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2021-11-21由 貢和堂禪意生活 發表于 歷史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茶在今天,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健康飲料

,它來自於一種山茶科常綠植物的鮮綠葉片。

在歷史上它扮演過很多重要的角色,比如是一味清熱解毒的藥材,是文人寫作的主題,是穩固邊疆的重要戰略物資;它救過無數人的性命,也曾讓各民族為之大打出手,爆發世界級的大戰。

既然茶如此重要,那麼它是怎樣走上歷史舞臺的呢?

- 壹 -

茶的起源總離不開神農的傳說,都說神農氏是炎帝,其實更可能是一個部落。傳說神農在地上架起一口鍋煮水,旁邊樹上的葉片飄落,掉入鍋中,讓原本平淡無奇的水有了味道。

這種有點苦澀,又有點清香的水,飲用後竟神清氣爽,煥發神采

,由此人們發現了茶樹的存在,不過那時茶還叫“荼(tú)”。《神農百草經》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究竟神農是不是中了這麼多毒,咱們也不知道,聽起來有些玄乎,不過至少說明一件事:

茶是有藥理作用的

。此時是距今約5000年前,具體時間暫時無法考證。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神農嘗百草圖,張惠斌/繪

曾有人猜測,當時甚至更早,人類還未進入農耕文明,每天需要在樹林中捕獵時,就已經能認出茶樹了。

這可能確實是一個必備技能

,因為打獵需要外出很多天才能返回,對各種功能性的植物要非常瞭解,才能生存下去。茶樹的葉子經過祖先們的嘗試,發現直接在嘴裡咀嚼,可以讓頭腦保持清醒,同時滿口生津,清熱解毒。嚼爛敷在傷口上,還能殺菌消炎,

實在是山中必備良藥

於是茶葉成為一種藥材,被廣泛使用在藥方中。那時茶葉還是不易獲取的,都要像採藥一樣去山裡尋找。直到2200年前的西漢,四川雅安的蒙頂山上,一位叫吳理真的農人,成功將茶樹品種馴化,

讓茶成為一種農作物,就像把狼馴成了狗

。他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種茶的人。

這是非常偉大的事,一個野生植物轉變成可種植的經濟作物,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難,比如長勢、抗病抗蟲、應對惡劣天氣等等。現在我們茶科所的專家,想要培育一個新品種都需要好幾十年的努力。

從那時起,更多的人開始慢慢能喝上茶了。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茶樹被馴服,才有人工種植的可能

目前對吳理真是否真有其人,學術界還有些爭議。但100多年後,時代依然是西漢,有一個人叫王褒,他在四川看到別人家主人和奴僕之間鬧矛盾,為了幫忙解決問題,就給對方寫了一個協議,叫做《僮約》,規定了家奴什麼事該做,什麼不該做,雙方確認,這樣即使出問題也有理有據。

其中有一條叫“牽犬販鵝,

武陽買茶

”,意思是說僕人要負責遛狗、賣掉家裡適合售賣的鵝,還有到武陽去買茶。

武陽就是現在的四川彭山,是當時有名的茶葉市場。

這一句話是歷史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證明百姓有喝茶、買茶習慣的文字。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瞭解漢代民俗的重要資料:《僮約》,王褒

這也從一個側面指出,茶葉起源於中國的西南地區,目前雲南、四川等地有非常多的千年古茶樹,沒有第二個國家可以在這方面比較。

- 貳 -

不過此時離大家想象中優雅地品茶,還有一段距離,民以食為天,精神富足的前提是要填飽肚子。

茶葉在成為國民飲料之前,是先被作為一種食材使用的。

茶在早期雖被入藥,但實際上它的效用很溫和,不像人參鹿茸等藥性那麼強,於是茶能夠和其它食物一起做成菜,每天吃都沒關係。

在雲南的少數民族中,人們將茶和其他植物的葉子搗爛,加上米飯肉末等等,成為一道涼拌飯食,是數千年的習慣。

1973年,長沙馬王堆曾出土用茶葉做成的苦羹,有專家認為這種苦羹就是用茶與米做成的茗粥。如此說來,秦漢以前人們食茶已成普通的習俗。到了唐代,即使茶文化盛行,人們已經開始煮飲茶葉,但依然習慣在其中加鹽、姜、桔皮等。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涼拌茶葉

在華南地區,以客家人為主傳承下來的“擂茶”是一個典型例子,擂茶一般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生薑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衝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日常有一些發燒感冒、頭痛的疾病,喝一碗熱乎乎的擂茶,第二天就好了。

曾經老百姓因為各種原因南遷,可在中原就有的茶食沒有改變,而且味苦清涼的茶,幫助了客家人民抵禦南方的瘴氣,免了許多疾病之苦。

- 叄 -

自漢朝之後的600多年,茶逐漸傳播至中原、江南、華南,也從原本的權貴、文人飲茶慢慢形成了全民飲茶的風氣。當然普通百姓喝的茶還是比較一般的,真正好茶還是進貢朝廷,或者在愛茶的官員、文人之間流行。

如果要杯小茶穿越回過去,體驗當時的喝茶場景,唐和宋一定是首選,中國茶的鼎盛就在這兩個朝代。

唐代流行煎茶煮飲,除了像剛才說的要加鹽加姜調味,還要炙烤,研磨成粉末後再煮,這在陸羽的《茶經》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前段時間火爆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也多次出現了唐朝人煮茶的畫面。

可以想象加了這麼多料的茶,和現在的飲用方法差別很大,也難怪古詩裡面說喝了幾杯茶就會“發輕汗”了。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陸羽煮茶圖,王問/繪

小貼士

陸羽(唐,733—804),被稱為茶聖,他用26年時間撰寫出歷史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其中包羅永珍,開篇即說明“茶,南方之嘉木也”。隨後從產地、製茶、泡茶用水、茶具、茶詩等多個角度闡明茶葉是一門學問和藝術,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是革命性的。陸羽之後,才有“茶”字,才有茶學,才有民間更為興盛的飲茶之風。

到了宋朝,喝茶則到了美學的高峰。

那時流行將茶磨成更細膩,像現在抹茶一樣的粉末,在碗中注入熱水後攪打,產生豐富的泡沫後,連湯帶水一起飲用,被稱為點茶法,是不是很像現在咖啡的奶泡?

這一方式由日本大廣心禪師在杭州徑山寺習得,並帶回他們的國家,逐漸演變為儀式感極強的日本茶道,蒸青綠茶和其磨碎而成的抹茶,成為他們的主流。

在我們中國,點茶法還順勢將建盞流行起來,這是一種產自福建南平的深色的茶碗,它最適合點茶後觀賞綿密的泡沫。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除了建盞,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是另外一個地方的瓷器。

南方有一個小鎮,所產的瓷器品質非常好。宋朝的第三個皇帝宋真宗,年號叫“景德”,賜了這裡叫

景德鎮

,之後成了世界級的陶瓷中心。

這裡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是宋徽宗趙佶,他是宋朝第八個皇帝,

治國能力很差,國家發展一落千丈,卻是一個藝術造詣很高的文藝青年

,詩詞書畫都精通。比如創造了現在設計師們熟悉的瘦金字型,清明上河圖的第一位收藏者等等,還精通茶藝。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宋徽宗的瑞鶴圖和瘦金體書法

不愧是歷代皇帝中有名的文藝青年

宋徽宗寫了一本叫《大觀茶論》的經典著作,對產地、製作、衝煮、品質都有詳細的講解。上面提到的點茶法,也是在這本書裡有詳細的步驟記錄。

小貼士

宋代的茗戰,也就是鬥茶,是當時民間街頭最有趣和刺激的活動,比拼的是就是點茶,如果茶粉研磨細膩,用水鮮活,攪打的動作流暢快速,就能產生細膩且附在茶碗邊緣不散開的泡沫,俗稱“咬盞”,咬的越久,則勝出。

最有意思的要數“茶百戲”,需要在點茶時,用泡茶的手法在茶末上作畫,有的像花鳥魚蟲,有的似山水,這不就是宋代版的(咖啡)拉花嗎?

- 肆 -

寫到這裡,其實所用的茶都是綠茶,工藝上並沒有太多的突破。明朝以前,進貢的茶葉都是綠茶壓制成餅,比如有名的龍團鳳餅,這是皇家才喝得到的上品。

可這餅茶製作太耗時耗力,宋代將茶葉美學發展至頂峰之後,大家想著法子把茶做的更精細和精美,哪怕是過度犧牲人力。在當時的餅茶製作中心福建建甌,據說每天採茶就需要數千人之多。遊牧民族入侵後,元代的統治者們根本不喜歡這種細緻的茶文化。

到了朱元璋,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民間起義奪取政權的天子,非常清楚百姓為了生活是怎樣的辛苦。於是下令,

廢除進貢團茶餅茶的政策,提倡做成散茶

,精簡環節,廢棄不必要的壓制、細嫩採摘等等。

這個政策的風吹起來,茶就成為了和現代比較接近的散茶

,而且泡茶也更加簡單,只需要在杯中放入散茶,注水沖泡即可,無需煎煮。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這一切帶來的,還有製茶工藝的爆發。

原本人們只知道蒸青綠茶,和一點炒青綠茶。茶葉飲用的解放則觸動了人們對美好滋味的追求,炒青綠茶因為香氣更足,滋味更濃開始被廣泛接受。此外:

在安徽和四川,殺青後偶然將茶葉擱置悶黃,形成了早期的

黃茶

明朝嘉靖年間

白茶

也漸漸擺脫原始隨意的製作方式,開始有成型的日曬工藝;

明末清初的時候

紅茶、烏龍茶

在福建武夷山陸續產生;

在湖南安化形成了揉捻後渥堆發酵的工藝,且透過蒸壓的方式,形成磚等形狀的

黑茶

。。。 。。。

六大茶類的雛形,開始萌芽了。

- 尾聲 -

之後人們飲茶方式的變化較少,基本以大壺、大杯沖泡,和蓋碗、紫砂壺配小杯的工夫茶沖泡,為兩大基本型別。除了創意茶飲之外,現代飲茶也大體如此。

不過茶在海外對味蕾的征服,隨著大航海時代快速帆船技術的成熟得以傳播。

英式下午茶形成,並且流行至整個歐洲貴族圈,喝的正是中國茶。

英國的植物學家羅伯特·福鈞,被稱為歷史上最大的商業間諜,他秘密將中國的茶樹引種到印度種植成功,並且帶回了八名種茶製茶工人,這才有了今天的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

到今天,茶葉成為公認的世界三大健康飲料之一。

中國茶史太太太太太太長了,三分鐘看懂

茶葉從原始的藥用、食用,唐宋的美學頂峰,再到明朝因為政策更開放而讓喝茶變得普及,六大茶類陸續登場,引發全世界追捧享用。車輪就是這樣滾滾向前,留下的痕跡很多在今天都依稀可見。

所有這些茶事的出現,都是在特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產生。然而不論怎麼變,茶都是深深紮根在老百姓生活裡的東西,總能以不同的面貌滋養人們的身心。

茶是最能代表中國人個性的飲品,從它的發展歷程中,我們看到了這片樹葉的神奇。

希望它永遠繁榮,永遠與人相伴。

貢和堂 app已上線,歡迎在各大應用商店搜尋“貢和堂”下載體驗,並可關注“貢和堂禪意生活垂直平臺”公眾號,關注新動態,精彩資訊不容錯過!

貢和堂禪意生活,讓你與心靈深處真實的自我對話,營造一段清淨從容、悠然舒緩的時光,獲得內心的平和與幸福。

如果覺得適合你,順便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