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有社交恐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21-12-27由 小希的家庭CEO 發表于 歷史

我總是擔心別人對我指指點點,害怕別人嘲笑我的錯誤。

我不會主動和人搭話,我不知道如何和別人開展對話,哪怕是幾句話的小對話。

我害怕在公眾場合發言,那樣會使我焦慮,出汗,顫抖,甚至會頭暈噁心。所以我儘可能地去避開熱鬧的場合。

他們說,我只是靦腆,只是害羞,說接觸多了就會改變。我一直都相信這一點,可是我卻一直都沒有等來這一天。

有社交恐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社交恐懼是一種什麼體驗?

表面上看,我的生活在平常不過,所以我認為應該沒人察覺出異常,然而,我的思維世界是黑白分明的。當然,人們喜歡不斷地給我們這類人貼標籤,比如:“高冷”、“內向”、“害羞”等等。

實際上,我很樂於去參與許多團體活動,樂於與人交談。然而我也只是僅僅的“樂於”。因為我始終無法邁出的步伐,無法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感,我越想跟誰友好相處,談論自如的時候,我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

而人總歸是不能完全和社會隔離的,所以我在人際與工作中總顯得十分焦慮且不自在。

在心理學上是這樣解釋這一病症的: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稱社交焦慮障礙,是指患者某種或多種社交處境有明顯且持續的焦慮與恐懼。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過分或者不合理,但難以控制,乃至反覆出現。經常覺得在社交場合中被人注視、觀察與議論,患者極力迴避這類場合,將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從而影響正常活動。

有社交恐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患上社交恐懼症的成因一般有以下兩種:

1。患者本身是容易焦慮且缺乏自信的人,在某一時期還時不時遇到令自己尷尬的處境,長期以往,遇到讓自己覺得有壓力的社交場合,就容易引發社交恐懼症。

2。患者因為某種特殊原因,在某一特定的社交場合中產生過強烈乃至刻骨銘心的恐慌,或者有過令自己非常不愉快的體驗,此後遇到類似的場合就極易再一次產生恐慌。

有社交恐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該怎麼去克服社交恐懼?

1。不逃避,做出嘗試。

從小型的社交場合開始,勇敢地作出新嘗試,與人交談,儘管起先大家對我的印象始終是“安靜”,但在多次嘗試之後,我慢慢放開自己。

2。不自戀,時刻提醒。

時刻提醒著自己不是演員,沒有那麼多觀眾,自己的一舉一動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備受指點。我發現越是過分在意自己的舉動,就越容易出錯。

3。不怕失敗,事先準備。

每個人都很難做到萬事順利,多多少少會有失敗的時候。我也不例外,所以做好心理準備會遇到困難和出錯,但只要不怕失敗,屢敗屢戰,適應了之後信心會隨之而生。

4。自嘲自黑,巧妙化解。

當我遇到了讓我覺得尷尬的窘境時,我開始用幽默的語言與行為為自己化解被人嘲笑的事,開始自嘲自黑,我發現那樣能使得我輕鬆一些。

有社交恐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然,我們都明白,

自我調節的前提是病症屬輕,或者輔助調節。

若是患者病情較為嚴重的話,則需要透過更加專業與系統的

治療方法

1。

藥物治療。

如果症狀嚴重,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處方藥可減輕病情。

2。

心理治療。

利用心理學上的暴露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有效治療症狀。

3。

社交技巧訓練、身心鬆弛練習。

直接指引、模仿、回饋、角色扮演等方法,可增強他們的社交技巧,恢復他們的信心。

有社交恐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感到焦慮與恐慌就是社交恐懼嗎?

提到社交恐懼,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因為有許多的人會這樣調侃自己,說自己有社交恐懼。但是真的具體地去了解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感到焦慮與恐慌就是社交恐懼

一是因為正常人對社交活動場合也會有一定的緊張與焦慮心理;二是造成焦慮與恐慌的情景千千萬萬,比如日常工作壓力讓你感到焦慮,比如演講比賽讓你感到緊張等等。

判定一個人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關鍵要看這種恐懼的合理性、發生的頻率、恐懼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經症狀、是否明顯影響社會功能、是否有迴避行為等各方面來綜合考慮。

有社交恐懼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最後,想要說的是,如果在你的周圍有著這樣一類人群:他們沉默寡言,獨來獨往或者是許久迴應你的話時,請多給點耐心,也許他們正在內心與自己掙扎著。也請多給予些幫助,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做一個陽光的自己。

版權說明

圖片來源於頭條免費正版圖片與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鄭燕雲原創,任何平臺轉載,都請聯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