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明知他是看門老人,劉邦依然熱情款待,後來發現真高明

2021-11-26由 長城說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從布衣到皇帝,劉邦的逆襲,離不開蕭何、張良、韓信的輔佐。

蕭何:排程軍需糧草,治理天下百姓,執掌後方軍務;張良:周密謀劃策略,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之外;韓信:攻之必克,伐之必取,戰之必勝。如果沒有“漢初三傑”,就沒有大漢江山。除了他們之外,還有眾多將軍、說客,酈食其就是其中一位。

明知他是看門老人,劉邦依然熱情款待,後來發現真高明

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裡監門吏。——《史記·酈食其傳》

劉邦比酈食其晚出生12年,兩人相處沒有絲毫代溝。酈食其戰國末年人,出生於魏國,是第七世陳留候麗蟠的後裔,早年愛讀書,沒事會關注一下,各國動盪局勢。

公元前225年,秦國攻滅魏國。

家境貧寒,窮困潦倒,很不得意,連吃穿都維持不了,他只能當一名看門小吏。

儘管這樣,縣中賢士和豪強,都不敢隨意驅使他。酈食其貴為侯爵後裔,為何會選擇做看門小吏?

陳勝、項梁等人反秦起義時,各路將領經過高陽有數十人。酈食其聽說,這些人要麼氣量狹小;要麼恪守繁瑣的禮節;要麼自以為是、不聽大度直言。

經過再三考慮,感覺這些人,都不是他想要追隨的人。他為了避開這些人,深居簡出,隱藏起來,不去逢迎。

人一生,跟對人很重要,酈食其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一直在等待心目中的人。這就是他的智慧之處。

明知他是看門老人,劉邦依然熱情款待,後來發現真高明

後來,他聽到訊息:劉邦帶兵攻城略地,來到陳留附近,沛公向他老鄉打聽,鄉中是否有賢士俊傑。聽到此訊息後,他知道機會來了,所要追隨的人來了。

等了數十年,從年輕到年老,再到以看門為生;在城門口打聽各路將領,從一人到幾人,再到數十人;期待著,從沒有鬍鬚到有鬍鬚,再到鬍鬚變白。他的心裡無比興奮,終於等到了。

機會往往就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在城門口天天等待。等待什麼?等待他老鄉回來。

若見沛公,謂曰“臣裡中有酈生,年六十餘,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生自謂我非狂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天,他老鄉回來了,且對他老鄉說:“聽說沛公傲慢而瞧不起人,但他深謀遠慮,這才是我想追隨的人,只是沒人替我引見。你見到沛公時,就說:我家鄉有個酈先生,年紀有60餘歲,身高八尺,人們都說他是放蕩不羈的人,但他自己認為並不是這樣。”老鄉回答:“沛公不喜歡儒生,脾氣也不好,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形象來見他。”酈食其說:“你只管按我教你的說。”

明知他是看門老人,劉邦依然熱情款待,後來發現真高明

他老鄉回去後,將他囑咐的話告訴沛公。其實酈食其囑咐他老鄉的話,都帶著套路。為什麼?

劉邦聽後,這個60餘歲的酈先生,就是一個看城門的,竟然被人們稱為狂生。我到要看看,他是什麼樣的人。

以劉邦傲慢的性格,必定會這樣做,後來真的召見他,這就是是酈食其的高明。

由此可見,

酈食其選擇做看門小吏,都是為了選擇想要追隨的人;都是為了等待想要追隨的人,最終實現自己的目的。

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最後他選擇了劉邦,他也選對了。酈食其只是一個看門小吏,劉邦為什麼要熱情款待他?

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

劉邦到了高陽後,下榻在旅館,派人通知酈食其前來拜見。他到了,進去拜見,只見劉邦坐在床邊,伸著兩腿讓兩個女人洗腳。他進去後,行了拱手之禮,沒有行跪拜之禮,且說:“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還是想聯合諸侯攻打秦國?”。那麼他為何不行跪拜之禮?

明知他是看門老人,劉邦依然熱情款待,後來發現真高明

其實,這是他故意這樣做的。

身為沛公,召見賢士,應該正式一點,可劉邦的召見方式,有些看不起酈食其。因此,他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想看看劉邦是什麼反應。

果然,劉邦生氣了,說:“你個沒見識的儒生,天下百姓因秦朝殘暴,已經受苦很久了,所以各諸侯,才發兵攻打秦國,怎麼說幫助秦攻打諸侯呢?”劉邦這一句話,說出了秦國被攻打的根本。酈食其認為,他看問題非常準確,更是一個值得追隨的人。

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

接下來,酈食其說:“如果你要聚集民眾,召集各路正義之師,前去攻打秦國,就不要以傲慢之禮對待老人。”

此時劉邦立馬停止洗腳,趕緊整理好衣服,請他坐到上賓座位,向他道歉,命人以好酒好菜招待他。

劉邦為什麼這樣做?這哥們肯定有計策,不然不會這樣和我說話。劉邦真沒有判斷錯誤,酈食其果然有計策。

明知他是看門老人,劉邦依然熱情款待,後來發現真高明

他給劉邦分析,以你現在不到10000人的兵力,想攻打秦國,等於以卵擊石,陳留是個非常重要的縣,城中有很多存糧。

我和陳留縣令關係不錯,你派我走一趟,我讓他向你投降。如他不聽,你再發兵攻打,我在城中做內應。

於是遣酈生行,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酈食其為廣野君。

劉邦便依計行事,不用一兵一卒,攻取了陳留縣,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正因為劉邦,有這樣的智慧,才能駕馭“兵仙”韓信;才能駕馭善於謀略的張良;才能駕馭坐鎮後方的蕭何;才能駕馭眾多將軍、說客,最終成為開國皇帝。

大漢王朝能夠延續400餘年,劉邦功不可沒。漢朝被承認的皇帝有24位,依次出現了“漢武盛世”、“昭宣中興”。

我們身為漢人,祖宗留下的智慧,值得我們傳承下去。生命有限,智慧無限,自漢朝以來,再無貴族世襲,再無諸侯世襲,但智慧一直在傳承。

明知他是看門老人,劉邦依然熱情款待,後來發現真高明

人人都想成君子,人人都想雄如龍,關鍵一點——智慧。無論是書本上的,還是書本外的,以及帝王將相、平民百姓,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曾國藩的智慧,能夠得到後人學習,又以中庸之道,成為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學苦讀。

曾國藩的書桌上,常年擺放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此書為馮夢龍之作,所記內容上起先秦,下至明朝,共計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於帝王將相,諸侯名將,專門解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明知他是看門老人,劉邦依然熱情款待,後來發現真高明

對於此書,曾國藩日夜復讀,紀曉嵐爛記於心,康熙從不外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

《智囊全集》團購價79元,需要的朋友,可以點選下方橫條,直接購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