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別找藉口找方法》第19章 找藉口,想方法才會迎刃而解(5)

2021-12-29由 漂亮的保險經紀人迎春 發表于 歷史

音訊點選---《別找藉口找方法》第19章 找藉口只能問題叢生,想方法才會迎刃而解(5)

《別找藉口找方法》

第19章 找藉口只能問題叢生,想方法才會迎刃而解(5)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在人性中,每個人都有著圖一己私利的一面,做什麼事情都希望自己獲利,至少是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在這種思維方式的作用下,就有了這樣幾種不同的行為處事方式:

只贏方式。也就是說,凡事都以“我”為中心,只顧及個人的利益得失,對別人的輸贏毫不關心。

己贏他輸方式。跟上面那種方式所差無幾,同樣是只追求個人的利益,但是它會讓人不惜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對方失敗的基礎上,會讓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惜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

己輸他輸方式。如果自己的目的難以達到,就來一個“魚死網破”,讓對方的目標同樣實現不了。這種方式絕對稱得上是損人不利己、害人害己,一旦這種思維出來作怪,人們就會變得極端,寧可同歸於盡,也不妥協,更不會讓對方獲利。

以上這三種行為方式都是有失偏頗的,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思維毒藥,這種“拼個你死我活”的思維方式只會荼毒我們的心靈,讓我們越加自私、貪婪,絲毫不利於解決問題。這樣的結果,常常是兩敗俱傷,誰也無法獲利。

既然這樣的思維方式解決不了問題,只能讓我們陷入思維的陷阱,那麼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呢?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哈里斯在《我好,你也好》一書中,按照人格的發展,將團隊中各自然人之間的關係分為四種類型: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

其中第四種關係型別“我好,你也好”被托馬斯·哈里斯稱為最成熟的成人人格。對於這種人格,有一句我們熟知的廣告詞,叫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意思就是說,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要進行雙贏思維,不能單獨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視甚至故意損害對方的利益,而要以雙方共同獲利為目的,在實現自己的利益的時候,主動考慮並照顧對方的利益,將互惠互利作為共事與合作,甚至是競爭的基礎。

話說第一次龜兔賽跑,兔子因為驕傲自大、輕敵輸給了烏龜,回家之後越想越憋氣,就向烏龜發了挑戰書。烏龜應戰了,不過這次兔子沒有給烏龜機會,沒有中途睡覺,一口氣就跑到了終點。

烏龜輸了比賽,回去之後也進行了總結,又向兔子提出挑戰。不過這次烏龜提出了要求,就是改變路線,兔子答應了。沒想到,烏龜挑的路線中有一條河,雖然兔子一路領先來到了河邊,但因為自己不會游泳,儘管終點就在河對面,也只能乾著急。烏龜慢慢悠悠地趕了上來,潛入水中游到了對岸。這一次烏龜又贏了。

經過幾次較量,烏龜和兔子成了好朋友。它們一起研究各自的長處和短處,發現它們之間剛好可以取長補短。於是,他們一起報名參加森林運動會拉力賽。比賽開始後,兔子抱起烏龜一路飛奔。到了河邊,烏龜把兔子背在背上,游到了對岸。結果它們倆拿了比賽第一名,把其他的動物遠遠拋在了後面。

兔子烏龜組合拿了比賽第一名,是因為它們善於取長補短,懂得強強聯手,正是這種雙贏思維,為實現共同的目標提供了保障和有效的方法。

現代企業越來越講求團隊合作精神,為了實現整體的利益,就不能總是想著自己的利益,而要遵守團隊的遊戲規則,團隊中的每個人的利益都要得到保障,否則團隊就會失去平衡,就會有土崩瓦解的一天。到頭來,受到損失的,還是自己。

雙贏是好事成雙的,強調的是雙方利益兼顧,即所謂的“贏不全贏,輸不全輸”。雙贏思維以互敬互惠為思考框架,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自然和諧相處的思維方式。它不是逃避現實,也不是拒絕競爭,而是以理智的態度求得共同的利益。在這種思維下,彼此之間可以找到一個利益支點,實現利益各方的勢力均衡,併為自己營造一個利人利己的友善的人際關係,給自己營造和諧的生存空間,最終皆大歡喜。

避開鋒芒,側面入手——以側向的方式解決問題

失敗者說:“這個客戶真是搞不懂,每次去我都恨不得掰開了揉碎了跟他講咱們的產品有多好,他就是不買,氣死我了,以後我再也不去了。”

成功者說:“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說不定你下一個遇到的客戶也是這樣的人。那怎麼辦呢?你不妨換種方法,先別介紹產品,先問問客戶的想法,也許問題不是出在產品上,說不定是他對你有什麼誤解呢。”

有一個年輕人,他看見在瀑布下的河裡有一個老者在水流湍急的河水中上下翻騰,急忙跑過去,準備搭救那位老者。可是當那個年輕人趕到的時候,那個老者已經爬上了岸,一邊悠閒地走著,一邊快樂地哼著小曲。

在這樣湍急的水流中上下翻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更何況是一位年紀很大的老者。這個年輕人感到非常奇怪,於是跑過去問那位老者:“您在這樣湍急的水流中能生存的秘訣是什麼呢?”

老者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秘訣,河裡水流很急,力量很大,如果我像以往游泳那樣,直接在水面上游上岸,肯定會被急流吞沒。我隨著水流潛入,然後再順著它升上來,在水中順其自然,渾然忘我。就這樣,我順著水流的方向上了岸。我能生存的唯一原因就是不與水流的強大力量相對抗。”

一般來說,面對問題,人們的常規思維方式是“先發制人”、“爭奪制高點”,也就是所謂的搶佔先機。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或者是由於自身能力的限制,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避敵鋒芒,也不失為妙招。

上面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遇事我們必須要懂得變通,不能墨守成規,尤其是面對難題的時候,一定不要蠻幹,否則,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浪費時間和精力,甚至是拿“雞蛋碰石頭”,讓自己受到損失。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做呢?那就是採用側向的方式解決問題。平時,在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總會用到“左思右想”這個詞,在我們說話的時候,總少不了“旁敲側擊”的方式,這些都是典型的側向思維。

側向思維,就是將思維流向由正面引向側面,將注意力引向更廣闊的領域,避開問題的鋒芒,從側面去思考,利用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在不起眼的、次要的地方,大做文章,從而解決問題。

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與逆向思維方式不同,逆向思維的方向與正向思維相反,觀點也往往存在明顯的差異。側向思維與正向思維是平行的、同向的,因此也可以稱為橫向思維,只是對一個問題從側面進行換角度思考,更加隨機應變。

古羅馬工程師馬克·維特魯維·波利昂在他的名著《論建築》中,講述了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的一個故事:敘拉古國王亥厄洛被授予王權的時候,他決定按照自己的誓言,向廟宇奉獻一頂金王冠,作為對自己功成名就的酬謝。他不惜重酬定製金冠,並如數給了工匠所需的黃金。工匠如期完成了任務,亥厄洛很滿意。後來有人告密,說用來制王冠的一部分黃金被工匠私吞了,工匠在金冠裡面摻了同等重量的白銀。亥厄洛大發雷霆,下令調查,可是又找不到方法。這時候他想到了愛動腦筋的阿基米德。

一開始,阿基米德朝思暮想,也不得其解。一天,他去洗澡,當身子浸入浴缸時,水從缸邊溢位,他沉思片刻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於是他跳出浴缸,光著身子向家裡跑,並大聲喊著:“我想出來了!我想出來了!”

原來,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悟出了比較各種物體體積的方法:白銀比黃金輕,重量一樣,體積不同,把純金塊與王冠分別放進盛滿水的容器中,測量後就可以發現王冠是否摻進了白銀。有了證據,亥厄洛當即將工匠繩之以法。

《詩經》上有一句話,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側向思維的意思就是說,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手足無措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本體之外的資訊、知識、經驗和事務,來解決面對的難題。

側向思維,雖然走的不是“正路”,面對的不是主要問題,但最終的效果往往比硬衝上去更好。很多時候我們解決問題的途徑就是這樣的:看上去問題在此,答案卻在彼處;似乎難點在這裡,解決其他問題,這裡的問題卻可以迎刃而解,有時候甚至只要你抓住一個點,就能夠輕而易舉地解決所有的問題。這種能夠洞察事物之間聯絡的智慧,才是解決問題的大智慧。

無法解決,緩期執行——以拖延的方式解決問題

失敗者說:“對方都是談判高手,總是步步緊逼,我看乾脆簽了協議算了,再談下去,恐怕我都崩潰了。”

成功者說:“其實他們越是這樣,越說明他們心急,沒關係的,這時候你一定要沉住氣。你不妨適當地拖一拖,消磨一下他們的銳氣,說不定贏得最後勝利的就是你。”

“爭分奪秒”有它的優點,“拖延時間”也有它的妙處。當一件事情發展到了緊要關頭或者騎虎難下的時候,再繼續下去,就有“崩盤”的可能。這時候我們不能再添油加醋,那隻會無謂地浪費時間和精力,應該進行調整,採用拖延戰術,適當地給事情一個緩衝,等到時機成熟,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問題。

這種拖延戰術,在談判的過程中非常常見,可以說是一個克敵制勝的法寶。

《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柯南道爾,生性固執,在寫完探案集第四卷後,說什麼也不想再寫了,甚至用實際行動,讓筆下的福爾摩斯與罪犯莫里亞蒂教授一同墜入深谷,“企圖”這樣一了百了。

出版商梅斯是個精明人,他深知探案集能夠給自己帶來的收益,也知道柯南道爾不過是厭倦了這種通俗文學的寫作,實際上對於這個給作者帶來過巨大聲譽和利益的福爾摩斯,還是很有感情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