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2021-12-26由 葛劍生 發表于 歷史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法令,

規定給予烏克蘭東部的盧甘斯克共和國與頓涅茨克共和國出口商品給予與俄羅斯國內出產商品相同待遇,同時給予人道主義援助。

並且在以《明斯克協議》為基礎徹底解決烏克蘭問題前,

不得限制俄羅斯從這兩個國家進出口商品數量與金額。

這項法案意味著什麼呢?

根據這項法案的條款,俄羅斯將徹底關上盧甘斯克共和國與頓涅茨克共和國經貿的大門,還要送東西,期限還很久,會一直持續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這兩個國家為止。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至於說最後普京的意圖到底是整合東烏克蘭,

還是說將他們變成徹底的獨立國家,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俄羅斯已經開始了對東烏克蘭的整合,就算最後他們的身份是獨立國家,也大機率類似於白俄羅斯這種狀態。

這樣一個結果無論是對於俄羅斯人,還是對於東烏克蘭土地上生活的人們來說都無疑是一個好訊息,

東烏克蘭人本來就是以俄族裔為主。

近十年前親美的烏克蘭當局採取民族歧視政策之後他們早就不再認同烏克蘭了;無論西方媒體如何抨擊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但稍微尊重一下東烏克蘭人民的意願就應該知道,

他們巴不得立即成為俄羅斯公民。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事情走到這一步,俄羅斯也算是收回了因為前蘇聯解體失去的領土,這不禁讓人想起了我們仍未統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

這也是中國現在唯一一塊孤懸海外處於我們控制之外的領土了。

自《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

,拋開二戰結束後短暫迴歸的幾年時間,臺灣處於大陸控制之外的時間已經超過了一百年,某種程度上講。

臺灣已經被看做是代表中國近代史徹底結束的旗幟,只有臺灣迴歸了,

中國才算是徹底地走出了慘痛的近代歷史。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如此看重臺灣這塊領土,

實話講,並不是為了什麼切實的利益,而完全是主權與民族自尊心的需求,作為一個在兩千多年前就進入大一統的社會,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積累起了深厚的大一統傳統。

大一統的狀態與大一統的傳統彼此相輔相成,

造成了中國社會對“統一”的執念。這種執念深刻到了一種外國人很難理解的程度,以至於歷史上如宋朝這種沒有收回核心領土的王朝始終不被視作“中華正統”。

而只是一個割據政權,至於說現在我們對宋朝在統一方面毫無作為的忽略,

根本上講無非是我們自己還沒有實現統一這一現狀的對映罷了。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所以也不難相見,如果說未來中華民族有幸再次統一,並且現在的這個中國沒有實現統一的話,

我們恐怕在歷史書上的評價並不會有多高。

但更重要的是,不應該寄希望於將“統一”這一重要的目標交給後人實現,否則就只會一直拖下去了。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考慮到中國在文化競爭力上的弱勢地位,

我們必須另闢蹊徑,而經濟方面是我們必須重點做好的,恰好今天的臺灣社會也存在一些問題,讓我們有機會通過出色的經濟發展政策取得認同。

因為現在的臺灣社會其實有一種“喪”的氛圍,

與日本、香港是類似的,只是說程度要輕微一些,因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裡,臺灣社會經歷了人類歷史上可能是最為嚴重,規模最大的人才流失。

臺灣,一方面作為中國最後一塊亟待收復的領土,另一方面則是美國對抗中國的最前沿,並且在經濟、文化上還與日本保持著緊密的聯絡,

因此臺灣社會一直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之下。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自1979年美國頒佈《與臺灣關係法》,

奠定了今天的臺海格局之後,所有都很清楚臺灣社會面對的是怎樣的未來,雖然中國大陸一直尋求和平統一,但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實際上沒有多少人認為和平統一有多大可能變成現實。

在這樣的陰霾下,臺灣社會的人才不斷地流向美國、日本、中國大陸,流失到今天這個程度,用政治不正確的話說,人口素質是比較堪憂的,

臺灣那些荒謬、搞笑的政論節目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大量的具有很強存在感的政論節目說明了臺灣社會對於安全感的缺失,

而這些節目低劣的質量側面反映了臺灣社會的人口素質。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對現狀的不滿,對經濟發展的不滿,在尚未統一的這個特殊時期被民進黨解釋為“在大陸的壓力下,被國際社會孤立的結果”,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而如何將臺灣接入到中國大陸現有的經濟框架?

這將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

這涉及到幾個問題,包括如何重建臺灣的貨幣體系,以及如何為臺灣社會找到替代性的市場空間以及供應鏈。這些問題無論哪一個都是非常讓人頭疼的。

首先是市場需求與經濟問題,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以2020年為例,大陸市場貢獻了臺灣43。8%的出口額

,並且因為大陸出口到臺灣的商品較少。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所以大陸也是臺灣最主要的貿易順差來源,

現在基本是保持每年1000億美元的順差。而在臺灣迴歸之後,我們完全可以預料到,阻止中國統一失敗的美國政府一定會出臺政策封鎖臺灣外貿。

這是必然發生的,因為當軍事手段無法起作用或者說不敢動用軍事手段時他們必然會尋求透過其他方式給中國統一製造障礙,

並且這方面也有先例。

在香港國安法出臺之後,美國政府不就對香港經濟運轉施壓了嗎?而臺灣迴歸這一事件可遠比香港國安法出臺、2019年香港暴亂什麼的意義要大多了,

屆時他們一定會出臺政策,禁止進口臺灣省製造的商品。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這也就意味著,在臺灣迴歸後的一段時間,我們需要迅速地為臺灣社會找到一個不亞於現有中國市場規模的市場,

以維持臺灣社會的經濟運作。

這就提出了兩點要求,

首先是中國大陸需要相比現在高不少市場規模、消費水平,並且我們還需要動員那些與我們關係較為緊密的國家,比如說俄羅斯、越南,要讓他們也提供一部分市場。

如果說未來10-15年中國大陸仍然能維持一個5%左右的年GDP增速,那麼15年後中國GDP將達到現有水平的兩倍,也就是超過兩萬美元的水平,

屆時的人均GDP將逼近現在臺灣的人均GDP。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那麼提供這樣一個市場並不會有什麼難度,

只是說完全以市場經濟邏輯恐怕存在困難因為臺灣出產的商品在沒有惠臺政策的支援下究竟有多少市場競爭力是值得懷疑的。

但相比起這個問題而言,另一個問題還要更加讓人頭疼一些,就如關於如何重建臺灣的貨幣體系

,統一之後臺灣社會現行的貨幣也就是“新臺幣”當然是需要廢除的,這毋庸置疑。

但問題在於,廢除一種舊貨幣併發行一種新的貨幣,這個過程本身其實涉及到一個社會的結構性洗牌;市面上流通的那一部分有形的貨幣不算什麼,

直接按照規定比例兌換成人民幣就可以了。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但存在於臺灣資本市場的那些“無形的貨幣”,

比如說債券、股票等等,這些才是難處理的點。債券、股票為代表的金融理財產品根本上講其實是資本市場內不同的人和組織之間關係、地位量化之後的對映。

對這個水池中的無形貨幣的替換必然對臺灣現有的社會慣性施加影響。也就是說,無論主觀意願是怎樣,無論如何實際落實行動,客觀上講,

廢除新臺幣、發行人民幣都必然會對臺灣社會構成衝擊。

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這會增加未來臺灣迴歸之後的社會治理難度。但廢除新臺幣發行人民幣這件事情又必須去做,

否則就無法完成對臺灣在經濟上的整合。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而要將新臺幣替換為人民幣的社會影響,

其實可以寄希望於用經濟發展的增量去解決。但增量這個東西說得容易做起來難,誰都想經濟發展更快,到頭來又有幾個國家能保持5%左右的年GDP增速呢?

實際上在我看來,如果說無法妥善地解決貨幣問題,那麼統一的收益恐怕還抵不過投入。

因為這個問題的處理將直接關係到國際資本對中國的看法。

如果說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傷害到了臺灣社會現有資本、企業的利益,會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一些資本恐怕會把中國當成敵人,

那麼中國未來在國際上無論是開展外交還是招商引資恐怕難度都會大大增加。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也會嚴重損害中國在國際上的政治聲譽,

所以統一臺灣的問題難點就從來不在於能否統一,實現這個目標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是很容易的,真正的困難在於控制這個過程中出現的負面影響。

畢竟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了,我們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並且擺脫了前幾十年在國家安全上面臨的威脅。

以此為目標,未來臺灣的貨幣體系重建可以換個角度考慮,整合臺灣社會的過程並不是只有投入沒有收益,

首先臺灣現有的基建設施是比較落後陳舊了。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公路、地鐵、民用機場等等都可以翻新

,翻新的過程中會給中國大陸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拉動大陸內需。

並且考慮到未來可能在臺海發生的戰事,

以及統一之後必然修建的從福建到臺灣的跨海大橋(已經在規劃中),“臺灣大基建”的規模龐大,帶來的經濟增量則可以用來支援貨幣體系的重建。

用經濟增量去填充臺灣社會現有經濟框架內那些“無形貨幣”,而中國大陸的央行則則用人民幣以貨幣匯率為準開放兌換新臺幣,這種思路沒有很明顯的弊端,

主要的障礙就在於我們需要找到新的、巨大的經濟發展增量。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實際上未來臺灣治理需要的經濟增量可能是非常大的,

因為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在迴歸以後,大陸還維持高強度的惠臺政策會造成什麼結果?

實話說,國家的每一部分原則上講都應該是平等的,

過於明顯的區別對待會對整個社會的輿論與人民的思想造成衝擊乃至於催生內部矛盾與不團結。

並且根據香港的先例,我們也能想到,

有待性質的經濟政策短期內確實能夠拖延隱患的爆發,但長期來看終究是一件兩邊不討好的事情。

祖國統一後,臺灣地區的貨幣體系該如何重建?

就像那些鬧事的香港青年他們肯定不會感激內地的優待政策

,恰恰相反,他們會認為自己被虧欠了,大陸理應補償他們。所以一切的一切,問題在於經濟。

特別是對於現在的中國,我們自己在很多問題上都已經將經濟發展作為最主要目標的時候,在我們的人均GDP超過臺灣社會的平均水平之前解決臺灣問題恐怕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

是給自己找困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