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鐘,把嘲笑變成讚賞

2021-12-24由 一隻大西柚丫 發表于 歷史

民國時期,北京大學有一位名副其實的“怪咖”,每天戴著一頂瓜皮帽,留著一個小辮子,還愛懟人。這不是哪位叛逆的學子,而是坐擁13個博士學位、精通9門語言的教授,“清末怪傑”辜鴻銘。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鐘,把嘲笑變成讚賞

辜鴻銘在北大其實並不太受待見,學生嘲笑他的“辮子”,教師批評他“頑固守舊”,紛紛要求學校開除辜鴻銘。

迫於壓力,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便對辜鴻銘提出一個要求:“一個月內,把學生都吸引到你的課堂上,否則,就要離開北大。”

辜鴻銘大笑三聲:“這還不簡單!”

三天後,辜鴻銘在小禮堂舉辦了一場講座。他一入場,便背對著聽眾,指著自己的辮子搖頭晃腦,惹來鬨堂大笑。辜鴻銘轉身正色道:“我的辮子是有形的,而你們的辮子是無形的,藏在心裡。”

緊接著,他便針對《論中國人的精神》這一主題,高談闊論,短短几分鐘,座位上老師和學生的表情從嘲笑變成了讚許,最後紛紛站起來,拼命地鼓掌。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鐘,把嘲笑變成讚賞

辜鴻銘的“飯碗”就這樣保下來了。

這就是演講的魔力,不僅能夠吸引人,更能夠傳遞價值,讓聽的人發自內心地認同你。

但是,一到了自己這兒,感覺大腦就一片空白。去向領導彙報工作,說半天只換來領導皺著眉頭一句“說重點”;讓我們在會議上發言,聽的人都是一副昏昏欲睡的表情。

很多時候,我們只會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非常發散的,容易讓對方聽不明白。

聽眾無法理解你的講話,往往是因為在演講時沒有調動左腦思維,也就是邏輯性。而如果演講乏味、枯燥,則是因為缺乏右腦思維,也就是情商。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鐘,把嘲笑變成讚賞

好的演講應該要能左右腦結合,邏輯加上情商,既嚴謹又生動。

一、在演講中體現邏輯

左腦思維需要三個能力:概括力、結構力和論證力。新手都應該先培養這三方面的能力,讓你的演講邏輯清晰,更易被聽眾接受。

1、精簡,提升概括力

所謂概括力,就是把冗長的內容精煉為一句話的能力。在演講中,並不是說的越多越好,而是被人記住的越多越好。而越容易記住的往往是小而精的觀點,或者是金句。

我們首先就要學會概括觀點,這是優秀演講的第一步。

怎麼概括呢?首先需要明確演講或者將這一段話的目的,是告知?還是說服?又或者是激勵?

比如,辜鴻銘的演講有一個目的,是說服別人認同自己的思想觀點,證明自己的價值,於是他概況了這麼一句話“真正的中國人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過著心靈生活的人。”這就是傳遞了態度的好觀點,也是引發共鳴的好觀點。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鐘,把嘲笑變成讚賞

2、框架,形成結構力

結構就是章法,好的結構力就是不要讓演講變得雜亂無章。

這裡推薦一種最常用的結構:總-分-總。

第一步,總述演講的主題和觀點。第二步,演講的內容。第三步,丟擲觀點,呼籲行動。

這種方式適合大多數人,因為它開門見山,聽眾一下子就能明白你的主題,接下來分述的時候就不會亂,最後再落地到主題,前後呼應,更容易理解。

3、舉例,加強論證力

論證力是要能透過客觀的事實證明自己的觀點的能力。

透過什麼來論證呢?舉例子。透過舉合適的事例,讓你的觀點更可靠、更真實。

比如,辜鴻銘在說出自己的觀點“中國人是生活在一種心靈的生活裡。”之後,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說中國人的記憶力好是因為用心,另一個是說中國人有禮貌是發自內心的。如果僅僅只是說“心靈生活”,會聽上比較飄渺,但是結合上例子,就一下子明白這個心靈指的就是發自內心的關懷。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鐘,把嘲笑變成讚賞

實際上,學會了左腦的邏輯思維,你的演講就是嚴謹的,不容易出錯的。但是想要真正地出彩,還需要運用右腦思維。

二、為演講增加情感

右腦思維需要三方面能力:聯想力、共情力和即興力。有了這三項能力,演講就能變得更加有趣,吸引住聽眾的耳朵。

1、善用比喻和類比,增加聯想力

聯想,就是為你的演講增加畫面感,有了畫面感就更容易進入演講的情境中。

增加聯想力的方法是運用比喻和類比。

比喻就是打比方,開動右腦去想象,用更加簡單、直觀的事物來描述抽象、難懂的概念。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說:“他臉紅了。”就是普通的描述,聽眾也許不會放在心上。而如果說:“他臉紅得像個紅蘋果。”就會讓聽的人有了畫面,好像一個臉紅的人站在眼前。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鐘,把嘲笑變成讚賞

類比,和比喻也很像,就是用一個簡單事情的解決辦法去形容複雜的事情。比如,老師說這個學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是用“打魚”來類比“學習”。

畫面感強的演講,有助於加深聽眾的印象。

2、講好故事,塑造共情力

共情力,是能夠感受到別人的情緒,並以此來影響別人的能力。

提升共情力的方法就是講故事。深刻的理論知識確實能體現一個人的專業度,但是,講好故事才能打動人。因為,人在聽故事的時候,大腦會跟著整個故事的程序走,彷彿自己也在經歷。

怎麼講好故事呢? 有一個簡單的模板:問題→轉折→努力→改變。

比如,在參加面試或者競聘時,可以將自己的經歷套入這個模板中:

問題:營銷的時候遇到一個很難說服的客戶。

轉折:我堅持每個月跟他溝通,終於答應我見面。

努力:詳細制定了方案。

改變:客戶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忠實客戶。

這就比干巴巴說一句“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要好得多。

北大清末第一怪咖,用了5分鐘,把嘲笑變成讚賞

3、透過練習,培養即興力

即興力,就是現場發揮的能力,就像說唱時的freestyle,脫口秀時的現掛。這個能力不僅能幫助度過卡殼的尷尬,還會讓聽眾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要培養即興力,只能透過多練習,在生活中敢於表達,多進行一些隨機的演講,比如,隨便挑選3個詞,用它們來講一個故事,透過這樣的練習提高自己的反應力。

總結

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左腦思維和右腦思維的能力,區別只是平時更偏重哪一種。

有的人習慣用左腦思考,他們思維嚴謹、邏輯性強;而有的人又側重右腦思維,他們注重情感、浪漫細膩。

做好演講既要運用左腦思維,在理性上說服人,也要增加右腦思維,在情感上感染人。

《全腦演講》中還有更多詳盡的例項,指導我們在各種場合下如何進行好的演講,從而獲取好的結果,感興趣的一起來閱讀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