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我們的大中國之二十五天府之國的締造者李冰

2021-12-22由 蘆葦luwei 發表于 歷史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中華上下五千年,在華夏廣袤的大地上,我們的祖先歷盡磨難薪火相傳,從遠古一直走到了現代。在這其中不乏一些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人物,作為一箇中華後代子孫,我覺得我們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他們,基於此,撰文對這些中華名人先哲進行簡要的介紹,以期和大家共同學習探討。

二十五.李冰:號稱陸海。出生地:山西運城(有爭議)。生卒年:約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35年。生活時代:戰國。職業:水利學家,蜀郡太守。

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澇即旱,有“澤國”、“赤盆”之稱。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鬥爭。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併蜀國。秦為了將蜀地建成其重要基地,決定徹底治理岷江水患。同時派精通治水的李冰取代政治家張若任蜀守。李冰為蜀守的時間,沒有明文記載,大約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間(公元前277—前250年)。

李冰擔任蜀郡守之後,非常關心老百姓疾苦,經常走訪民間、傾聽民眾的呼聲,以解決老百姓的困難。李冰學識淵博,“知天文地理”。他決定修建都江堰以根除岷江水患。李冰經過實地調查,發現開明所鑿的引水工程渠首選擇不合理,因而廢除了開明開鑿的引水口,把都江堰的引水口上移至成都平原沖積扇的頂部灌縣玉壘山處,這樣可以保證較大的引水量和形成通暢的渠首網。李冰創築的都江堰,史籍記載甚為簡略。但以這些記載為基礎,結合現今都江堰工程結構分析,可以基本確定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由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及渠道網所組成。自從有了都江堰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才逐漸的富裕了起來,才有了後來的“天府之國”。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他還在今宜賓、樂山境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慶縣西河)、白木江(今邛崍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他也修築了一條連線中原、四川雅安市名山區派出所與雲南的五尺道。老百姓懷念他的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北宋以後還流傳著李冰之子李二郎協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李冰最後因積勞成疾死在了治理石亭江的工地上。

李冰一生並沒有上過什麼水利學院,但他所創造和總結出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紀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會有什麼樣的延續。長城半是壯膽半是排場,世世代代,大體是這樣。直到今天,長城還常常成為排場。都江堰一開始就清朗可鑑,結果,它的歷史也總顯出超乎尋常的格調,我國古代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其中頗為著名的還有芍陂、漳水渠、鄭國渠等,但都先後廢棄了。唯獨李冰建立的都江堰經久不衰,歷經兩千多年至今仍發揮著防洪灌溉和運輸等多種功能。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在中國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佔有光輝的一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