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當代為什麼不像民國大師輩出,是教育問題嗎?

2021-11-18由 文史女漢子 發表于 歷史

提到民國,有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豔羨者們津津樂道:那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耆老新秀,風流俊彥,個性十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絕唱!

各個令人津津樂道!

當代為什麼不像民國大師輩出,是教育問題嗎?

王國維、梁啟超、章太炎、陳寅恪、錢鍾書、沈從文、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胡適、季羨林、劉師培、辜鴻銘、林紓……

以上列舉的,還只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大人物,如果從頭寫到尾,恐怕一天也不能寫完。

那為什麼今天沒有“大師”了呢?

1

民國時期,文盲率極高,高達90%。

彼時天下大亂,四處打仗,兵連禍結,軍閥橫徵暴斂。百姓在那樣一個亂世,活下去都十分不易,更何況是識字讀書呢?

當代為什麼不像民國大師輩出,是教育問題嗎?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識字,就超過了90%的人;如果你能讀大學,就已經超越99%的人,屬於萬里挑一的人才了!

再去國外鍍金兩年,回來進大學當教授,成為大師的機率相當大!

同樣的成就放在今天,即使在國外最頂尖的大學留學回來,最多也只是一名教授。

還有,民國時期,我國幾乎各門學科都剛剛構建起來,前面一片空白,輕輕鬆鬆就是某某學問奠基人!

今天恐怕不行。

2

我們一提起民國大師,腦海中湧現出的名字很多。從梁啟超到錢玄同,不一而足。就連當時沒有“大師”之名的張愛玲等人,如今也被當成了大師膜拜。

這些人大多是人文社科領域。

當代為什麼不像民國大師輩出,是教育問題嗎?

我們似乎也默認了“大師”基本上都是大作家、大學者。

理工科的科學家算是大師嗎?

錢學森、鄧稼先、程開甲,近來的袁隆平,張伯禮會被人稱為“大師”嗎?

他們是了不起的科學家,但是稱呼他們為“大師”的人並不多。

儘管他們每個人的成就都頂一堆大師。

這樣算起來,如今的很多大學理工科教授、研究員的成就放在民國,那也都得是大師級別。

3

嚴耕望、田餘慶、李學勤、陳岱孫、顧準、顧誠、程千帆、閻步克、方國瑜、秦暉、葛兆光、葛建雄、李學勤、陳序經、唐長儒、黃文弼、王文湘、鄧廣銘、裘錫圭、黃永年、白壽彝……

這些都是當今中國最頂尖的人文學科學者,個個著作等身,

放在世界領域也是不遑多讓,放在民國更是一代大師!

當代為什麼不像民國大師輩出,是教育問題嗎?

但是除了本領域的研究人員,我們幾乎對他們並不熟悉。

甚至裡面的很多人,我們連名字都沒有聽過。

4

其實,即使是上面提到過的民國大師。他們的著作,我們讀的也並不是很多。

王國維、梁啟超、章太炎、陳寅恪、錢鍾書、沈從文、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胡適、季羨林、劉師培、辜鴻銘、林紓……

你都知道他們寫過哪些作品嗎?瞭解過他們的學術思想嗎?

我們瞭解他們除了課本和練習冊上偶爾選錄的幾篇文章,更多是透過影視作品中一閃而過的角色,還有各種枕邊讀物和自媒體大V裡的那些花邊趣事:

當代為什麼不像民國大師輩出,是教育問題嗎?

王國維投湖自殺;

梁啟超戊戌變法;

章太炎大罵袁世凱;

辜鴻銘喜愛“三寸金蓮”;

……

跟學術和作品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話說回來,當代的學者們都埋頭於自己的學術研究,沒什麼花邊新聞,也沒有時間參加節目或接受採訪。

他們不是“網紅”,沒有流量!

久而久之,就給人一種“當代無大師”的錯覺!

其實,我們這個時代,人人識字,都能思考,都能表達,

遠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接近文化燦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