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2021-11-24由 羅山行者 發表于 歷史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還沒有去過雲南的香格里拉,卻早已聽說過在浙江仙居有個公盂巖,風光旖旎,與其相似。仰慕已久,今天約上老項夫婦還有許老師,一車五人直奔公盂巖景區而去,環線徒步,遇見這"江南香格里拉"的那山、那水、那遠方⋯⋯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車至前坑村,沿溪向山方向行走,遇見一座石橋。這是一座普通的小石橋,以塊石為小溪兩側各壘一個橋墩,橋墩上面鋪上幾條長石板連著兩岸,純粹的小巧粗樸式。正是這種普通,讓我們一下子倍感親切。橋面光滑,歷史久遠再加上人走多的原因。橋板下面卻長滿綠草,倒掛生長,盡顯頑強的生命力,甚為新奇。這小橋雖比不上那些氣勢磅礴的立交橋,但它帶著最妥貼的鄉村風情。站橋上,望遠山連綿,聽溪水呢喃,不經意頓生自然親近。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古道彎彎,拾級而上。一會兒便到油嶺坑沒有幾戶人家,一個山莊卻蠻有氣派。村前右轉上山,山口道旁的幾棵樹上掛滿了各地戶外運動團隊五彩斑斕的絲帶。由此可見,有多少熱情的驢友涉足公盂山,無言之中也表達了登山者熱衷於此地的熱烈程度。野路曲曲,茅草萋萋,黃葉泛綠,壯闊而遼遠。一轉彎,人掩沒在草叢間,經常出現"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狀況。輕風拂動,這片片茅草不緊不慢的搖擺,這才是大山從容的思索和安靜的訴說⋯⋯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前面出現三岔口,左轉是上山的古道,右轉是通往山中峽谷,溯溪上山。當然走峽谷難度大,風景秀麗,我們自然選擇右邊的路。一會沿溪流行進,一會兒跨溪流而行,在石頭上跳躍著前進,妙趣橫生。兩旁高山竦峙,山中潔白的李子花競相怒放,在青山綠樹的掩映下尤顯得燦爛奪目,芬芳無比。也許是昨天下雨的原因,久旱的溪谷終於有了久違的潺潺的溪流聲。那條不寬不窄的溪河上,抑或是在非水勢期,溪流是薄薄的,間斷的,在溪底石塊間泛起白白的水花,時而還帶來飄落的李花,無不增添了一份雅氣。緩緩流淌的溪水從遠處鋪舞下來,那清影,那聲音,更是山間最普遍的自然常態,算不得什麼別樣的景緻,可就因為這種最簡單最原始的常態,讓我們有了進入世外桃源的情愫!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漫山遍野的竹林,籠罩著幽幽山路。雖然沒有"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的雅緻,但竹的清新確實讓人心曠神怡。那怪東坡先生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今天的公盂山之行確實感同深受。這成片的竹林,綿延數里,無頭無尾。遠望,竹葉青青,碧波盪漾,竹影婆娑,秀色醉人。片片竹林,幽深野路,不進入這山林深處,這種感覺是難以體驗的。竹林攜帶著那條小溪,涓涓細流穿林而過,翠色把白亮亮的水染成青青的,連溪裡的淸泉好像也染綠了。陽光照進竹林,閃爍著碎金,這種自然質樸的神韻真是難以言表。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走出竹林,好像巳是山頂,其實不然。山外有山,山腰上的梯田錯落有致。特別是那山腰的古村,更讓人耳目一新。這裡就是公盂村的下坪村,黃泥牆,黑灰瓦,樸素中更透著樸實,簡約中更蘊含簡單。每一座房子是這樣,整個個村莊更是這樣。這就是一種風格,更是一處風景了。唯美的梯田,峻峭的奇峰,古樸的老屋⋯每一個角落是這樣,整一個方位也是這樣,這就是一種風情,一種意境了。來這裡的人肯定喜歡這種風情和意境,所有來公盂的人似乎也都喜歡這種風情和意境。梯田上可以露營,泥屋裡也可住宿。農家樂也很多,為遠道而來的驢友提供方便。住宿30元,吃一餐30元,洗澡10元。牆上的廣告直接明瞭,童叟無欺,也顯示了山裡人的質樸而直接。在村子穿梭,我們能感悟到,這村子的特點是淡然,這些景物的品性是從容,淡然和從容伴隨著一座村莊生存久遠,不可謂不是奇蹟。無論你是怎樣的身份,無論你有多少的財富,只要與這古村有緣,你生活就如同這水墨畫之中那樣,波瀾不驚,寵辱諧忘!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離開下坪村,再上山坡走古道,回望山坳裡的古村,更顯清幽淡雅。走一道山路,前方是上坪村,可以說這裡也是浙江海拔最高的村莊。依舊是黃牆黑瓦古村落群,這黑瓦黃牆錯落有致的印象成為活龍活現的身旁現實。門口曬著一篩一篩的番薯早,金黃中透著甜味,令人垂涎三尺。偶爾也有一座外表磚牆黑瓦的古宅,四合院建築,進去木廂房四周排列,院內雞群互鳴,辣肉串串,鄉村味濃郁。門臺古色古香,往門口一站,不經意抬首,恍如夢迴古代的你,就是一幅藏著幾百年的古老的油畫。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村子中還有有許多斷牆殘圮,也許是原來的主人搬走很久,慢慢的荒廢了。有的空房沒了門,堆放大量的剛劈的木柴,堆的很高,整齊地也算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村裡除了幾位老人,就是幾位在經營農家樂的年輕人,他們的辛勤經營既方便了驢友們生活體驗,也讓這古村維繫了原有的氣息。在這浙江省唯一未通公路的古村,給我們的感覺是驚歎還是驚歎。梯田、竹林、遠山⋯美的讓人窒息,還有那掛在門口的戶外團隊的標誌旗多的目不遐,也說明驢友對這裡的情感,絕不是用輕描淡寫來表達。此時我們已經無暇搭理附近的一片滄桑,一心對村貌的原始,遠山的壯美,幾番鏡頭,一時間像是被迷上了似的。公盂村,真的好美!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惜別公㿻村,向公盂巖進發。山很高,路難走且險。無限風光在險峰,要盡覽壯麗美景,你就要上公盂背。上山峰沒有路,前面的陡壁只掛著兩條繩子,想上峰頂唯有勇敢地爬上去。我先帶頭開路,三位女同胞也巾幗不讓鬚眉,一一都上來。特別是勝月女士第一次挑戰險峰,手臂抓,兩膝撐,搞得全身盡是泥吧,也成功登頂。雖膽戰心驚,但成功的喜悅難以言表。因為徒步有時不僅僅是欣賞,更只是一種挑戰,挑戰自己便是一次突破。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啊,太雄壯了。站在凹凸不平的峰頂唯有驚叫才能略以抒懷。這"華東香格里拉”的美譽,絕不是徒有虛名。公盂巖的山峰都為火山熔岩地貌,垂直髮育完全,巖體裸露,綠植稀疏,韻味十足,更有形態各異的石柱林林總總,崖壁陡峭,色彩豐富,氣勢磅礴。有的瘦削如刃,變化多端,有的如動物體態,形象萬千⋯不愧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妙。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縱目俯瞰,整個天地就像是一幅唯美的山水畫,遠山縱橫,竹林綿延,梯田層層,村居錯落⋯⋯這真是一幅需要靜靜品味,慢慢享受的畫。尤其是那公盂村,在群山,竹林、梯田的環抱下美侖美奐得似一塊典藏深山中的璞玉。修竹凝妝,奇峰幻化,使這裡成了香格里拉仙境,公盂村更變成了這仙境中的主角,這就是我們矗立峰頂欣賞到公盂最美的景色了。除了讚譽,唯有感嘆,這樣的風景,無論哪個季節,只要有陽光,都美的如詩如畫。忽覺為王維沒來這裡遺憾,否則的話,他的《山水論》中定會多了一段關於田園村落的經典。不過也好,公㿻就是公盂,它是江南山野的公盂,它是有別於雲南的"香格里拉",它以自己獨特的景緻呈現給世人的桃源勝地。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從另一條路下山,古道曲折下降,穿梭於竹林之中,片片竹林首尾相接。竹濤陣陳,遠山含翠,驅走了我們爬坡下坡的疲勞,竹的清新使人心曠神怡。我們輕鬆的向山下走去,時而碰到上山的遊客,看到他們疲倦的身影,我們心中升騰起一種完成公盂之行的興奮。美麗的公盂巖啊!你讓我們感到了從沒有過的放鬆!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返到山下,跨上村頭的石橋,回望山林,頓生愜意。今日之行,讓心中的江南香格里拉成為最美的遇見。生命就是一場遇見,有些人,有些景,有些物,一旦遇見,便一眼萬年。真的好感謝,這山野的遇見:那山,那水⋯⋯那江南的香格里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