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解讀容齋之二十二:鞅鞅非少主臣,名將周亞夫因這六個字而死

2021-12-16由 筆記裡的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公元前154年,才登上皇位三年的漢景帝劉啟,迎來了最大的危機。吳王劉濞等七個諸侯國,以“清君側”為名,同日起兵造反。一時天下震動,幸好有周亞夫,迅速平定七國之亂,周亞夫的功勞之大,自然不用細說。但最終卻應了許負的預言,周亞夫被下獄,最終在獄中絕食而死。

解讀容齋之二十二:鞅鞅非少主臣,名將周亞夫因這六個字而死

洪邁認為漢景帝雖然未必算仁君,但也不是濫殺之人,為何對周亞夫這般呢?

漢景帝刻戾忍殺

其實洪邁說漢景帝並非濫殺之人,是自相矛盾之語。洪邁在《容齋隨筆 卷十一 漢景帝忍殺》中就說漢景帝“考其天資,則刻戾忍殺之人耳”,並舉了兩個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一則是漢景帝還在東宮為太子的時候,和吳王劉濞的兒子下棋,卻因為輸贏而爭執,結果劉啟用棋盤直接打死了吳太子。這事兒,為七國之亂埋下了伏筆。

解讀容齋之二十二:鞅鞅非少主臣,名將周亞夫因這六個字而死

另一個則是有關晁錯。七國以清君側為藉口起兵造反,袁盎建議漢景帝殺晁錯,以使七國失去“清君側”的所謂藉口,不說這個做法是否有用,但袁盎的建議也只是殺晁錯一人而已。結果景帝卻將準備上朝的晁錯直接拖去刑場,穿著朝服被殺,之後又誅滅晁錯的全族。

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來漢景帝劉啟不但缺乏容人之量,本質上也刻薄殘忍,所以對周亞夫最後那般對待,也是符合他的性格的。

周亞夫貪名致禍

十六國時期,前秦大將王猛率軍攻打燕國鄴城(安陽北),苻堅從長安前去支援,到了安陽的時候,王猛暗中離開軍營,前來拜見苻堅。苻堅和王猛開玩笑,說“當年漢景帝到了細柳營的門口,周亞夫都沒有迎接,現在我還沒到軍營呢,你怎麼就來了?”王猛說:“周亞夫擋駕,就是好名而已,我可沒這想法。”

王猛的這番話,其實切中了要害。

解讀容齋之二十二:鞅鞅非少主臣,名將周亞夫因這六個字而死

正如洪邁所質疑的,周亞夫屯軍細柳營的時候,只是備胡,也就是防備而已,只是作為機動力量,並非位於作戰前線,細柳營離長安也不過數十里,並不存在戰事緊迫的情況。現在皇帝駕臨,不但不出來接駕,還不能馳驅,也只以軍禮拜見。如果戰事緊急,自然可以理解,但並非如此,治軍固然要嚴格,但在皇帝慰問,且皇帝並無過分要求的情況下,以常禮迎接、拜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何必非要如此?王猛說周亞夫好名,似乎也是唯一的解釋了。

解讀容齋之二十二:鞅鞅非少主臣,名將周亞夫因這六個字而死

漢景帝在離開軍營後,誇讚了周亞夫,還拿他和其他進行了比較。但說白了,飛鳥尚在,周亞夫自然需要籠絡,但當飛鳥盡之後呢?漢景帝對百姓有寬仁之名,但對於蔑視他皇威的人,就未必那麼仁慈了。

請周亞夫吃飯,卻不給他筷子,這種奇葩的事情,也就漢景帝這位明君乾的出來了。

但問題是,周亞夫的情商顯然不夠,皇帝都這樣了,不想想為啥麼?居然還忿忿不平,當漢景帝說出“鞅鞅非少主臣”的時候,周亞夫其實已經必死無疑,剩下的只是時間和藉口的問題了。

性格的悲劇

一代名將,如此結局自然可惜,周亞夫的父親絳侯周勃也曾被說“非社稷之臣”,但此後並無大的麻煩,漢文帝寬厚自然是一方面,周勃的情商想來也是比他兒子要高些的。

說到底,周亞夫的悲劇,不僅是他的性格悲劇,也是漢景帝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