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2021-10-20由 朱文鑫 發表于 歷史

蒲城的小麥黃了,西瓜甜熟的時節,我走進了水聖李儀祉家鄉——洛濱鎮富塬村,矗立在他的舊居前,叩訪這位著名水利學家。李儀祉是著名劇作家李桐軒之子,1904年考入京師大學堂,畢業後參於籌建西潼鐵路,不久留學德國,入柏林皇家工程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學成回國後,他主張治理黃河要上中下游並重,防洪、航運、灌溉和水電兼顧,改變了幾千年來單純著眼於黃河下游的治水思想,把我國治理黃河的理論和方略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他創辦了我國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學府——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現河海大學)和多所院校,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水利建設人才,並親自主 持建設陝西涇、渭、洛、梅四大惠渠,樹立起我國現代灌溉工程樣板,對我國水利事業作出重大貢獻,陝西人民受益尤大。主持建成了我國近代第一個大型灌溉工程涇惠渠,並親自主持修建了多項近代灌溉工程;查勘祖國江河,悉心探索治水方案,主張治理黃河要上中下游並重,防洪、航運、灌溉和水電兼顧,改變了幾千年來單純著眼於黃河下游的治水思想;參與創辦了我國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學府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和多所院校,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水利建設人才;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水利學術團體——中國水利工程學會。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關中地區自古就是黃河流域的糧倉。涇河位於關中之中,是黃河的一條支流,歷史上就有引涇水灌溉的傳統。戰國時期的鄭國渠、漢代的白渠幾乎成了中國古代灌溉水利的標誌,自古就有“鄭白之沃,衣食之源”的說法。

李儀祉籌劃建設的涇惠渠工程早在1932年就建成通水。他回陝西任建設廳廳長期間,又完成了二期工程,灌溉面積也擴大到65萬畝。在渭惠渠攔河大壩(南山壩)工程的合龍期間 ,他手書“土壩”二字貼在臥室,每天關注打壩的情況。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他畢生以治水為志,被當地群眾譽為“活龍王”和“亞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驅”。《大公報》發表短評,稱:“李先生不但是水利專家,而且是人格高潔的模範學者,一生勤學治事,燃燒著愛國愛民的熱情,有公無私,有人無我。”于右任為陵園作輓聯稱:“殊功早入河渠志,遺宅仍規水竹居”。表達了社會對這位水利大師一代賢哲的緬懷之情。

一代水聖李儀祉,開拓秦人治水的先河

隨著全域旅遊和紅色文化的拓展,李儀祉故居已修復開放,激勵著更多的人們前來緬懷和傳承先賢精神,發展紅色旅遊,激勵後代奮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