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在三國期間,東吳孫權的用人理念有哪些不同?

2021-11-15由 昊陽閒看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從184年黃巾起義開始,東漢顯示出瀕臨崩潰的跡象,諸侯並起,群雄逐鹿,最後由曹操、劉備、孫權征戰到最後,天下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地處北方的曹操,有最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曹操死後,曹丕即位,由東漢獻帝禪位給曹丕,建立魏國,政權維持了46年。

地處西南的劉備, 在諸葛亮等群臣的輔佐下,佔據益州之地,憑漢中天險,建立了蜀漢,維持國家政權43年。

而地處東南的孫權,憑藉長江天險,以江南富庶之地,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再加上群策群力的治國方略,讓吳國政權維持了59年,成為三國中建國時間最長的國家。

東吳之所以能夠在極其複雜的三國政治格局中存世時間最長,除了天時地利的因素,人和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這個人和主要來自於孫權的用人之道,有其獨特的眼光和手段。

孫權當政期間用了大量的青年才俊,赤壁之戰任用周瑜,襲取荊州時任用呂蒙,猇亭之戰時又大膽啟用陸遜,這些用人有些出人意料,特別是陸遜的啟用,真的可謂大膽行事,但結果都是好的,才有了後來東吳的立國之本,東吳才能在三國期間存世最長。

在三國期間,東吳孫權的用人理念有哪些不同?

孫權的劇照

危難時登大位,重用舊臣穩定政局

建安五年(200年),東吳的孫策意外去世,19歲的孫權承兄遺命,匆忙的成為了東吳最高的領導人,掌管江東大事。當時東吳計程車族大夫、地主集團對孫權是否能成就霸業,大多表示懷疑。

而這時的東吳只佔據了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等郡縣,一些邊遠的地區還未完全歸服,有很多人才散佈在各州郡,君臣之間也沒有建立牢固的關係,東吳境內危機四起。

其麾下的廬江太守李術聯絡多地主事官員,舉眾叛離東吳。他對會稽、丹楊,吳郡,豫章各地的太守說:

“天下英豪在州郡,君臣之固逐日淺,今日漢室分裂,士民狼狽,東吳將士豈可聽小兒言。”

這裡的小兒就是指的孫權,這個稱呼就能看出孫權即位時的窘況,連他手下的一個太守都敢質疑他,可見因為孫策的意外死亡,孫家在東吳的震懾力受到了質疑,孫權的形勢很不妙。

好在孫策給孫權留下了遺命,令長史張昭、周瑜輔佐孫權。張昭和周瑜都接受了遺命,對孫權這個新吳主還是比較認可,積極為他籌謀。在孫策喪葬期間,張昭就令孫權脫下喪服,騎馬去各地巡軍。

孫權待張昭以師傅之禮,周瑜為將之表率,他重用、依賴二位輔政之臣,借二人之力安撫群臣,很快將孫策的那些未歸服的舊部下籠絡到身邊,從而坐穩吳主的位置。

在三國期間,東吳孫權的用人理念有哪些不同?

周瑜的劇照

周瑜舉薦魯肅,孫權信任有加,魯肅的榻上策為東吳確定了立國之本。

孫權還聽從周瑜的建議,廣開賢路,對諸葛瑾、魯肅等賢能大加招攬,禮遇有加,不僅充實了東吳招賢館,還為東吳奠定了立國之本。

魯肅曾對孫權諫言榻上策,說

漢室已不可復興,為東吳考慮,只有割據江東,靜觀天下局勢的變化,剿除黃祖,討伐劉表,把長江的上游全部據為己有,然後建立帝號,進而攻取天下。

魯肅的這個提議切實可行,穩中求勝,為孫權定下了國策,東吳後面所有的戰爭也是依據這個計劃而行的。

只是東吳在征討荊州時出現了意外,被曹操捷足先登,而且曹操還得了荊州軍團,實力更加強大,順勢大舉進攻東吳,才有了後面的赤壁之戰。

魯肅的榻上策對東吳的影響,和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計有異曲同工之妙。魯肅和諸葛亮兩人都是有大略觀的賢士,不同於三國時期的其他謀士,他們看得更遠,以一己之力謀一國,這才是謀略中的上策。

大膽啟用年輕將領,只要忠於東吳,孫權就敢用。

孫權當政期間,廣納人才,特別對有才能的年輕人大肆選用,其中的佼佼者有呂蒙、陸遜等年輕俊傑。

呂蒙出生於平民之家,文化程度並不高,十五六歲就跟隨姐夫行軍打仗,作戰勇猛,立了不少戰功。孫權對他很賞識,建議他在行軍打仗的空閒時間認真讀書,多學兵法,呂蒙聽從勸告,多方積累,大有長進,後來在偷襲荊州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陸遜在東吳軍營中本是無名之輩,在襲荊州時才嶄露頭腳。劉備發動猇亭之戰,東吳危難之時,孫權大膽啟用陸遜,真的是兵行險招。當時東吳軍中老將周泰、蔣欽等覺得陸遜只是一介書生,難當此重任,心中不服。孫權便把自己的配劍賜給陸遜,說:“不聽號令者,可以先斬後奏。”陸遜在東吳將領不配合的情況下,能打贏這場猇亭之戰,也證明他的確有令世人稱讚的軍事才華。

孫權正是依靠這一批年輕將領,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才有了割據江東的局面。他之所以大力選用年輕將領,這可能和孫權的年紀有很大關係。

孫權做吳主時,年紀尚輕,對有能力的年輕人更重視,大膽啟用年輕人,破格提撥,才使他的軍隊保持旺盛的戰鬥力,成為一支能與曹操、劉備抗衡的強大的力量。

在孫權的眼中,無論是來自東吳本地,還是來自曹魏或是蜀地的賢能人才,只要願意為東吳效力,他都樂意招攬他們。

諸葛亮曾經說:“東吳國險,國富,賢能盡用。”充分表明了諸葛亮對孫權用人之策的肯定。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也對孫權的用人之策十分讚賞,稱孫權“慧眼識英雄”,可見孫權的用人標準對推動東吳的發展有積極正確的影響。

孫權選用人才的標準比較簡單,只要對東吳忠心,都能在東吳找到發揮才能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長久形成的用人制度,這和過去朝代用人唯親,用人唯賢有很大的區別。

孫權用人豁達,對人才不恥下問,對才能顯然超過自己,但能效忠東吳的人才會竭盡其用,不生忌嫉之心。這一點和曹操有很明顯的區別。

曹操曾多次將求賢令廣佈天下,說願與“

君子賢人共治天下”

,但實際上,曹操選人的標準是:一、要恭順;二、才能水平不能超過曹操他本人。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楊修、孔融、崔琰等名士被曹操推出帳外斬首。相比之下,孫權用人比一代梟雄曹操要豁達的多,

在三國期間,東吳孫權的用人理念有哪些不同?

呂蒙的劇照

用人不疑,厚待所用之人

用人之道難就難在不止要會識人,還要信人,孫權對忠於自己的群臣深信不疑,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胞兄,後經呂蒙舉薦為東吳效力,鎮守公安郡。劉備為報關羽遇害之仇,發動猇亭之戰,親率蜀國大軍進攻東吳。

此時孫權麾下多名謀士向孫權進獻讒言,說諸葛瑾與諸葛亮的關係密切,有通敵賣國之嫌。正巧在大戰之前,諸葛瑾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了諸葛亮,兩兄弟也常有書信來往。

蜀漢與東吳兩軍正在對壘階段,傳出諸葛瑾通敵賣國,這個罪名很大,孫權只要稍有懷疑,諸葛瑾將人頭落地。

沒想到的是孫權在朝中公開說;“子瑜(諸葛瑾)與孤王相識多年,事從多勞,對我東吳恩如江洪,孤王對子瑜深信明究,子瑜必行之有道,言之有義。”

事實也證明諸葛瑾並沒有辜負孫權,諸葛這一脈一直為東吳效力,都是忠誠之輩。

孫權的用人不疑,不僅打動了諸葛瑾,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東吳上下的凝聚力,對於君臣之間推誠置腹有很大的益處。

在三國期間,東吳孫權的用人理念有哪些不同?

諸葛謹劇照

孫權用人除不疑之外,更是對所用之人恩寵厚待,令所用之人感動不已。大將軍呂蒙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面我們說了呂蒙出生卑微,他識字不多,但凡大事都靠心記口述,就是這樣一個人,因為他有軍事才華,被孫權看中並重用,呂蒙才成為東吳不可或缺的勇猛武將。

呂蒙後來在討伐黃祖戰爭中立下大功;皖城之戰也有建樹;偷襲荊州時,也順利拿下南郡、荊州兩處戰略要地;孫權接到捷報後大喜,封呂蒙為孱陵候。並賞500兩黃金。

後來,呂蒙身患重病,孫權也釋出詔令,廣求名醫為呂蒙救治。下朝後也經常去看望呂蒙,擔心呂蒙因君臣之禮影響休息,就只是呂蒙寢室窗外觀望。如果見到呂蒙犯病痛苦不堪,孫權會心痛的落淚。呂蒙病逝後,孫權萬分悲痛,足以證明孫權對呂蒙的厚愛。

這種君臣之交的細節,不止發生在呂蒙的身上,對於東吳很多文臣武將,孫權都表現過類似的厚愛,足以證明孫權待臣下之厚,屬下對他效忠,也是情理之中。

在三國期間,東吳孫權的用人理念有哪些不同?

呂蒙劇照

孫權用人:不拘一格,選之能用,用之能出,出之能勝

孫權手下的文臣武將,有出生卑微者,有陣前的俘虜,孫權能不分貴賤,各司其用,可見他用人不拘一格。

如他帳下的呂蒙、潘濬、步騭、周泰、潘璋、丁奉、丁覽、谷利、張梁、黃蓋、闞澤、甘寧等,他們之中有能洞悉天下大事的人,有深謀遠慮之才,有能征善戰者,有通曉天文地理者,還有善於辭令文采者,這些人都被孫權選出來,不分貴賤,選之能用,放在合適位置,這是極其值得稱讚的一件事。

在這些人當中,甘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甘寧是巴郡人,從小就是遠近聞名的小惡霸,殘暴好武,他曾經帶領手下去依附荊州劉表,因為身份的關係,一直沒有受到重用。又跑到江夏去投靠黃祖,幹了三年,所受的待遇越來越差,萬般無奈下,甘寧才逃到了東吳,由周瑜舉薦到孫權這裡。

在此之前,甘寧殺過東吳大將,就是淩統之父凌操。孫權愛好甘寧的勇猛,不計前嫌,對其委以重任。甘寧雖德行有虧,但在戰場上卻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才,他出生蜀地,又在荊楚盤踞多年,對長江一帶的戰爭很有心得,有其獨特的戰略謀劃。

為報孫權的知遇之恩,他將自己多年的打仗經驗總結出來,與孫權分享心得,孫權對他非常看重,當即給他一支精銳之師讓他領導。

甘寧也不負厚望,幾年後領兵剷除了江夏黃祖,將東吳的勢力擴充套件到荊楚要地,還擊退過名將關羽,斬殺了曹操愛將朱光,攻佔了皖地合肥。

甘寧打仗很勇猛,總是衝在最前線,極大的鼓舞手下的將士?他到東吳後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城督、將軍,也證明了孫權的用人高明之處。

在三國期間,東吳孫權的用人理念有哪些不同?

甘寧劇照

綜上所述,東吳之所以能立國,和孫權能用人有很大的關係,他對人才的重視,不拘一格的選取人才,選之能用,用之能出,有三國霸主的潛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