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人才選拔的有力標杆,“科舉”是如何產生並貫穿古代的?

2021-11-21由 西施文史 發表于 歷史

說起科舉制,很多人都會想到中考或者是高考,但他們就只知道高考中考,卻對中國科舉制一知半解。其實最早的科舉制出現在隋朝。當時隋建以來官場上都是官家子弟,當官的後代也是當官的,平民後代也註定是平民,世襲的官位也一定層面上出現了很多負面影響。

比如中國古代百姓萬千,有的官場子弟吃著百姓的俸祿,卻做昏庸無能的事情,而百姓裡有才能的人卻得不到重用,於是隋文帝發現了這一弊端,在官場的重壓之下,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來選拔民間的人才,於是初期的科舉制就這樣產生了,科舉制的發展為中國古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科舉制的發展也一直備受矚目,下面就來講一下科舉制的發展。

一、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出現到達唐朝為鼎盛時期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必要手段,科舉制在歷史上延續了1000多年,科舉制是隋文帝創立的,所以隋朝是科舉制的起點,隋文帝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科舉制的基礎。

人才選拔的有力標杆,“科舉”是如何產生並貫穿古代的?

隋朝結束後到了唐朝的時期,科舉制在經濟發達的唐朝為鼎盛時期。在唐朝這個開放的朝代,開明的科舉制也相當的流行。唐朝人一向追求平等自由,連女子都可以像男子一樣拋頭露面、學習騎射,所以這個讓貴族和平民都能一視同仁的科舉制,更是另唐朝的君主喜愛。於是慢慢的,科舉制就在唐朝達到頂峰。

人才選拔的有力標杆,“科舉”是如何產生並貫穿古代的?

到了宋朝這個以文化知識著稱的朝代,科舉制更是發展迅速。宋朝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也是科舉制逐漸形成成熟的時期,就這樣一直延續到了明清時期,這一時期是沒有什麼改變的,一直到光緒30年,也就是一九零五年,清朝舉行了最後一科進士考試。

其實科舉制帶給中國古代底層人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給了古代人民很多的陰影,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舉人放棄了很多很多,清朝的最後一場考試,為科舉制打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有很多人會奇怪,科舉制是不是和現代的考試一樣的?答案當然不是,這就要說一下科舉制的特徵了。

科舉制一直延續發展,有非常明顯的特徵

科舉制與中國現在的考試表層意義上差不多,都是透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而深層意義大不相同,科舉制是中國古代皇帝透過考試的方法選拔人才的制度,所以才叫做科舉制,科舉制的特徵分為三個方面。

人才選拔的有力標杆,“科舉”是如何產生並貫穿古代的?

第一個特點是不論貧窮富貴、地位高低。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人性化的一點。有很多平民百姓會透過科舉制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們就紛紛來參加科舉制。科舉制允許各個地方的讀書人向縣官府報名參加,不限人數,使考試變得更加民生化。

第二個特點,運用靈活的知識點,來考察考生。科舉制不僅僅是考一些大道理,還有一些治國方面的文化知識。根據軍事學術政治研究透過這些方面,選拔各種型別的人才,古代皇帝分別設立各種科目,以考試的方式進行選拔,有很大的時效和客觀性。

人才選拔的有力標杆,“科舉”是如何產生並貫穿古代的?

第三個特點是科舉制不僅僅是一次考生,是需要透過很多次考試來層層篩選。透過各省級考試的方面選拔人才,也實行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對主考官監管人員增加了管控,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作弊的產生,古代的皇帝很重視科考專案,也是加固了考場的封閉性,讓考生更好地作答實現了一定的平等性,這也是窮苦書生拼命讀書的原因,這種精神對我國後代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科舉制打破了中國古代世襲官位的制度,提高了人才的整體素質

隨著科舉制的到來,打破了中國古代世襲官位的制度,也打破了各種氏族對權力的壟斷,大多數下層社會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社會上層開拓視野,為國家更好的效力,讓有才有德的人發揮自己的作用與能力,滿足國家對各種人才的需求,也讓各地青年有了積極奮鬥的思想概念,也有了施展才能的機會。

人才選拔的有力標杆,“科舉”是如何產生並貫穿古代的?

科舉制度有很多的好處,他收入了中國古代大多數寒門子弟,皇帝也因此得了天下的民心,也更加壟斷了氏族的權力與威望,鞏固了自己皇權的地位,打斷了豪門貴族干擾朝廷的局面,可謂是一箭三雕的好辦法。

科舉制度的產生也影響了後來的社會文化制度,科舉制對後來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舉制讓大家理解了尊師重道的概念,也營造了刻苦學習,努力讀書,自己把握未來的氛圍,鞏固了自己皇權的統治,給古代壓抑沉悶的環境帶來了一絲光芒,一絲希望。

讓下層貧苦孤寒的下層人士也能體會人生的美好,讓所有人都能理解知識的力量,科舉制的好處不言而喻,它帶給大家對後來的希望與夢想,利用知識去迸發自己內心的力量,所以說科舉考試對現代來說,他是考試的開端,也是考試的基礎,沒有唐朝的開端,也發展不到今天的考試局面。是考試讓大家明白了許多道理,美好幸福的生活只能用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只有自己的知識才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加自信,更加陽光。

人才選拔的有力標杆,“科舉”是如何產生並貫穿古代的?

現在的學生在考試方面有了非常大的壓力,高考,甚至研究生博士的考試,都給他們帶來了一層特別大的壓力,太多的孩子因為考試而失去了童年,他們的童年只有課桌與練習冊,卻失去了童年最淳樸最快樂的意義,如果教育制度改一下的話,給孩子們少些壓力,讓他們去自由發揮,讓他們去追尋自己的理想,不是比把他捆綁在書本上強嗎?所以要勞逸結合才是中國倡導的,在教導學習的同時,也更應該注重品德的培養,這樣才能培育出更好的人才,讓這些優秀的人為中國效力,有他們國家才會有未來,少年強則國強!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後漢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