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初大臣張廷玉謹身節慾之效驗

2021-12-16由 閒人馬小爺 發表于 歷史

清初大臣張廷玉(1672——1755),清安徽桐城人,字衡臣,號研齋。康熙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年八十四,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從小體弱多病,精神也不好,走路走一里多就累得不行,家人老師都很擔心。後來他非常注意防病強身,按時起居,節制飲食,時時刻刻警惕,不放逸。

後來身體逐漸變好,中年之後,即使是通宵達旦批閱文書,也不覺得累,甚至比年輕的時候還好。說明後天努力,謹身節慾,少些負面情緒,也能彌補先天之不足。

據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卷11《張文和謹身節慾之效驗》記載:

“張文和公幼體弱多疾,精神疲短,步行裡許輒困憊,尊長以為憂。公因此謹疾,慎起居,節飲食,時時儆惕。

三十通籍,氣體稍壯。嗣值南書房,辰入戍出,歲無虛日。塞外扈從十一次,夏則避暑熱河,秋則隨獵於邊塞遼闊之地,乘馬賓士,飲食失節,而不覺其勞。

康熙丁亥,聖祖以外藩望幸,車駕遠臨,遍歷蒙古諸部落,公皆珥筆以從,一百餘日不離鞍馬,亦不自知其鞅掌。世宗朝,委任益篤,以大學士管吏部、戶部,掌翰林院,皆極繁要重大之職。兼以晨夕內直,宣召不時。

適西北軍興旁午,每奉密諭,籌劃機務,羽書四出,晷刻不稽。偶至朝房或公署聽事,則諸曹司抱案牘於旁者,常數十百人,環立番進,以待裁決。輿中馬上,披覽文書,吏人多隨行於後,候一言為進止。

又總裁史館書局凡十餘處,纂修諸公,時以疑難相質,公為之從容論定。薄暮還寓,則賓客門生,車駕雜沓,守候於外舍者如鯽矣。夜然雙燭治事,既就寢,或從枕上思及某疏某稿未妥,即披衣起,親握筆改正,黎明付書記繕以進。而氣體之強健,反過於少壯時,見公所自述澄懷園語。

自來天生命世,固多付以龍馬之精神,用能為國家任重致遠。然公中年以還,謹身節慾,戒慎恐懼之一念,實足以後天補先天之闕也。”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