大和時代的日本,除了有宣稱是秦始皇后代的“秦氏”氏族存在;也有宣稱是漢朝皇帝后代的“漢氏”氏族存在。

《續日本紀》如此記載:右衛士督從三位兼下總守坂上大忌寸苅田麻呂等上表言:臣等本是後漢靈帝之曾孫阿智王之後也,漢祚遷魏。阿智王因牛教,出行帶方。忽得寶帶瑞,其像似宮城,爰建國邑,育其人庶。後召父兄告曰,吾聞:東國有聖主,何不歸從乎?若久居此處,恐取覆滅,即攜母弟迂興德,及七姓民,歸化來朝。

阿智王就是阿知使主,漢氏的始祖。漢氏後來分化成西漢氏和東漢氏。

漢氏給日本帶來了先進的鍊鐵技術,其後代從事的職業相對秦氏也高大上了很多,主要就職於大和朝廷,專司財務、外交一類工作。

根據上述《續日本紀》的描述,阿知使主帶著自己的家族和七姓民歸化了日本,這七姓民,就是我題目中說的“七姓漢人”,七姓是指朱、李、多、皀郭、皀、段、高七個漢姓,七姓漢人在日本古代中有重要地位,比如李姓是刑部史之祖。

秦氏、漢氏、西漢氏、東漢氏、七姓漢民,在日本史中統稱“渡來人”,渡來人主要指公元四世紀到公元七世紀由中國大陸以及朝鮮半島遷徙到日本的群體,這個群體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有的會紡織、有的會鍊鐵、有的會製陶等,給當時生產力落後的日本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