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系列——4中國古代的民族融合

2021-12-25由 騰飛國學堂 發表于 歷史

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系列——4中國古代的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之間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間經濟文化及生活習慣聯絡的結果。它也是中國歷史上一種進步和經常的現象,是多民族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必然發展趨勢。同時,民族融合的趨勢往往有助於推動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過程。

一、中國古代的民族融合

1、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徑:

(1)中央政府的統一管轄,有利於民族融合;

(2)統治政權的有關政策,加速了民族融合;

(3)各民族政權之間的和好相處,推進了民族融合;

(4)各民族人民共同的反壓迫剝削的鬥爭,發展了民族融合;

(5)民族之間雜居通婚,鞏固了民族融合;

(6)民族之間的戰爭和分裂時期的人口遷移,加速了民族融合。

總之,各族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物質文化交流是促進民族融合的主要因素。

2、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現:

(1)春秋戰國時期,透過經濟文化交流和頻繁的戰爭,各民族和華夏族逐步融合;

(2)魏晉南北朝時期,東漢末年內遷中原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經過與漢族四百年左右的通婚雜居,相互學習,生產互補,到北朝末年,胡漢差異逐漸消失,實現了民族大融合,出現了我國古代民族融合的第一個高峰;

(3)隋唐時期,漢族與邊疆各族的交往空前頻繁;

(4)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充套件,周邊各族迅速封建化。元朝時期漢族人民大量遷居到邊疆地區,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開發了邊疆經濟;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雜居,加強了民族融合;遼金時期入居黃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與漢族融合,在元朝時已被視為“漢人”;唐朝以來不少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國一些地區定居,元朝時期更有大量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和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長期雜居、通婚,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5)明清時期,我國境內生活著五十多個民族,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為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特點:

(1)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擴大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

(3)中華民族以儒家大一統思想作為民族的精神支柱;

(4)民族大融合促進了國家統一,國家統一友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因此它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

(5)落後民族在政府先進民族後被先進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識所同化;

(6)各民族的特點、優點不斷充實著中華民族。

4、民族融合的實質:

民族融合之實質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實質上是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

從生產關係的角度看,民族融合實質上是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的擴充套件;

從經濟形態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實質是遊牧向農耕的轉化;

從生活方式的角度看,民族融合實質上是少數民族的漢化。

5、封建社會民族融合的兩次高潮及其比較: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看,

第一次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國時期相互戰爭,西晉時期五族內遷,十六國的混戰,東晉南朝各族人民開發江南,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及孝文帝改革,都是這次民族融合的促成因素。這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是在南北朝時期;

第二次是在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五代時期的社會混戰和戰爭,遼宋夏金各政權之間的戰與和以及元朝的統一都是這次民族融合的促成因素。這次民族融合高潮的頂點是在元朝。

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與第一次相比,有以下特點:

(1)範圍廣: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僅侷限於北方黃河流域;第二次民族融合發生於大江南北,在全國範圍內都出現了高潮。

(2)程度深: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時期僅侷限於各族人民的相互學習和少數民族的漢化;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時期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3)規模大:北魏時期,民族融合的高潮僅侷限於北方各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元朝的民族融合不僅有中華民族之間的融合,也出現了外來民族與中華民族的融合。

(4)影響深遠: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為隋朝的統一奠定基礎;元朝的民族融合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日趨鞏固奠定了基礎。

6、對民族融合的認識:

(1)團結友好是民族關係的主流。

(2)民族融合的中心是擴大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的影響,形式上是少數民族的漢化,經濟上是少數民族的農耕化,政治上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探探。

(3)民族大融合促進國家統一,國家統一也同樣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體現著歷史的進步,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動力之一。

(4)各民族的特點、優點融合,不斷充實豐富中華民族這個統一體。

(5)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意義:民族融合有利於民族矛盾的緩和,加速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推動了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繁榮。

二、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在我國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大都有一個封建化的過程,少數民族的封建化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開始於南北朝時期,以後在封建社會各階段,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突出。北魏統一黃河流域,面對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開始了我國少數民族封建化的歷程。宋元時期,封建生產關係向邊疆地區擴充套件,少數民族大多完成封建化。

2、少數民族實現封建化都是受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北魏孝文帝改革,接受漢族先進文化,不但使鮮卑族封建化,而且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程序。10世紀初,契丹族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提倡農業,任用漢族文人制定各種典章制度,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契丹族封建化。党項族仿照宋朝的制度,建立官制和兵制,並任用一些漢人擔任重要官職,接受了漢族封建文化。

3、少數民族建立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首先自身封建化是前提條件。如蒙古政權建立以後,逐漸封建化,又透過一系列戰爭,滅西夏、金和南宋,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王朝。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清軍入關後,開始了滿族在全國的封建統治。

4、少數民族實現封建化的客觀作用是加快了本地區本民族的歷史程序,促進了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為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發展、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更多學習資料可關注頭條號,長期更新!!!

感謝各位朋友的點贊、評論、推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