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清水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凱裡市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的發展歷程

2021-11-19由 貴州楊光明 發表于 歷史

清水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漫話凱裡市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的發展歷程′′

文朝陽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龍舟運動的不斷髮展,凱里下司龍里,這顆清水江上閃耀著的璀璨明珠,愈發熠熠生輝、光彩照人。

驕人的戰績

1998年7月,在全省農民運動會上,龍里仫佬族男子龍舟隊奪得了直道競速800米冠軍、直道競速600米亞軍,女子龍舟隊奪得800米、600米兩個直道競速冠軍。

1999年10月,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龍里仫佬族男子龍舟隊奪得500米標準龍舟第七名和800米直道競速第三名,女子龍舟隊奪得800米、500米兩個直道競速第三名,男女混合奪得800米、500米兩個直道競速第三名。

2000年,龍里男子龍舟隊受邀參加在雲南昆明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在此次比賽中,奪得了1000米和500米兩項直道競速比賽的第二名。

2004年7月,受邀參加在湖北省秭歸屈原杯全國龍舟錦標賽,分別奪得250米、500米、1000米直道競速第二名。

2004年11月,龍里男子龍舟隊代表貴州省參加在江西宜春舉行的全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分別奪得250米、500米、1000米直道競速第三名。

2006年,代表省參加全國龍舟月·瀋陽體彩杯錦標賽,力克勁敵廣東隊,奪得了1000米直道競速冠軍,500米第四名;同年,參加在江蘇蘇州舉行的第三屆體育運動會,奪得了1000米直道競速冠軍,500米直道競速亞軍。

2007年,參加在江蘇常州舉行的全國龍舟月,分別奪得250米、500米、1000米直道競速第三名;同年,參加在重慶巫山舉辦的全國屈原杯第八屆世界龍舟錦標賽選拔賽,又分別奪得250米、500米、1000米直道競速第三名。

2007年,龍里仫佬族男女龍舟隊參加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在龍舟賽場上,一舉奪得了男子500米、800米、1000米直道競速及男女混合直道競速與小龍舟直道競速等共八枚金牌。

2008年,參加在福建福州舉辦的全國第六屆農民運動會,龍里仫佬族男子小龍舟獲得男子500米和1000米直道競速第二名,3200米環圍賽第四名。女子小龍舟獲得了500米和1000米直道競速第二名,男女混合取得了500直道競速第一名。

2009年,參加在廣西柳州舉行的中華龍舟總決賽,分別取得了500米和1000米標準龍舟第三名。

2010年,參加全國四體大會,男子龍舟隊取得了250米、500米、1000米三個三等獎,女子龍舟隊分獲了250米、500米、1000米三個二等獎。

2011年,參加第六屆中國宜昌長江三峽龍舟拉力賽35公里邀請賽,以1小時42分的好成績勇奪桂冠。

2012年6月,中華龍舟大賽在貴州銅仁·碧江舉行,龍里仫佬族男女龍舟隊奪得了當次賽事所有專案的全部12枚金牌。

2012年11月17——18日,在中華龍舟大賽浙江溫州站上,龍里仫佬族男子龍舟隊再次力克素有“小國家隊”之稱的廣東順德男子龍舟隊,奪得500米冠軍,200米亞軍。

悠久的歷史

如今的龍里寨,早已蜚聲省內外。然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今天的龍里寨划龍舟如此成績斐然,絕非僅靠刻苦訓練那麼簡單。追溯這個民族口耳相傳的歷史,或許我們會從中發現,這一切成績的取得,既是歷史的偶然,也是歷史的必然。

明朝中後期,仫佬民族的先輩從當時最大的難民營江西省豬市巷被官兵驅趕後,便沿長江水系溯流而上,經洞庭湖,洪江,清水江一路爬山涉水,來到了這個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地方——龍里繁衍生息,如今的龍里寨已由當初三戶人家,發展到了今天的一百二十一戶人家,人口也由起初十多人壯大到現今的三百多人。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這個古老的民族,便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靠水吃水,已經成為這個民族的一種自然。

大約是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到上世紀的五十年代,由於陸路交通甚為不便,清水江便自然成了本地區與外界交流的黃金通道,環境和歷史造就的雙重機遇,便很自然地給了這個與水相依,和水相存的民族展現才華的舞臺。於是這個民族代代相傳的撐船人憑藉一身過硬的撐船技能,備受都勻府油籽廠(主要生產桐油,廠址在現今都勻文峰塔附近)青睞而長期受僱於該廠。從此,每年的春夏之交,龍里村裡家家戶戶當家人,兩三人為一組,架著自家剛造成的油光鋥亮的新船,逆渡到都勻碼頭,按規定裝載好一噸的桐油,船上的撐船人竹篙一點,船隻應聲掉頭,接著順勢揮槳,載重的船隻便藉著滔滔的江水順流而去。

就這樣,常常是二十多條船組成的一條長龍船隊,經由他們揮篙搖槳,一路上渡過無數險峻灘頭,經過二十多天驚心動魄的水上跋涉,過三江、出錦屏、入洪江,最後到達終點站——湖南常德的貴州碼頭。交完貨後,他們便上岸,花少許銀兩購買些回家的乾糧,稍作休整,又穿上從家裡帶來的麻耳草鞋,揹著從不離身的魚網,駕著輕舟,沿著祖先們原先開闢的道路溯流而上,朝著故鄉遙遠的方向歸去。一路上,渴了掬一捧河水,餓了便解下魚網撒上一網。像這樣,他們一般要經過3-4個月的艱難奔波,才能回到夢寐以求的家。幾百年來,家的誘惑和牽掛成了支撐這些仫佬民族當家人不顧艱險堅持撐船下洪江的唯一信念。也正是這一信念,煉就了他們一身嫻熟的駕船技能。

解放前,為彰顯祖輩撐船下洪江的功績,更是為了激勵本民族後人。龍里曾經的仫佬族撐船人們集資在都勻碼頭修建了一座木塔,並以文氏姓氏命名為“文塔”(如今,此塔已無法考證)。在當時撐船下洪江的船隊裡,龍里仫佬撐船人佔有大半壁江山,光當時龍里文順林一家就有五條貨運船。在這支船隊中,時常還會看到一對年輕的仫佬族夫婦文順超與李朝珍,心有靈犀的夫妻倆在船上自如地揮槳走篙,他們矯健的身姿,儼然成為了清水江兩岸行人們矚目的一道風景。正因為有此鰲頭獨佔的優勢,下司解放後,龍里仫佬族撐船人文順清(文順林之二弟,人稱“船尾巴公”,因其在船尾掌舵技藝超群而被當時下洪江的撐船人冠名)便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當時下司水上運輸站站長,這也是龍里仫佬族人迄今為止靠撐船謀得國家鐵飯碗的第一人。龍里撐船人除了每年一次的撐船下洪江外,更多時候他們都會利用撐船的時機,將撐船的技藝傳授給妻子兒女,或是借“小上海”——下司每逢六天就趕場的機會,撐船載著一家人前去趕集,家人們就是在這樣得天獨厚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中學到了划船的奧妙。

一直以來,只要你偶爾經過龍里村寨的清水江邊,你就會看到,無論村中的男女老少,或許是因為匆忙中的疏忽、抑或是偷懶,只見他或她順手撿起一棵樹枝或半開舀水瓢,有時甚至乾脆手袖一捋,便“譁、譁、譁……”,用不了幾分鐘,一條大船便服服帖帖被他們劃到了對岸。倘若是在炎熱的夏季,當你突然發現身邊某一條空蕩蕩的船在直直地駛往對岸而讓你不知所措時,你會忽然發現在移動的船頭或船尾下、抑或是船的一側,倏地冒出一個小腦袋得意地對著你“格格”地笑,這時驚魂未定的你才會真正地體會到,這個民族似乎是與生俱來就“人船合一”的駕船技術。

解放後,隨著國家對農業水利建設的重視,清水江沿線各地紛紛修築起了水利大壩。清水江——這條曾經是唯一溝通落後貴州與外部世界,尤其是通往手工商業較發達的湖南的黃金水道,就悄然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龍里仫佬人撐船下洪江的歷史就此打住了。1956年,麻江縣人民政府彙集全縣民兵在龍里修建水利大壩,時任縣民兵團團長的王選澤(當時俗稱王團長,黔東南州錦屏縣人)因思家心切,但又苦於當時陸路交通不便,於是親自跑到龍里仫佬村,去尋求撐船下過湖南洪江的年輕人文國龍、文朝安、文朝忠等三人,懇請他們撐船護送其回老家錦屏探親。如今,在當時參加過龍里大壩修建的老人們之中提起此事,仍然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改革開放後,山外面的世界正在時刻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然而,由於自然環境的制約,加上民族意識的保守等諸多說不盡道不明的因素影響,讓生於斯長於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龍里仫佬人,依舊過著與世無爭、近乎原始的生活。他們與水相依、靠水生存的生活方式從來沒有改變過。亙古至今,祖祖輩輩住在此地的仫佬族人,擁有一條屬於自家的、稱心如意的木船,依然是他們心中永恆的夢想。如今,只要你走進龍里,漫步清水江邊,最先躍入眼簾且最能吸引你的一定是那些整齊系在江邊碼頭上的上百條打理得油光鋥亮的木船,這也是龍里仫佬人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靠船吃飯的歷史見證,更是龍舟之鄉得以享譽國內外龍舟賽場的重要淵源之一。

我們再次審視這個民族的歷史,龍里仫佬族獨特的飲食文化又一次激起了我們的濃厚興趣。“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圈”(打撈圈:龍里本地方言,指人站立不穩),這句俗語很好地詮釋了這個民族無酸不入席的飲食習俗,清酸、紅酸、酸辣、糟辣、鹽菜、酸菜……一系列讓你聽得雲裡霧裡的酸食類菜名,定會使你垂涎欲滴。尤其是他們醃製的酸辣、糟辣,除具備苗家酸湯的特色之外,另外加入了這個靠水吃水民族獨有的特產,即從清水江裡撈來活蹦亂跳的蝦米,用文火焙黃後放入酸辣或糟辣壇中密封,這樣醃製出的酸製品,其酸味更加純正,營養價值更高。無論是五荒六月,還是在寒冬臘下,當你走進這個神密而古老的仫佬族村寨時,主人端出來讓你品嚐的一定是一缽缽品正味濃的各色各味酸味食品,還有一碗碗盛得滿滿的“哪像酒”(龍里地區方言,俗稱紅苕酒,因其酒味清淡而得名。但其酒勁後勁十足,人飲後一般經過幾小時才感到酒性發作)。這或許又是解開龍舟之鄉得以享譽國內外龍舟賽場的又一重要密碼吧。

可敬可愛的隊員

1989年,貴州省第七屆少數民族運動會在麻江下司舉行,當時的龍里仫佬人只是抱著湊熱鬧的心態,在時任村支書文朝禮的帶領下,從全村106戶人家中挑選出了60名壯勞力,其中男女各30人,組成了麻江縣歷史以來的兩支龍舟隊。

這樣兩支臨時拼湊的農民“雜牌軍”,既沒有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更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何況也沒有多餘的空閒時間訓練。他們所有的人都是趕早從河對岸的田地間勞動回家,一放下肩上的鋤頭、扁擔,手上的船槳和竹篙,胡亂地刨上幾碗家人準備好的酸湯飯,有幾個婦女甚至是剛剛放下懷中嗷嗷待哺的嬰兒,拿起划槳就直接走上龍舟賽場。儘管如此,他們對水的悟性與生俱來,他們對船的駕馭能力無與倫比。憑藉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當年他們第一次觸控正式龍舟賽場,便一鳴驚人,立馬就戰勝了訓練有素的貴州省龍舟代表隊——鎮遠縣龍舟隊。

在這次比賽中,男子龍舟隊即一舉奪得了直道競速800米冠軍、直道競速600米亞軍的驕人戰績;女子龍舟隊更是將800米、600米兩個直道競速冠軍悉數攬入懷中,兩隊從此打破了多年來省龍舟代表隊——鎮遠縣龍舟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他們這一優異的表現,立即引起了省州有關領導的注意。然而,從原始的覺醒一步跨入現代體育的龍舟賽場,並不像脫下土布衣穿上西洋裝那麼容易。龍里村仫佬人原以為划龍舟只是城裡的有知識的“高貴人”乾的,與自己握鋤頭鐮刀的手毫無緣分。他們絕不會想到打那時開始,這個世世代代靠水吃水的仫佬族人將以龍舟健兒的格外身份跨入了省內外、國內外神聖的龍舟賽場這一大雅之堂;他們也不會想到憑藉祖祖輩輩世代相傳的水上謀生技藝,也能揚名立萬、譽滿神州;他們更不會想到只是將上幾代人手中緊握的船槳和竹篙偶一鬆開,換成洋鏟似的划槳,在緊張的勞動之餘,劃劃龍舟,便可招來滾滾財源。從古至今,仫佬人祖祖輩輩一直守望的發財夢,一下便可輕而易舉地實現了。

從1989年開始,龍里仫佬族男女龍舟隊几上北京、赴昆明,走湖北、到瀋陽,出蘇州、下溫州……總共獲得國際和國內省級龍舟賽事冠軍48次,亞軍68次,季軍及餘下獎項近100次。雖在歷次大賽中屢有斬獲,且多次位居全國三甲之列。但仍有在不少比賽中暴露出了心態不穩、意志力弱、划槳技術陳舊等諸多不足,尤其是2000年龍里仫佬族男子龍舟隊受邀參加雲南昆明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在此次比賽中,雖奪得了1000米和500米兩項直道競速比賽的第二名,但在兩次決賽中,龍里仫佬族龍舟隊均以巨大差距敗給了冠軍泰國隊。當時帶隊教練文朝禮和隊長文朝漢現今聊到當時船隊敗北的狼狽不堪時,依舊是心有餘悸、感慨良多。

當天比賽一結束,兩人便作出了一個不謀而合的決定,帶領全體隊員立赴冠軍泰國隊駐地登門拜師學藝。都說體育無國界,賽場是對手、場下是朋友,儘管雙方語言不通,但憑著對龍舟事業的熱愛和感悟,透過彼此心有靈犀的眼神和簡單手勢比劃交流,加上對方教練和隊員的親身動作示範,以及對我方隊員手把手的調教指點,龍里仫佬族龍舟隊隊員們第一次零距離感受到了自身技術存在的缺陷和差距。

痛定思痛,返鄉後,龍舟隊全體成員的訓練變得更加刻苦,學習更加勤奮,生活更加規律。一方面,他們既看到了自身蘊藏划龍舟的巨大潛能優勢;另一主面,他們又充分地意識到了交流學習的重要。此後,他們一邊狠抓科學訓練,一邊又透過多參加比賽來不斷檢驗自己技術創新的得失,以賽代練、以練促賽,不斷積累和總結。

春華秋實,幾度風雨。無數心血的澆灌,終於使這原本蘊藏著深厚划船藝術的古老村寨開出了藝術之蕾。龍舟隊員們從清水江劃到了舞陽河,從洞庭湖劃到了鄱陽湖,從長江三峽劃到珠江三角洲,從蘇州河劃到了北京十三陵水庫……當人們從大江南北的龍舟賽場上聆聽到龍里仫佬族龍舟健兒們的頻傳捷報時,當觀眾們從電視中親眼目睹到龍里仫佬族龍舟隊奮勇爭先的感人場面時,龍里村仫佬族農民龍舟隊走上歷史舞臺的一頁終於被翻開了。

2007年,龍里仫佬族男女龍舟隊參加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在龍舟賽場上,一舉奪得了男子500米、800米、1000米直道競速及男女混合直道競速與小龍舟直道競速等賽會所有專案的全部八枚金牌,開創了麻江縣運動隊參加全國性體育賽事金牌零突破的歷史,同時也摘取了貴州省代表隊金牌總數第一的團隊稱號,當年龍舟隊人均獲得獎金30餘萬元。“一喝酸湯,金牌拿光。”在此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代表貴州參賽的龍里村仫佬族農民龍舟隊在廣州國際划船中心颳起了一股強勁的貴州旋風。賽後,在接受外省媒體採訪時,龍里村仫佬族農民龍舟隊員幽默的話逗樂了在場的所有人。從此,“全國龍舟之鄉”、“冠軍村”、“文家軍”……一連串榮譽稱號接踵而來,大山深處這個偏僻而落後的仫佬族村寨一下響徹了整個神州大地、大江南北。

龍里人雄了,龍里寨富了,一個讓周圍村寨羨煞了眼的龍舟烏托邦王國雛形已然初現。2011年,在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龍里仫佬族龍舟隊再次讓國人驚歎,一共囊括了龍舟競賽中所有12個專案金牌,一舉挑落了880萬元的高額獎金。更有趣的是,在這兩支龍舟隊中,“親友檔”“夫妻檔”等隊員組成結構,成為了本次龍舟賽場的一大亮點,成了國內多家媒體競相報道的熱門話題。如隊中已年屆60的舵手文廷友,以及大兒子文珍軍和大兒媳金權桃都是貴州隊的奪金功臣。41歲的隊長文朝漢是隊中的鼓手,他的三弟文朝能是一名劃手,兩人都是連續參加過兩屆全國民運會的老將。“這次龍舟賽,我家來了四個。除了三弟文朝能,還有我老婆李德琴和二弟媳趙元麗。”文朝漢這次民運會上接受採訪時非常自豪地說。

文珍榮與媽媽王玉秀是隊裡的一對“母子”隊員。今年22歲的文珍榮初中畢業後,在家給父母幫忙。農活忙完了,聽到選拔龍舟隊員的訊息,他也跑去試了試。“2008年,我被選進隊中,開始了訓練和比賽。”文珍榮說,“後來女隊也要選人,我媽媽在我的鼓動下也來試試,想不到也選上了。”與文珍榮一樣,18歲的女隊隊員文鳳英自己進隊後,也回家遊說39歲的老媽趙朝群,最終母女倆一同成為龍舟隊的一員。

此外,還有劃手文廷大夫婦,劃手文廷普和女隊舵手龍廷芝夫婦,女隊劃手文廷花和男隊劃手文廷鋒姐弟倆。這樣的新聞在龍里仫佬族男女龍舟隊中早已是見多不怪的往事。早在1999年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時任龍舟隊教練兼隊長的文朝禮和大兒子文廷虎、二兒子文廷普、三兒子文廷超共同征戰龍舟賽場的溫馨場面,業已成為響徹當年北京十三陵水庫龍舟賽場上各家媒體競相追逐的一段佳話。

2011年,在第六屆中國宜昌長江三峽龍舟拉力賽35公里邀請賽上,龍里仫佬族龍舟隊以1小時42分的好成績奪冠,並獲得了“耐力王”的光榮稱號。2012年6月,中華龍舟大賽在貴州銅仁舉行,龍里仫佬族男女龍舟隊再次以毫無懸念的優勢奪得了當次賽事所有專案的全部金牌。

路漫漫其修遠

二十多年來,龍里仫佬族男女龍舟隊一次次的揚威賽場。2007年,年過六旬的老教練文朝禮在帶隊參加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後,將教鞭鄭重交到了年輕而更富有活力的老隊長文朝漢的肩上,如今的龍舟隊已經順利完成了第三屆新老隊員的交替。

展望未來,現任龍舟隊教練文朝漢頗有感觸,他說,以前是我們在研究對手,現在是對手在研究我們,如今的龍里龍舟隊已經成為對手的眾矢之的。要使龍里仫佬族龍舟隊做到長盛不衰,任重而道遠。正如在2012年11月18日中華龍舟大賽浙江溫州站,龍里仫佬族男子龍舟隊再次打敗有“小國家隊”之稱的廣東順德男子龍舟隊的新聞釋出上,面對國內多家媒體和記者的窮追猛打,教練文朝漢謙虛地說:“在這次中華龍舟大賽中,我隊只是把我們平時苦練的精神發揮到了最好,並不是想去擊敗哪一個對手。只是想在每一次競賽中尋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其它隊切磋學習,逐步把我隊的競技水平提高,為下一次總決賽爭取拿到更好的成績打下基礎!”但同時他堅信,憑藉龍里仫佬族人打自孃胎裡就已諳熟水的習性和划船技能等這些先天優勢,以及先輩撐船下洪江的歷史底蘊,加上二十幾年來前兩代龍里龍舟人創下的輝煌成績,輔之以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法,吐舊納新、取長補短,龍里仫佬族龍舟隊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

龍舟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龍里仫佬族男女龍舟隊一次次在國內外賽場的揚名立萬,引起了部分龍里在外工作文化人的思考:如何讓家鄉的龍舟運動長盛不衰?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揚和傳承“團結拼搏,力爭上游”的龍舟精神?作為他們之中的重要代表,時任下司民族中學校長文朝永率先作出了大膽的行動:利用下司中學學校平臺,在學生中開展普及龍舟運動。讓龍舟運動植根學校教育,讓龍舟精神反哺學校教育。2008年3月,學校聘用家鄉龍里龍舟隊老教練文朝禮到下司中學擔任龍舟教練,開創了當地民間體育進校園的先河。2016年9月,由於工作需要,文朝永校長調到凱里實驗中學擔任副校長,他又將在下司民族中學開展業已成型的學校龍舟運動帶到了凱里實驗高中。從而讓家鄉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及精神再次得到傳承和發展。2018年9月,在中華龍舟大賽(南京·六合站)上,凱里實驗高中女子龍舟隊一舉包攬了青少年女子組三塊金牌。2018年9月,在貴州省第九屆民運會中,凱里實驗高中龍舟隊奪得獲得了五項冠軍。2019年6月,在河南鄭州舉行的民體杯全國龍舟大賽中,凱里實驗高中男子龍舟隊獲得四塊銀牌。2019年9月,在全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龍舟比賽中,凱里實驗高中龍舟隊一共奪得了九金三銀的好成績。由於學校龍舟運動開展成績突出,凱里實驗高中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表彰,該校2018年12月被州民宗委、州體育局、州教育局聯合命名為“黔東南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龍舟獨竹漂訓練基地”。2019年5月省體育局批准將“貴州省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龍舟和獨竹漂)”設在凱里實驗高中。2020年2月,凱里實驗高中成為貴州省普通高中特色專案學校建設支援計劃學校。

從農村到城鎮,從民間到學校……如今,龍舟運動在當地如火如荼地開展,為下步普及開展龍舟運動打下了基礎,龍舟精神已深入到人們心中。龍里仫佬族龍舟隊、下司中學龍舟隊、凱里實驗高中龍舟隊……業已成為當地人民群眾交口讚譽的話題和精神食糧。

清水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凱裡市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的發展歷程

清水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凱裡市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的發展歷程

清水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凱裡市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的發展歷程

清水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凱裡市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的發展歷程

清水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凱裡市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的發展歷程

清水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凱裡市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的發展歷程

清水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凱裡市龍里仫佬族龍舟運動的發展歷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