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李小璐說: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事實上孔子並沒說過這句話

2021-12-18由 開卷談史 發表于 歷史

李小璐在深夜發出長文,闡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咱們不管“尼羅河”裡究竟有沒有“食人魚”,也不說她究竟有沒有遭受過網路暴力,筆者只來談一談,“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句話究竟是不是出自於孔子,以及這句話背後的故事。

博覽與孔子相關的著作和文獻,可以看出“孔子曰”的次數並不少,遺憾的是,筆者並沒有發現孔子曾經曰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李小璐說: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事實上孔子並沒說過這句話

李小璐古裝劇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出處

那麼,這句話究竟出自於何處?此言最早的記錄,見於《左傳》。

《左傳·宣公二年》雲:“趙盾、士季見其手……將諫……(士季)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筆者看來,想幫助李小璐“自圓其說”,那就要在說《左傳》之前,提一提《春秋》,因為《春秋》好歹也算是和孔子沾一點邊。

李小璐說: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事實上孔子並沒說過這句話

孔子劇照

《春秋》這本書,相傳是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記載的原始檔案,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春秋》的內容,屬於大事記的性質,文字嚴謹而簡約,除了時間的標示之外,往往僅以數字或十幾字記錄一個事件,這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和“微言大義”。對此展開研究,也一直是春秋學中重要的課題。

那麼《春秋》和《左傳》有何關係?

通俗地說,《左傳》是以編年體為體例,仿效《春秋》而作的史書。《春秋》問世之後,便開始有人為其作“傳”。根據《漢書》中的記載,為《春秋》作傳便有五家:《左氏傳》、《公羊傳》、《榖梁傳》、《鄒氏傳》、《夾氏傳》,後兩傳早已亡佚,前三家存留至今。

相對於《公羊傳》、《榖梁傳》的“以義解經”,《左傳》解釋《春秋》“微言大義”的主要方式就是“以事解經”。因此,《左傳》可以說是最為詳備的,它已經演變成為篇幅完整的記敘文。

《左傳》全面、系統、周詳地記載了事情發生的背景及發展過程,辨明其原委曲折,反映出春秋時代的社會面貌,因此成為史學名著。

既然瞭解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出處,那麼我們就可以肯定的說——這句話並不是出自於孔子之口,而是出自於《左傳》中士季之口。

李小璐說: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事實上孔子並沒說過這句話

孔子劇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背後的故事

事實上,這句話背後還有一則精彩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敘事內容是反映作者態度的重要形式,而《左傳》中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暗含了作者的價值觀。

宣公二年,晉國的君主是晉靈公,而晉國的權力核心,實際上是趙盾。

《左傳》對晉靈公的評價是“不君”,文中既然明言,那麼晉靈公被臣子所弒,亦是可期之事。考諸《左傳》,晉靈公立為國君為魯文公七年之事,距魯宣公二年晉靈公被弒,不過十四年光景。晉靈公即位時,既然尚在襁褓之中,其被趙盾之弟所弒時,應為十五歲的懵懂少年。

考究《左傳》前文內容:“雕牆”、“彈人”,“殺宰夫”,如果拿這些事情,與窮兵黷武、橫徵暴斂、殺人如麻之國君相較,晉靈公亦非十惡不赦。

李小璐說: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事實上孔子並沒說過這句話

晉靈公劇照

正因如此,司馬遷於《史記·晉世家》中言:“靈公少,侈,民不附,故為弒易”。筆者十分贊同這一說法,晉靈公性情躁動而肆意妄行,對於別人的勸諫並不能受教自警,乃至成年,他的表現實乃未引導的少年之行,實無大咎。

而《左傳》對晉靈公的態度則更加嚴厲,作者透過種種敘述,塑造出晉靈公殘忍暴虐的形象。其目的就是為“趙盾弒君”做鋪墊。

晉靈公的廚師煮熊掌卻未熟,而慘遭晉靈公殺害。晉靈公將廚師的屍體裝在大筐之中,派遣宮女將屍體送出宮外。

經過朝中時,趙盾和士季(範武子)二人正巧看見屍體之手露出在筐外。再三逼問下,宮女如實相告,趙盾和士季覺得此舉實在是不妥,便準備向晉靈公提出諫言。

李小璐說: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事實上孔子並沒說過這句話

趙盾劇照

士季向趙盾建議,自己先打頭陣。因為如果趙盾先去勸諫,被晉靈公拒絕,那麼士季就“莫之繼也”——沒法繼續進諫了。

士季畢恭畢敬地進去向晉靈公進諫,晉靈公回覆:“我知道錯了,將改之”,隨後士季便跪下並拱手至地,頭也至地,說道:“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遺憾的是,此事之後,晉靈公“猶不改”。最終,“趙穿攻靈公於桃園”——趙盾之弟殺掉了晉靈公。

“晉趙盾弒其君夷皋”——《春秋》

“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孔子曰:趙宣子(趙盾),古之良大夫也”——《左傳》

我們都知道,由社會、政治的角度而言,“弒君”乃是君臣倫理的破壞和瓦解。孔子的思想與《春秋》、《左傳》是息息相關的。在面對弒君這一問題上,《春秋》、《左傳》的說法雖有很多的不同,但《左傳》對這一起“弒君事件”的描寫和處理,在筆者看來,實乃孔子作《春秋》之初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