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2021-12-21由 沉思的托克維爾 發表于 歷史

清政府渴望以君主立憲的方式繼續保證自己的政權,但他殊不知,少數滿人統治大批漢人本身就是一種原罪,他在中國從不曾建立真正的合法性。更何況,那曾經手握大權的滿洲親貴,也絕不同意放棄手中的權力。

清末,清政府內憂外患,這種巨大的壓力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做出改革,與法國、奧斯曼、波斯等其他君主國一樣,清政府希望建立君主立憲制度,希望在保留滿清皇帝的前提下進行政治經濟改革。

清王朝為了建立君主立憲曾經做過兩次嘗試,一次是光緒和康有為等人的戊戌變法,但是由於維新觸怒了太多的舊勢力,加上光緒帝缺乏政治手段,因此慘遭失敗,清末的改革一度陷入停滯。但是庚子國變的巨大災難再一次警醒了清朝,在經受顛沛流離的屈辱後,慈禧太后也下定決心進行改革。

一、異族統治:清王朝的原罪

平心而論,清末新政的力度,甚至比戊戌變法還要大,慈禧派出載澤等人考察西洋各國,學習西洋先進經驗,為立憲做準備,同時,慈禧還廢除科舉,開始普及新學,在軍事上,任命袁世凱等人擴大新軍,按照西式標準訓練。同時,慈禧還準備組建內閣,進行政治改革。

這樣的改革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慈禧的這些改革事後證明不僅沒能延續清朝的統治,反而成為了清朝覆滅的原因。慈禧沒有意識到清朝其實是一個合法性相當欠缺的政權,他是一個異族建立的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政權,而且清朝歷代,對於漢人的打壓非常嚴重,皇帝往往信任滿臣,而對漢臣非常苛刻,雍正乾隆甚至大興文字獄,來打壓漢人士大夫,直到太平天國之亂,滿人無可用之人,才重用曾國藩等漢族軍閥,即使如此,也是防範嚴重。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這種強大的屈辱感使得漢人不可能對清朝建立真正的忠誠。

那些成功的君主立憲國家,大家之所以在君主喪失權力後依然崇敬君主,很大原因在於君主本身即是民族的象徵,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歷史,而且與地方豪強、人民之間沒有深仇大恨。現代化意味著民族主義,人民的民族意識會空前高漲,這些成功實行君主立憲的國家,君主的身份完全契合民族主義的需要,所以他們才能倖存。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宛若神靈,是天照大神後代)

英王的血脈可以追溯到威廉二世和英國國父阿爾弗雷德大帝,日本天皇更是號稱萬世一系,神道教中,日本天皇本身即是天照大神的後代,這些君主在國民心目中是民族的象徵,他們漫長的延續時間更是提供了一個各方勢力之間調節的中間人。而滿清皇帝,顯然不具有這一點,一想起他,漢人只會想起300年前被屠殺的屈辱。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誅暴秦滅強楚,即使皇帝喪失了一切權柄,依然有一批人冒著被董卓曹操砍殺的風險也要匡扶漢室,明朝誅滅暴元,解放漢人,直到清朝中期,還有人以朱三太子之名反清復明。與這兩個王朝相比,清王朝天生缺乏合法性。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在強調華夷之辨的中國,清朝的少數民族身份使清朝君主難以成為英國女王那樣的虛君,他一旦喪失權柄,就會有人直接將其推翻。這是滿清無法解決的困境。

二、君主專制國家的死局

除了異族統治這一點,清王朝還有一點使得建立君主立憲的新政很難成功,那就是他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

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就這個問題做過一個統計,他發現,凡是實行中央集權官僚制的君主制國家,無論是清朝、奧斯曼這樣的大帝國,中東的伊朗,還是非洲的彈丸小國,幾乎無一例外都走向了革命。

而那些此前君主權力就有限的,比如英國、荷蘭和日本(還有很多類似的小國),則都走向了君主立憲,避免了顛覆一切的大革命,至少從已有的例項來看,實行官僚制的君主制國家現代化失敗並走向革命幾乎是必然的命運。

對於君主專制國家來說,實際上存在著一個政治上的不可能三角,及君主專制、政治穩定和現代化只能兼具其二,而不能三者兼有。之所以會面臨這種困境,有三點原因: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圖片為本人自制)

第一點是君主專制國家進行現代化改革往往會觸怒舊有勢力,比如清王朝廢除科舉觸怒了傳統計程車大夫階層,徹底喪失了士族的支援,再比如清朝為了改革重用漢臣,也導致了滿清親貴的不滿。那些舊體制下最支援政權的人在現代化改革後往往成為反抗政權的力量。伊朗巴列維現代化改革後,原本支援王權的烏里瑪教士階層開始激烈反對王權,最終顛覆巴列維的霍梅尼就是保守的教士。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第二點是現代化培養的新興利益團體往往反對君主專制,現代化使得民族主義和民權思想傳播,而民權思想主張的人人平等明顯和君主專制有極大沖突,因此因現代化而產生的中產階層資產階層,往往對於政治參與有很高的要求,其典型代表就是要求進行議會選舉並對政府進行制衡,這,專制君主能接受嗎?如果接受,他還是君主專制國嗎?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清末新軍成為反抗清朝的主力)

清朝培養的新軍和接受新式教育的學生,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接受西方的教育,很想建立民族國家和民主制度,他們對於清朝這種異族的君主專制,非常反感,這樣一群人,你怎麼指望他們保衛你的政權?所以最後,是這些新軍先開啟了武昌起義,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與之類似的還有伊朗巴列維王朝,現代化改革培養出的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成為反抗巴列維王權的主力軍,而那些受益較少的農民工人,則在反抗運動中比較冷淡。知識分子和中產階級最具有自尊意識和反抗意識,他們往往成為推翻君主制的主力。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巴列維時代成長起來的學生成為王權最激進的反對者)

第三點是君主本身其實難以放棄權力。君主專制下君主掌握一切權力,被人當做神一樣崇拜,這使得他很難容忍人民分權和民主的要求,那些致力於現代化的君主,以一己之力推動國家的進步,怎麼願意交出權力,換做你,你願意嗎?清朝末年,滿洲親貴們不願意交出權力,巴列維後期,也不願意成為虛君,就連法國大革命時最溫和的路易十六,也不會樂意自己喪失權力,這乃是人的天性所致。

更何況,滿清還是異族統治,沾有血債,這使得滿清皇帝和親貴們,對於讓權,有著更大的敏感性。這些矛盾使得清朝的改革舉步維艱,不可能成功。

大清王朝的不可能三角:清末新政必定失敗

(庚子國變慈禧化妝成農婦逃跑)

清朝保住自己權柄的唯一方式就是對外向洋人出賣主權換取後者支援,對內堅決不改革,讓封建狀態一直持續。但問題在於,這種方式等於把命脈捏在了別人手裡,一個不進行現代化的國家不可能抵擋洋人的侵犯,如果哪天洋人想要處決他,他幾乎無力抵擋,更何況,太平天國之亂後,各地軍閥崛起,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落荒而逃而是讓人看清了滿清的虛弱。

這種背景下,即使是保留原有狀態也不可能了,清王朝,只有死路一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