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只有無能的人,才會去考驗人性

2021-12-19由 靜品國學 發表于 歷史

晏子,是春秋時齊國名相,以機智務實、善於治國而著稱。齊景公時,晏子出使楚國,楚王設宴招待,卻又暗中命人押著一罪犯從席間經過,然後裝模作樣地問:“這罪犯是哪國人啊?”

待從答:“是齊國人,犯了盜竊之罪。”楚王眼瞅著晏子,問:“是你們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盜嗎?”

晏子不卑不亢,答:“我聽說,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相像,味道卻天差地別,原因就在於水土不同。我在齊國,沒聽過百姓有偷盜的事,但到了楚國就開始盜竊,我想可能是你們楚國的水土出了問題吧。”

楚王相當尷尬,笑道:“哎呀,你這個人,怎麼這麼開不起玩笑啊!”

只有無能的人,才會去考驗人性

楚王當然不是開玩笑,他是想讓晏子出醜,結果卻被晏子機智反諷,說他無能治理不好國家,才讓人民當街為盜。

有俗話叫“窮山惡水出刁民”,“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的人心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非要給他一個惡劣的環境,卻要求培育出完美的品德,這不是相當於冬種夏草,自取其辱嗎?

即使是我們現在冬天可以種出夏天的蔬菜,那也只是因為想方設法給它提供了合適的環境,而不敢說,培育出一個冬夏通用的新品種來。

管子有句名言:“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老子也說:“實其腹,強其骨。”這二位聖者,對百姓都沒有什麼高標準,並不要求百姓都像顏回一樣,吃不飽穿不暖每天還要樂呵呵;也不要求百姓都像松柏一樣,風吹雪壓還要青翠如故。

只有無能的人,才會去考驗人性

他們只是努力提供給百姓所需要的合適環境,而不敢奢求扭轉百姓的天性,灌輸給他們高尚的品德。

就像種地,種子就是這樣,你種不好,只能說明自己無能,又怎麼能說品種不行呢?所以國家治理不好,也只是統治者的過錯,並不能怪在百姓身上。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喜好不同,如果非要違逆他的性子,摒棄他的喜好,以此來考驗他的人性,如此即使能成長起來,也會變了味道,就像橘與枳一樣。

自己無能提供給對方想要的環境,還要求對方不改其真,這不是無恥是什麼?但凡是知五穀的農民,種花草的匠人,都不敢有此妄想之心。

只有無能的人,才會去考驗人性

況且在莊子的眼中,如果自身的能力足夠,那麼即使是猛虎一樣的兇猛品種,也同樣可以把它調教得服服帖帖,而不讓它的兇性發作。如果要怪人心不古不好治理,可兇得過猛虎?

莊子在《人間世》篇中,以猛虎為例,簡單講了一下與虎相處的技巧:飼養員從不用活物喂虎,因為怕虎撲殺活物的時候怒氣發作,迴歸暴烈的天性。也不用整隻動物喂虎,因為怕虎撕裂動物的時候怒氣發作,恢復殘酷的本能。

虎有虎的飢飽,按時供應;虎有虎的喜怒,依法疏導。虎與人不同類,並沒有共同語言,那為什麼虎還要向飼養員獻媚呢?因為順應了它的天性;那為什麼虎又傷了人呢?因為違逆了它的天性。

只有無能的人,才會去考驗人性

所以不要試圖去考驗人性,而且也沒有必要考驗它。如果你真的有能力,便可讓他“壞”的一面永遠也不會展現出來;如果你真的懂人性,便知它的界限在哪裡,而不會試圖越過去。

其實,假如所有魚兒都能自由生活在江湖中,那又何必去問它,當江湖乾涸的時候,你會不會與我相濡以沫?假如所有人都能自得其樂地生活著,那又何必去檢驗他,是否具備仁義忠孝等好品質?

“橘生淮北則為枳”,並不是橘子的過錯;小樹被捆綁束縛,就會長得奇形怪狀,也並不是樹的品種不好。大自然中的萬物,沒有好壞之分;普天下的嬰兒,也沒有善惡之別。再惡毒的犯罪分子,當他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都是天真無邪的。人性,又該從何去考量呢!

關於考驗人性,您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