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秦、晉二王若在,帝位還會轉至燕王一系嗎

2021-12-16由 浮沉於史 發表于 歷史

講到明初這段歷史,大家比較聚焦的地方一直是朱標早亡與靖難之役,我們常形容朱標是“史上最強皇太子”,而朱老四則是“幸運撿漏王”。因為“最強皇太子”的去世,政局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把排在第四位的朱棣推到了王座之上。

秦、晉二王若在,帝位還會轉至燕王一系嗎

▲朱棣影視形象

我們知道,朱棣靖難時,他在事實上已經是朱元璋兒子中的老大了,南京城破後,他是操刀者,又是大哥,沒有誰能給他找不痛快,所以帝位繼承不存在變數。

那麼,我們假設一下,要是朱老二和朱老三沒有死呢?

其實他們三個在暗中是形成過競爭關係的,不過過程非常短暫。這件事發生在洪武朝,也就是太子朱標去世之後,作為兒子們,他們那時有排隊的資格,只是鍾愛太子的朱元璋從頭到尾都沒有考慮過他們三個,這個時候,燕王繼位自然是不可能的。

洪武夢碎:明皇室繼承鐵則與偏心父親的雙重過濾。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繼承製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那麼燕王朱棣是一個什麼樣的出身呢?

“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明史》

“高皇后(馬皇后)生五子,長懿文太子標……次上(朱棣),次周王橚。”——《永樂實錄》

“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於陵殿,掌於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南京太常寺志》

“孝慈高皇后無子,即懿文太子及秦、晉二王,亦李淑妃產也。”——《棗林雜俎》

“近閣下一座,稍前,為碽妃,是成祖生母。成祖生,孝慈皇后姙,為己子,事甚秘……”——《陶庵夢憶》

典籍固然未可盡信,但多少還是可以佐證一些東西,嫡與長,朱棣似乎都不沾邊。以嫡庶論尊卑的年代,兒子的身份是跟著母親走的,朱棣的母親是誰?

秦、晉二王若在,帝位還會轉至燕王一系嗎

▲馬皇后像

朱棣自己的說法是孝慈高皇后,也就是馬皇后,這不排除他修改史書的嫌疑,他為了讓自己名正言順,有這個動機,燕系後人當然也不會否認這種說法,故而在明代官方正史之中看不到不同聲音。

《南京太常寺志》的作者是明代南京太常寺卿汪宗元,它在時間上比較接近歷史,且大膽提出了不同意見。根據汪宗元的說法,馬皇后根本就沒有生孩子,朱棣的母親另有其人。

後世議誹頗多,綜合大多數人看法,朱棣生母指向一人——碽妃,碽妃靈位在右第一位,這地位自然不低了,不過這樣的出身仍然給不了朱棣嫡子的身份。

朱棣不是嫡子,而且還是排行第四,這個位置決定了他不會有任何機會。

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皇太子嫡長子為皇太孫,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這樣看來,皇位應該是落在朱標的嫡長子頭上,朱標的嫡長子是朱允熥,但成為皇太孫的卻是朱允炆。

老朱親手破壞了規則,不過他身為規則制定者,也沒有人敢說什麼。所以即便是不按照規矩來,朱棣也沒有份,所以洪武一朝,燕王系沒有任何登位的可能。

秦、晉二王若在,帝位還會轉至燕王一系嗎

▲朱元璋影視形象

建文朝,秦、晉二王皆在,則燕系謫廢,或世狩北平。

建文帝失去帝位的最根本原因,是他採取了過激的削藩手段。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八月,周王橚有罪,廢為庶人,徙雲南。

建文元年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有罪,廢為庶人。六月,岷王楩有罪,廢為庶人,徙漳州。

——《明史。卷四·本紀第四·恭帝》

建文帝採取的是大規模削藩策略,並不止於燕王,如若秦、晉二王皆在,第一把刀大機率會砍到他們身上,那麼起兵靖難的是誰就不好說了。

秦王朱樉駐西安,晉王朱棢鎮太原,從封國位置看,他們比燕王更有威脅。西安原名長安,乃關中王城,太原是舊時關隴集團盤踞之所,李唐龍興之地。

秦、晉二王若在,帝位還會轉至燕王一系嗎

▲明初諸王分佈圖

從藩號上看,諸王無出其二人右者。歷代封王爵者,無不以戰國大國之名貴之,而戰國七雄之中,以秦、晉尤甚。封秦王者,朱樉前面就有一個超級猛例——李世民,至於晉王,厲害的人就更多了——司馬昭、楊廣、李克用、趙光義等。

很多人覺得秦王和晉王比較草包,這倆劣跡斑斑,實在不能與朱棣相提並論。朱樉沉溺美色,令人持畫像去蘇杭之地尋訪美女,關鍵這畫還是他自己憑藉想象力畫出來的,朱棢因為飯菜不可口,暴揍廚子……

他倆真不行嗎?

二十二年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以樉為宗人令。二十八年正月,命帥平羌將軍甯正徵叛番於洮州,番懼而降。

是時,帝念邊防甚,且欲諸子習兵事,諸王封並塞居者皆預軍務。而晉、燕二王,尤被重寄,數命將兵出塞及築城屯田。大將如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皆受節制。

——《明史》

史書記載,秦王朱樉幼年聰慧,嚴毅英武;晉王朱棢修目美髯,顧盻有威,多智。

秦、晉二王若在,帝位還會轉至燕王一系嗎

▲秦王朱樉、晉王朱棢

論文學成就,朱棣肯定不比倆哥哥強多少,論軍事能力,他們同為九大塞王,都是帶兵打過仗的。我們不能單純以朱棣靖難成功來評價他的軍事素養,他成功有太多偶然性,而寧王內遷,多多少少說明他的戰略眼光有點問題。

建文削藩,秦王和晉王會不會束手就擒?

大機率還是會的,朱棣就慫得很快,三個兒子全送到南京做人質,北平軍政長官也任由撤換,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消除侄子的戒心,還是得靠著裝瘋躲過一劫。

秦晉皆強藩,僚屬軍兵不比燕王少,先拿他們開刀,會極大減輕朱棣的壓力,雖然這把刀也 遲早會落到北平,但到那時候,時局必然大大不同。如果秦、晉受迫而反,朱棣的機會就沒那麼多了,秦王朱樉是宗人令,又是諸王之首,在諸王之中擁有無與倫比的號召力,拉幾個弟弟站隊還是辦得到的,朝廷能用的將領還是那幾個。

秦、晉二王若在,帝位還會轉至燕王一系嗎

▲李景隆

鑑於敵我雙方力量懸殊,靖難以奇襲南京取勝,秦王朱樉的個人實力不見得可以撼動朱允炆,但如果他的兄弟們贏糧而影從,最終上位的就只能是他,燕王不服不行。如果秦王提前戰敗出局,由晉王接過大旗,那麼上位的就會是晉王,他與秦王都是嫡子,即便他們的生母可能不是馬皇后。

還有一種可能,建文帝會同樣採取削外援的方式,如果把燕王看做是秦王或者晉王的外援,那麼他可能會成為第一個舉旗的人,這樣的話,秦王和晉王的觀望成分會多一些,事實上靖難之役時期,朱棣的兄弟們很多就是這麼做的。

那麼事實還可能是由燕王攻入南京,兩位哥哥皆在的情況下,燕王敢不敢登基?他還能不能傳檄而定天下?

個人認為不存在這種可能,即便燕王實力擴充,強於天下諸王,他也只能迎哥哥入南京正位,他的身份決定了他不夠資格稱帝,貿然行之,必然會招致諸王聲討,朱棣對兄弟確實不夠意思,沒人會心服口服,寧王就是例子。

秦、晉二王若在,帝位還會轉至燕王一系嗎

▲寧王朱權

而不能傳檄天下的話,僅靠燕、寧聯軍,是不足以征伐四方的,何況朵顏三衛那時候會不會跟燕軍一條心,還是未知之數。

這就像很多人說的,朱標在,燕王永不敢反,那麼朱樉、朱棢在,燕王一樣不會有任何機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