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數字解讀歷史彷彿就是一種宿命

2021-12-25由 布可小姐 發表于 歷史

歷史是連貫的,但看待歷史的視角可以是多樣的。就像同樣是史書,班固喜歡用編年體通史的方法記錄過往的雲煙,司馬遷卻喜歡用紀傳體的章節講述發生在每個人物身上的故事一般,歷史並沒有現象中的那麼刻板、呆滯。

而它和數字之間的關係顯然也沒有字面上理解的那樣相去甚遠。

數字解讀歷史彷彿就是一種宿命

王朝興盛與衰敗的政治變遷裡,數字能讓感官的判斷變得更加精準。就像春秋五霸的排序讓人感受到諸侯競爭的激烈一樣,戰國七雄同樣讓大一統的號角變得清晰可見。長達八年的七國之亂給大漢打來的打擊不難想象,但王昭君和親後的四十年和平卻讓和平變得觸手可及。

數字解讀歷史彷彿就是一種宿命

王朝的跌宕必然伴隨著帝國富裕與貧窮的交替,數字的準確記載讓金銀貨幣後面的繁榮變得真切。宋朝佔據全球80%的經濟總量讓它高峰時11600萬稅收變得真是可信;一場大火,十三行店鋪裡流淌出來的白銀熔水蔓延了兩公里,那滿目的閃光讓富可敵國這個詞變得觸目驚心。

疆域在戰爭的硝煙裡擴張,也在戰敗者的哭喊聲中縮小。白起殲滅的165萬敵軍無愧他“殺神”的名號,安史之亂的十年讓大唐帝國從繁榮的巔峰落入藩鎮各局的殘破;龐涓和孫臏的恩怨最終在10萬精兵的吶喊中結束,三十六計的興起讓謀略變成戰爭的指引。

身體髮膚可以因為年月的流逝而消融,但時代傳承的思想卻從來不曾停下腳步。你可以從唐詩三百首感受由盛轉衰的悲涼和堅持不懈的樂觀,也可以從兩萬首宋詞中體會風花雪月的浪漫和收復河山的壯志;《史記》一百三十個人物的群像勾勒出了風雲變幻的時代軌跡,竹林七賢卻是斷代歲月的微小縮影。

當科學的腳步引領技術的卓爾不凡時,東方大地上的聰明才智成為世人矚目的物件。京杭大運河的貫通改變了河流只能自西向東的自然規則;《本草綱目》的1892張藥方撐著人類對生命延續的渴望帶領著華夏民族與疾病鬥爭到底;長安城的20種色彩讓盛世的夢變得絢爛多姿,意外出現在地宮的14件秘色瓷令世人驚歎,卻也讓這種瓷器的製作工藝成為千古之謎。

時間的單線結構裡,現今的人們顯然無法回到過去,但歷史的記載和數字的比對卻讓思維的轉換空間有了一致的可能。當歷史的片段都可以用先進的角度解讀時,那些隱藏在古人文字裡的記憶也變得真實而親切。

數字解讀歷史彷彿就是一種宿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