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2021-11-20由 天山雲海 發表于 歷史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宋代銅錢 製圖/杜卉 攝影/陳麗媛

原創文字/ 夏楊

日常生活中,貨幣如水一樣充斥於我們周圍,它給每一種物品、產品定價,還給作品、企業及風險等定價。貨幣是定價尺度,是交換媒介,也是儲存手段。它替代了笨拙的物物交換,給生產生活帶來很大方便。

提到貨幣,不能不提金銀。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這麼說?顯然,金銀本身就有作為貨幣的優越性,比如它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質地均勻、延展性好、適合加工,等等。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馬克思像 資料圖

並且作為貴金屬的金銀,是財富的象徵,其光澤度好、硬度大、耐腐蝕,能夠千年不腐,這與人類追求長久的願望不謀而合。

不過在中國漫長的文明時期,金銀並沒有成為最主流的貨幣形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代金銀的產量不夠大,不足以支撐起作為主貨幣的流通功能。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黃金 資料圖

在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史上,貝殼、貝幣是使用時間最早、且延續時間最長的一種實物貨幣。貝幣的使用,深刻影響到中華文化。如今看我們的文字,有許多與貨幣、財富有關的字,如貴、賺、贈、贍、貪等等,都以“貝”字作為偏旁。

隨著經濟發展,取代貝幣的是銅幣。銅幣的使用也很漫長。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貨幣不統一,主要有三大體系:布幣(如晉、趙、韓、魏等國)、刀幣(如齊、燕等國)、環錢(秦國早期)。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銅布幣 資料圖

秦滅六國後,半兩錢成為全國統一貨幣。西漢王朝發行五銖錢,以後封建社會的銅幣均沿用“圓形方孔”的形制。

中國貨幣大量使用銅,一個重要原因是銅在中國產量較大,且很穩定。古代歷史上著名的銅礦很多,其中尤其以湖北大冶的銅綠山最出名,最初開採的時間可追溯至商代以前。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大冶銅綠山礦坑 資料圖

中國古代就以青銅冶煉技術聞名於世,不僅支撐了銅貨幣的鑄造,還支撐起了商周時期最為鼎盛的青銅文明,大量青銅禮器(鼎、簋等)、酒器、食器,還有青銅兵器等,厚重而精美,可見當時的冶煉和鑄造技術都十分精湛。

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中國冶鐵技術獲得大發展,但生產的鐵器以農具、手工工具為主,兵器則青銅、鋼、鐵兼而有之,貨幣仍舊以銅幣為主。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各類青銅器 資料圖

中國古代雖流通銅幣,但也一直有金銀的存在。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就有以黃金製成的“郢爰”。另外,“元寶”“銀錠”“碎銀”等民間記憶,都是金銀作為貨幣參與流通的文化印記。

中國古代就很珍視金銀,開採金礦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史記》中有“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的記載。但中國金礦埋藏深,開採難度大,加上冶煉技術限制,黃金產量偏少。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楚國黃金郢爰 資料圖

中國古代黃金產量有多少?據史書記載,西漢黃金產量較高,官方儲備應有200噸以上。但漢代及以前朝代實行厚葬,很大一部分財富被帶進了地下。江西南昌發現的西漢海昏侯墓就是個典型例子,出土了大量的金餅和馬蹄金。

史書上的零星記載顯示,北宋每年的黃金產量約有330公斤(合1萬多兩);元朝時期峰值產量約1噸(合3萬餘兩);明朝則有1。25噸(合4萬餘兩);清代產量下降,乾隆時期平均年產六七十公斤(合2000餘兩),晚清時期產能恢復,平均每年13。5噸(超43萬兩)。晚清時期的鴉片貿易和戰敗賠款,又造成大量黃金和白銀外流。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金光閃閃的西漢海昏侯墓 資料圖

中國古代真正使用白銀作為主貨幣,是從明代開始的。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加上明中後期的鉅額貿易順差,海外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明代白銀的使用日益廣泛,成為主流貨幣。

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為啥中國古代主要用銅錢?

明代,白銀成了流通貨幣 資料圖

以金銀和銅錢為代表的金屬貨幣,最終被紙幣取代。宋真宗時期,中國民間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宋仁宗時改由政府統一發行。元朝時更將紙幣作為主要貨幣推行。明清時期紙幣與金屬貨幣同時使用。近代紙幣流通更廣,金屬幣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

夏楊 人文工作室 原創出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