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斷代瓷器」明代瓷器上的紋飾,你知道其中的意義嗎?

2021-11-17由 心素如簡碎月 發表于 歷史

蘇武李陵故事

「斷代瓷器」明代瓷器上的紋飾,你知道其中的意義嗎?

明崇禎年間 1635-1640年,高 30釐米 足徑12。5釐米,巴特勒家族藏。器腹繪漢李陵和蘇武會面的場景。李陵是漢代一名年輕有為的將軍,在征討匈奴的戰役中因寡不敵眾被俘。武帝將其全家抄斬。李陵因而不願返漢。後武帝遣蘇武出使匈奴,卻為單于所拘。單于以李陵作說客勸降蘇武,十八年後方獲釋。畫面所表現正是蘇武和李陵第二次會面的場景,李陵對蘇武的忠貞不渝表示敬意,並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虧於心。 明末遭受滿人的侵襲,蓋罐的故事反映了對明廷忠心不二的政治意願。

布袋和尚故事

明崇禎 1628-1644年,高 20。8釐米 口徑 17。3釐米 足徑 11。3釐米,上海博物館藏。器外青花畫面應為布袋和尚,周圍有六童子。或拉念珠,或爬上他肩頭撓耳,或拉他衣服。另外一隻鞋被穿走了,禪杖也被抗走了。面對這幫淘氣的小頑童,和尚不氣不惱,依然樂呵呵。這是布袋和尚的本色和可愛之處。

據文獻記載,布袋和尚為五代梁時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名契此,號長汀子。傳說常以仗挑一布袋入市,見物即乞,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癲。後梁貞明三年(917年),端坐嶽林寺磐石,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文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遂入滅。後現於他州亦負布袋而行。長期以來,有關布袋的繪畫作品時有發現,明末和以後清代景德鎮瓷器上,這樣的題材屢見。

「斷代瓷器」明代瓷器上的紋飾,你知道其中的意義嗎?

伯夷叔齊故事

青花伯夷叔齊故事圖筆筒

「斷代瓷器」明代瓷器上的紋飾,你知道其中的意義嗎?

明崇禎 1628-1644年,高21。9釐米 口徑 18。4釐米 底徑16。8釐米,上海博物館藏。直身,平底 青花山水人物展現了山水掩映下的城牆外,兩名平民打扮的人物,正向由武士和侍女簇擁的帝王裝束的騎馬者拱手致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拱手者為伯夷和叔齊,帝王裝束者為周武王。

文王求賢故事

五彩文王求賢故事圖蓋罐

「斷代瓷器」明代瓷器上的紋飾,你知道其中的意義嗎?

明崇禎年間 1640-1643年,高:19釐米 口徑:17釐米,巴特勒家族收藏。器身繪畫採用紅、綠、黃、紫、松石綠以及黑色多種彩料,表現周文王訪求姜太公的故事。罐蓋繪八嬰遊戲圖。其中一個在放風箏。蓋與器身多處以淡松石綠色敷彩,使此罐更顯珍貴。

二仙故事圖碟

「斷代瓷器」明代瓷器上的紋飾,你知道其中的意義嗎?

明崇禎年間:1640-1643年,高:5釐米 口徑:21釐米 足徑:8。5釐米,巴特勒家族收藏。碟胎體厚重,弧壁。口沿塗有一週醬釉。圈足無釉粘砂,底施釉。碟內以紅彩,兩種不同色調的綠彩,以及黑彩描繪了八仙中的鐵柺李和藍彩和。背景為山水圖,二仙衣服飄揚,一小鬼從李鐵柺的葫蘆裡冒出來。二仙所走的地面淡施紅彩,使畫面顯得非常寫實。此外,畫中可見多層次的岩石和V字形草地。具有明顯轉變高峰期的特徵。

青花錢塘夢故事盤

「斷代瓷器」明代瓷器上的紋飾,你知道其中的意義嗎?

明崇禎 1628-1644年,高:6。5釐米 口徑:33。3釐米 底徑:19。2釐米,上海博物館藏。盤所描繪的是蘇小小和司馬才仲的離奇愛情故事。

司馬仲才為北宋時期文人,曾在蘇東坡的舉薦下,於秦觀幕為官。年輕時在洛陽曾經夢見一美人擎幃而歌,問其名曰:西陵蘇小小也。問歌何曲?曰:《黃金縷》。蘇小小是南齊時期錢塘的名妓,貌絕青樓,才空士類,當時莫不豔稱。後紅顏薄命早卒,被葬於西泠之畔。但以後人們卻常見蘇小小出現在西湖邊。若干年後,司馬仲才前往杭州西湖蘇小小墓前拜謁。當天夜晚,夢見蘇小小,並與之相愛。三年之後,司馬仲才死於杭州並葬於蘇小小墓側。這是一個超越了時空,地域的愛情故事,兩者時間上相隔百年,在人鬼之間產生了悽美委婉的愛情,驚天地而泣鬼神。

如果您手上有類似的藏品可以跟小編交流交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