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古代皇帝的稱謂

2021-12-19由 灑脫的蚍蜉夢 發表于 歷史

泱泱華夏,巍巍中華,中華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從古代人人可稱朕,到後來的只能皇帝稱朕,封建文化持續發展,到了清朝中國封建文化發展到了頂峰。

自秦朝以來,中國共有四百多位皇帝,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康熙、乾隆也有偏安一隅的魏蜀吳、五代十國、金遼西夏等。每一個皇帝不同時期有他們自己不同的稱號,那麼都有哪些稱號,這些稱號有什麼區別。我們做個比較。

皇帝的稱謂有很多,我們從名字、年號、徽號、諡號、廟號等做簡單對比。

1、名字。這個最好理解,出生時起的名字,如嬴政、楊堅、李世民、朱元璋、愛新覺羅·弘曆等;

古代皇帝的稱謂

弘曆:你說的對

2、年號。

年號是中國

封建王朝

用來

紀年

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

君主

發起。

先秦

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

建元

。此後形成

制度

。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雍正皇帝等。如先皇在年中去世,繼位者仍使用當前年號,新年後改元。如明成祖朱棣在

永樂

二十二年七月駕崩,八月

朱高熾

登基,以明年為洪熙元年。

以清代為例: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到宣統都是年號。

年號發端於中國,在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有使用。目前的中國、越南、韓國等以全面廢除年號紀年。

年號作為五千年的中華帝國時代中國皇帝的產物,伴隨著現今文明社會,早已成為歷史,但年號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中國歷史中的精神文化遺產。

古代皇帝的稱謂

以年號命名的錢幣

古代皇帝的稱謂

唐代錢幣

3、徽號,又稱尊號。現在一般的定義是

封建時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時的稱號,始於秦代。尊號,一般用於外交、禮儀、祭祀等。皇帝的尊號不需避諱,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如最熟悉的慈禧太后,其徽號全稱為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祟熙聖母皇太后。尊號很長,平民很少稱呼皇帝等尊號,至遼、元時期,皇帝的尊號有從簡的趨勢。

古代皇帝的稱謂

慈禧太后照,背景有尊號

“皇帝”本身就是一種尊號,有了“皇帝”這個尊號,意味著地位崇高無上、不可逾越,即使是長輩,也要遵從。因為等級制度絕對高於血緣關係。那現任皇帝的父母親又該怎麼稱呼呢?他們也有尊號“太上皇”“皇太后 。

“皇帝”的頭銜還是不能滿足天子們的虛榮心,於是種種歌功頌德的詞彙被加到了“皇帝”之前。如,漢哀帝“陳聖劉太平皇帝”,唐中宗“應天神龍皇帝”,唐玄宗“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宋太宗剛即位時是10個字,短短九年間,已經加到了18個字。北伐契丹失利後,宋太宗大概覺得加在尊號前面的“應運統天”“睿文英武”有點名不副實,所以主動要求撤掉,改成“法天崇道皇帝”。皇帝尊號字越多,越能顯示王朝和君主的無上至尊。

古代皇帝的稱謂

宋太祖趙匡胤

4、諡號,蓋棺定論。顧名思義,諡號是皇帝死後,後人給予的評價,皇帝在位時候的豐功偉績無法用隻言片語形容,就用諡號來概括了。例如,乾隆皇帝的諡號是“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當然諡號也不只是用於帝王。

諡號制度形成,傳統說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書·諡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諡。但是近代以來,王國維等根據金文考釋得出的結論諡法應當形成於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這一說法得到廣泛認同。周王室和春秋戰國各國廣泛施行諡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認為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廢除了。直到西漢建立之後又恢復了諡號制度。

諡號中像文、武、明、睿、康、景、莊、宣、

都是褒諡,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麼能力的,質帝、衝帝、

少帝

(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厲、靈、煬都是惡諡,哀、思也不是好詞,但還有點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後期君主,如明末崇禎皇帝追諡為思宗。政變中被推翻的稱廢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諡號)。亡國君主稱末帝。另外孫權是個特例,他的諡號是大帝,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古代皇帝的稱謂

孫權劇照

諡號表達表揚的,例如:

經緯天地曰文

布義行剛曰景

威強睿德曰武

柔質慈民曰惠

聖聞周達曰昭

聖善聞周曰宣

行義悅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綱治紀曰平

照臨四方曰明

闢土服遠曰桓

聰明睿知曰獻

溫柔好樂曰康

佈德執義曰穆

諡號表達批評的,例如:

亂而不損曰靈

好內遠禮曰煬

殺戮無辜曰厲

諡號表達同情的,例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國遭憂曰愍

仁慈短折曰懷

古代皇帝的稱謂

隋煬帝劇照

諡號是本尊死後,後人給取的,活著的時候是不知道的,如某電視劇臺詞,“我孝莊···”“封你為仁皇后”這都是不對的。孝莊的孝,死後才可用,“仁”是康熙的諡號“仁皇帝”,死後才知道。

古代皇帝的稱謂

古代皇帝的稱謂

古代皇帝的稱謂

5、廟號。廟號是

封建君主死後在太廟中被

供奉

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

商朝

。在商朝,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當時廟號只有三種:創基立業曰“太”(太宗

太甲

)、功高者曰“高”(高宗

武丁

)、中興者曰“中”(中宗

太戊

,一說

祖乙

),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

周滅商,未沿用廟號制度,秦始皇諡號和廟號全部廢除,

原因是廟號和諡號的定奪將會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故周朝到秦朝,廟號一度被廢止了近千年之久。

漢朝

時期逐漸恢復廟號制度,從此廟號一直延用了兩千年之久。

簡單點,廟號就是XX祖,XX宗,如唐太宗,宋太祖,清聖祖,清高宗等等。

古代皇帝的稱謂

太廟祭祀排位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往往和年號、諡號和廟號聯絡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廟號,隋煬帝就是諡號,乾隆皇帝是年號。一般最早的皇帝諡號用得多,後來廟號多,明清則往往年號更深入人心。

清朝中國封建文化達到頂峰,皇帝們的稱謂也就比較全,清朝皇帝名字、年號、廟號、諡號做個總結如下:

古代皇帝的稱謂

清朝皇帝諡號廟號列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