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正月十六除了走百病,這5種傳統習俗不能丟,寓意驅病除災年景好

2021-12-23由 悠悠鄉村路 發表于 歷史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罵,送牛樁,老老少少樂哈哈”,今天是正月十六,是我國傳統的農曆節日之一,從上一句童謠中我們可以知道,正月十六夜是一個歡快的節日,現在過完了正月初六人們就會陸陸續續回到工作崗位上,但是在過去,只有過了正月十六,年才算過完,所以正月十六也可以說是人們最後慶祝新年的日子。作為新年的最後一天有很多習俗,除了人們都知道的走百病以外,還有這5種習俗也不能丟,有驅病除災身體棒的寓意。

正月十六除了走百病,這5種傳統習俗不能丟,寓意驅病除災年景好

正月十六走百病這個習俗最早開始於明清兩朝,在正月十六這一天一大早,人們便會穿上節日的盛裝,三五成群相伴走出家門,向著喜神爺來的方向走去。關於“正月十六走百病”還有“跑一跑,不見老”的說法,是人們消災祈福健康的活動。在正月十六這一天除了走百病以外,還有堅持做這5種習俗,有驅病除災身體棒的寓意,那麼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正月十六除了走百病,這5種傳統習俗不能丟,寓意驅病除災年景好

一、扛笆斗。扛笆斗是指在紗布袋中裝入一些生石灰後,綁在秤桿的一端,人拿著秤桿的另一端,將裝有生石灰的紗布袋丟在地上,這樣地上就會留下一個個的白斑,留下的白斑越多,預示著當年的收成就越好。在扛笆斗時要注意,要從河邊開始,然後是房前屋後,最後是房間內,這個順序一定不能錯。

二、舞火把。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十六舞火把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會用蘆葦或水稻秸稈等扎捆成火把的形狀,等到夜幕降臨後,人們就會將火把點燃,小孩子們還會手舉著火把在地裡舞起來,等舞完火把後,人們便會將火把放在一起跨火把,據說火把燃燒的越旺盛,就預示著當年的莊稼收成就會越好。

正月十六除了走百病,這5種傳統習俗不能丟,寓意驅病除災年景好

三、撩人罵。正月十六被人們戲稱為是“捱罵日”,眾所周知,在過年期間的講究特別多,尤其是不能發生爭吵,但是在正月十六這一天,這個禁忌就會破掉,即便是在正月十六捱了罵,人們也會不以為然,聽農村的老人說,正月十六被罵是罵“晦氣”,能去掉一年的晦氣。

四、炸麻花。正月十六炸麻花是指在鐵鍋裡炒玉米,如果家中沒有玉米的話,可以用黃豆、大米等代替,聽農村的老人說,在炒玉米時玉米在爆開時會將老鼠的眼睛炸瞎,瞎了眼睛的老鼠就不會再去禍害莊稼,所以這一天玉米炸得越厲害,當年莊稼的收成也就會越好。

正月十六除了走百病,這5種傳統習俗不能丟,寓意驅病除災年景好

五、送牛樁。在過去人們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這送牛樁就是希望家中能如願有男孩的習俗。送牛樁通常有八個不同姓的男人參加,在送牛樁之前要先偷牛樁,通常情況下要偷家男孩子較多的家庭,偷的物件並不是牛樁,而是磚塊、鞋子等物品,偷的物品要用紅紙包好,並交到最年輕的小夥子拿,這叫做“抱牛樁”,隨後這八個人要帶著偷來的牛樁到被偷的主人家中,在說完吉祥話後,抱樁的小夥子要在主人家的床上睡一會,還要在床上撒一泡年後再離開,並將偷來的牛樁還給主人家。在這八個人沒生小孩前是不能提偷牛樁這件事情,否則會不靈。在過去偷牛樁這個風俗很受人們歡迎,但是在現在男女地位已經平等,人們對生男生女這件事情已經不在乎,所以現在這個風俗也慢慢的淡去。

正月十六除了走百病,這5種傳統習俗不能丟,寓意驅病除災年景好

以上便是正月十六這一天要做的五種傳統習俗,你們那裡有這個說法嗎?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