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2021-12-23由 文史之新 發表于 歷史

1955年冬,35歲的張愛玲與64歲的胡適穿越茫茫人海在紐約相見了。他們不僅是祖輩、父輩有交的安徽老鄉,還都在上海灘留下無數動人事蹟,又同是文化圈中紅極一時的明星,但他們此前僅僅是彼此神往,從未見過面。這次相遇,就像張愛玲所描述的: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哦,你也在這裡嗎?”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張愛玲

此時的張愛玲和胡適,都早已不復昔日的輝煌,褪盡繁華的人生露出了蒼涼的底色,頗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相較而言,胡適的蒼涼與寂寞要遠甚於張愛玲,因為他已經老去了,沒有機會重頭再來;而初到美國的張愛玲才35歲,未來的路還長著呢。只是,年輕的張愛玲早已透過胡適的落魄,看到了自己悲涼的未來。張愛玲曾這樣回憶與胡適分別時的場景:

天冷,風大,隔著條街從赫貞江上吹來。適之先生望著街口露出的一角空濛的灰色河面,河上有霧,不知道怎麼笑眯眯的老是望著,看怔住了……我也跟著向河上望過去微笑著,可是彷彿有一陣悲風,隔著十萬八千里從時代的深處吹出來,吹得眼睛都睜不開。那是我最後一次看見適之先生。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胡適

曾經的新文化領袖、無數名人的朋友、駐美大使胡適之,為何竟會落魄到令初到美國的張愛玲感到如此悲涼?胡適和張愛玲這對才子才女之間,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張愛玲的晚年,是否真的跟胡適的晚年一樣落魄、悲涼?下文為大家講述胡適、張愛玲在美國的故事。

1955年11月,張愛玲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遠赴美國。6年前,胡適也是乘坐這艘郵輪穿越茫茫太平洋去到大洋彼岸,從此再未歸來。他們的離去都意味著與故土的徹底決裂,一走便是永遠。當時的他們或許都沒有真正意識到,在異國他鄉等待自己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或許他們早就想到了,但卻不願回頭。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克利夫蘭總統號

或許是考慮到自己在異鄉人生地不熟,需要得到熟人的關照,向來高冷的張愛玲在去美國之前就主動與胡適取得了聯絡。在張愛玲心中,胡適可是一個了不得的人物,甚至可以說是她唯一崇敬的人。這不僅因為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取得的歷史地位,不僅因為胡適做出了開一代知識分子風氣之先的貢獻,也不僅因為胡適曾是文化圈中的核心人物,還因為張愛玲心中從小就種下了“胡適”這兩個字的種子。

張愛玲爺爺是名臣張佩綸,奶奶是李鴻章的大女兒李菊藕,張家到了張愛玲父親這一代雖然沒落,但好歹也還是個書香世家。張愛玲小的時候,父親和繼母整天躺在床上抽大煙,她只好與書為伴。一天,張愛玲在家中看到了亞東圖書館出的《胡適文存》。這是胡適最為重要的著述之一,令張愛玲看得如痴如醉。此後,張愛玲又找出了《人心大變》、《海外繽紛錄》等胡適的作品來看。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幼年張愛玲

與胡適在書中的邂逅,不單使張愛玲為胡適本人的學識所傾倒,還使她對《紅樓夢》、《海上花列傳》等古典名著產生了保持一生的興趣。巧的是,胡適還和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姑姑張茂淵相識,曾一起打過一晚上的牌。而這,也成了張愛玲母親和姑姑一個永遠談不倦的話題,縮小了張愛玲對所崇敬之人的距離感。

在張愛玲的心中,胡適始終是一個擁有淵博學識、英俊外表、高尚情操、光芒萬丈的翩翩公子。但當她在美國第一次拜訪胡適之後,胡適的形象雖然沒有轟然倒塌,可她的心中卻生出了無限悲涼。因為她明顯看出,胡適過得不好,過得非常落魄。

當時胡適住在紐約東城81街的一所簡陋的小公寓裡,不單是破舊、狹窄,還不安全。有朋友勸胡適搬個地方住,但胡適卻感嘆了一句:

確實沒有力量買房子

。紐約的房租貴得離譜,胡適本就沒有多少積蓄,在美國又沒有多少收入,確實是沒有力量啊!此時的胡適,早已不是到處受人歡迎的胡適先生、胡適博士,而是一枚悲慘的“棄子”。他沒有穩定的工作,只能靠寫稿、演講掙點錢,入不敷出。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躺著看書的胡適

胡適的妻子江冬秀沒有分文收入,又不懂英語,連買菜、收寄郵件、超市購物、銀行取錢這些事都做不了,又實在拿不出錢專門僱一個傭人,這些零零碎碎的活只能由胡適自己幹了。此外,江冬秀嫌寓所太小,特別反對胡適在家裡放書架,這使胡適連躲在精神世界中的權力都漸漸失去了。

趙元任知道胡適一直想要一套《四庫叢刊》,於是便打算送胡適一套。但胡適知道趙元任的好意後卻趕緊寫信勸阻,語氣極為無奈。胡適是這樣說的:

原版的《四庫叢刊》有2100冊,我這裡絕對沒有地方安放……此事實在苦衷,請你們千萬原諒。把那2100本的大書收回,千萬不可送來增添我無法解決的困難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趙元任夫婦

曾經的新文化領袖,曾經的北大校長,曾經的駐美大使,一個曾經極度輝煌的讀書人,在失意後想躲回書齋好好做學問,但卻發現自己的家中連自己喜愛的書都放不下。這是何等的落魄,這是何等的悲涼!

張愛玲向來心思細膩、敏感,雖然胡適沒有直接說什麼,但她卻早把一切看在眼裡、悲在心裡。或許,她本來還想讓胡適幫幫初來乍到的自己,但看到胡適本人的落魄樣子,也就放棄這種幻想了。那天,張愛玲和胡適夫婦都沒說幾句話,倒是陪她一起去的好友炎櫻顯得比較活潑。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炎櫻

不過,炎櫻對胡適可沒多少崇敬之情。離開胡適家之後不久,炎櫻便對張愛玲調侃道:

喂,你那位胡博士不大有人知道,沒有林語堂出名

。張愛玲聽到這話後沒有爭辯,只是無奈地悲嘆了一聲。她心想:

林語堂出名確實不假,但他那些作品自己也能寫出;可胡適的貢獻,自己是斷然做不出的

。外國人不瞭解現代中國,往往是因為不知道五四運動的影響,五四運動是對內的,對外只限於輸入。

張愛玲在炎櫻家住了一個月左右後,決定申請住到一個叫“救世軍”的難民營去。倒不是炎櫻趕張愛玲走,而是張愛玲向來不願意過於麻煩別人。在等待難民營通知的過程中,張愛玲再次前去東城81街看望胡適,不是想要得到幫助,而僅僅是去說說話、談談心。胡適夫人泡了兩杯茶便退出了書房,留給胡適和張愛玲兩人談話的空間。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胡適夫婦

同是天涯淪落人,又都相互欣賞對方的才華(張愛玲崇敬胡適,胡適亦欣賞張愛玲的作品),在書房中四目相對,兩人便漸漸打開了心門。胡適向張愛玲談到了兩家祖上的交往,還說起他前不久在書攤上看到了張愛玲祖父的全集。說著說著,胡適又談到正在改一篇投給《外交》雜誌的稿子。張愛玲聽到這話時頓時心中一驚,難道胡適先生的稿子也要改嗎,誰能要求胡適先生改自己的稿子?

胡適發現張愛玲的神情變化,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說:

他們這裡都是要求改的

。這無疑使張愛玲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胡適的落魄狀況,靠寫稿維持生計,不得不聽從別人的要求改稿,而書房又是如此雜亂、窄小、陰暗……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胡適

為了避免尷尬,兩人便主動將話題引到了別處,談起了彼此熟悉的上海、彼此喜愛的書籍。快到飯點的時候,張愛玲便主動告辭了。為了不給胡適添麻煩,她根本沒打算在胡適家吃飯。當時的張愛玲並不知道,胡適的學生唐德剛有一次去胡適家吃飯,胡適端出了一盆雞蛋來招待,令唐德剛難過得差點哭了。胡適的晚年生活,竟然已經窘迫至此!

不久之後便是感恩節,胡適擔心張愛玲會感到孤單寂寞,便打電話對張愛玲說:今天晚上是美國人的感恩節,我請你到中國館子吃火雞去,他們感恩節都是要吃火雞的。胡適的關懷令張愛玲倍感溫暖,尤其是她知道胡適本人生活已不易。但她之前已經和炎櫻出去吃過了,回來的路上又吐了。因此,那天張愛玲沒跟胡適一起去吃飯。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炎櫻與張愛玲

又過了幾天,炎櫻帶回了一個訊息:“救世軍”同意接收張愛玲。得知自己終於有了落腳之地,張愛玲異常興奮,完全沒有去想難民營的環境如何。難民營的環境自然不可能好,居住在裡面的大多也是喪失鬥志的流浪漢,但張愛玲並沒有多想,而是坦然搬了進去。此時的她已不再在上海灘紅極一時的張愛玲,只是一個流落他鄉的孤獨女子,能有個落腳之地就不錯了啊!

令張愛玲意外、難堪的是,在她搬進去之後不久,胡適突然來看望他了。原來,胡適知道張愛玲找了落腳點後,一直就想來看她。但他這麼一來,卻讓張愛玲手足無措,因為她住的地方實在是羞於見人啊!宿舍像鴿子籠一樣,又非常陰暗潮溼,自然不能帶胡適去那裡。於是,張愛玲便帶胡適去了禮堂。那裡空曠,還有地方坐,但卻連杯水都沒有啊!

不過胡適並沒有在意,而是一個勁兒誇這地方好。張愛玲感覺得到胡適是真心誇獎,心想:

都住到難民營了,就連住在這裡的人自己都嫌棄這裡,有什麼好啊,還是我們中國人有涵養

。轉念一想,張愛玲又想到,胡適先生這是在誇自己沒有虛榮心、能吃苦呢。哎,淪落至此,還有什麼虛榮心呢。胡適先生自己,不也是沒有虛榮心嗎?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一個女人被崇敬之人看到自己的不堪,臉面上終歸是掛不住的。而胡適除了溫暖、鼓勵張愛玲之外,又給不了更多的實際幫助。因此,那天的氣氛較為沉悶,兩個人都不知道說什麼好。曾經極度輝煌的兩人走到今天這步田地,又有什麼好說的呢?沒過多久,胡適便走了,從此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胡適去世之後,張愛玲曾飽含深情地追憶兩人分別時的情景:

適之先生望著街口露出的一角空濛的灰色河面,河上有霧,不知道怎麼笑眯眯的老是望著,看怔住了。他圍巾裹得嚴嚴的,脖子縮在半舊的黑大衣裡,厚實的肩背,頭臉相當大,整個人凝成一座古銅半身像。我忽然一 陣凜然,想著:原來是真像人家說的那樣……我也跟著向河上望過去微笑著,可是彷彿有一陣悲風,隔著十萬八千里從時代的深處吹出來,吹得眼睛都睜不開。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胡適與張愛玲分別的地方

張愛玲到紐約四個月之後生活依然沒有起色,她一直在等待自己的英文小說帶來的版稅,但始終沒有等到。離開了熟悉的漢語世界,她那些優秀的作品失去了銷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張愛玲再次向現實妥協了。生性清高的她,含著淚向麥克道威爾文藝營寫了一份申請,請求接納她。

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張愛玲遇上了一個將為她帶來無數風雨的男人——費迪南。賴雅。賴雅曾經是一位頗有才華的作家,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辛克萊。劉易斯的好友,劉易斯還曾說過賴雅將成為下一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張愛玲遇到的,不是才華橫溢、風度翩翩的賴雅,而是65歲的老頭兒賴雅。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麥克道威爾文藝營

若非張愛玲落魄到了這步田地,不然她不會跟這個老男人在一起。但張愛玲剛從難民營搬出來,文藝營居住的時限又短,毫無安全感的她太需要找個依靠了。再加上賴雅表現得頗具紳士風度,又是一個曾經輝煌過的作家,張愛玲便選擇了和他在一起,並且很快懷了孕。但這個孩子沒能生下來了,賴雅甚至不稱孩子為孩子,而是稱孩子為“東西”,要求張愛玲墮胎。

張愛玲的好友曾氣憤地說:

這個窮得淌淌滴的賴雅,一定要張愛玲去流產!孩子對於女人就像生命一樣重要啊!張愛玲流產後真正是枯萎了!如果她有個一男半女,在以後寡居的幾十年中會給她帶來多大的欣慰和快樂啊

結婚不久後,兩人在文藝營的居住時限到了,不幸的是沒能申請到續住。因此,他們不得不擠出錢租了一處破舊狹窄的小公寓。賴雅他知道自己江郎才盡,儘可能為張愛玲創造好的寫作環境,家中的大事小事都是他來動手。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張愛玲與賴雅

但好景不長,賴雅很快就中風病倒了。賴雅在和張愛玲結婚之前隱瞞了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看起來高大強壯的他身體狀況非常糟糕。婚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賴雅中風發作了好幾次。張愛玲只能一面照顧賴雅,一面想方設法多掙一些錢。

很多人可能永遠不會相信,曾經名動上海灘的大才女張愛玲,此時每天都從跳蚤市場撿一些破爛東西回來,卻開心得不得了。張愛玲的身體、才華、驕傲,都被這段婚姻掏空了。她沒日沒夜地趕稿,眼睛甚至因為過度疲勞導致潰瘍出血……

1957年8月,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病危,要做大手術。張愛玲得知訊息後極為擔心,恨不得馬上去到母親身邊,可是她沒有旅費,因此只是寄了100美元以及一封信過去。黃逸梵做完手術後不久便去世了,留給了張愛玲一箱子遺物。張愛玲收到遺物後,難過地想起了母親的一生——她一生都在漂泊,都在流浪。想到這裡,張愛玲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和母親一樣嗎?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黃逸梵

就在張愛玲的生活幾乎陷入絕境之時,徹底支撐不下去的胡適選擇了離開美國。胡適的離開是值得敬佩的,因為他之所以撐不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沒有像很多人一樣申請“綠卡”,沒有像很多人一樣乞求救助。胡適雖然生性溫和,但也始終保持著一個傳統中國人的氣節。當然,胡適離開之後的處境也亦悲涼,直至離開這個世界。

張愛玲則徹底被賴雅拖住了,從結婚到賴雅去世這11年間,賴雅不僅完全喪失了經濟能力,還反覆發病需要大量醫藥費。張愛玲拼命地寫作,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與其說是為了重回巔峰,倒不如說是為現實所迫——她需要養活自己和賴雅,需要為丈夫治病。但是,美國讀者卻始終沒有對張愛玲的作品流露出什麼興趣。直到賴雅逝世,張愛玲都並未再次暴得大名坐收版稅,只是日復一日拼命寫作,咬牙支撐著。對張愛玲來說,愛情的最後一爐香已燃盡,餘生只剩下倉皇寂寞。儘管,她才40多歲。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賴雅因病逝世之後,張愛玲的生命正式進入黃昏階段。儘管她再度獲得了市場,再度擁有了讀者,聲名再次如日中天。但是,向來喜好僻靜的她卻彷彿看透了這個世界,開始了比胡適還要孤獨的晚年生活。在極度孤寂的環境中,她與世隔絕般地度過了生命的最後20年。當然,她之所以選擇離群索居,並非僅僅是因為孤獨,還因為人群中再也找不到相伴的人了。

17歲的張愛玲曾說: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齧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半個世紀之後,蝨子們果然找上了張愛玲。也不知道是患了面板病,還是心理作用,張愛玲整天感覺有蝨子在咬自己。為了躲避跳蚤,她三天換一家汽車旅館,如同流浪狗一般四處漂泊。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1995年9月8日,恰好是中國的中秋佳節,但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磯的一座公寓裡,張愛玲的遺體正孤零零地躺在一張行軍床上。她的身下墊著一床藍灰色的毯子,沒有蓋任何東西,頭朝著房門,頭髮很短,手和腿都自然地平放著,出奇地瘦。

她的遺囑非常簡單:

死後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遺體。不舉行任何葬禮儀式。骨灰撒向空曠無人處。遺物全部寄給宋淇先生

朋友遵從張愛玲的遺願,將她的骨灰灑在了茫茫太平洋中。40年前,張愛玲曾穿越茫茫大洋來到美國。40年後的她,不知能否乘著海水飄蕩回故鄉?但願太平洋的無盡海水,已護送張愛玲的靈魂回到故土。願天國的祥和安謐,能稀釋張愛玲的疼痛與寂寞。願這位比煙花還要寂寞的女子,來生能找到白頭偕老之人。

3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遇到落魄的胡適,心生悲涼,看到了自己後半生

張愛玲

想要更多地瞭解張愛玲這位驚豔了一個時代的傳奇女作家的故事,歡迎閱讀《張愛玲傳》。只需戳下方連結便可得到,正版精品內容詳實文筆優美,插圖精美價格實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