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2021-11-14由 八鮮過河記 發表于 歷史

加格達奇,在鄂倫春語中,意思是“有樟子松的地方”。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加格達奇站)

從地理上看,加格達奇位於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內。但是,從行政上看,加格達奇卻屬於黑龍江省。並且,它還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叫做“區”的地市級建制城市,是整個大興安嶺地區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高德地圖截圖)

林海茫茫的大興安嶺,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

1000

多公里,景色秀麗,物產富饒。木材儲量據全國之首。

五十年代末期,有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叫做《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就是歌頌這美麗的地方的。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六十年代初,國家決定開發大興安嶺東北部的林業資源。但是,地處嚴寒的大興安嶺,每年有將近

8

個月屬於冬季,交通問題,頓時成為頭等大事。

一聲令下,鐵道兵三師,這個從抗美援朝硝煙中走來的鋼鐵勁旅,揮師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以血肉之軀,履冰臥雪,開始了在常年凍土層上建設鐵路的壯舉。

據說,那些冬天的早晨,戰士們脫在帳篷裡的大頭鞋,因為極寒,被凍在地上,必須要用鎬頭刨下來,才能穿在腳上。

就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先後有鐵道兵三師、六師、九師等近十萬建設大軍,硬生生在冰天雪地中,在大興安嶺的千溝萬壑間,用二十多年光陰,架起了一道道閃著銀光的鐵路大動脈。

源源不斷的木材從大興安嶺上,沿鐵路而下,奔赴全國各地的建設工地,千家萬戶。

為了建設鐵路,先後有數百名戰士,把年輕的生命永遠地留在這高高的大興安嶺上!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加格達奇的鐵道兵紀念塔)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加格達奇,號稱藍莓之鄉。野生藍莓。)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加格達奇特產,珍貴的猴頭菇。)

大興安嶺,在鄂倫春語中有

“極寒之處”的意思。雖然,加格達奇的冬天已屬寒冷難耐,但是,大興安嶺的最冷之處,並不在加格達奇,也不在號稱“北極村”的漠河,而是在大興安嶺北端的一個小鎮。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不坐火車,坐一坐大客車。)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站在木刻楞下,思念一下童年那熟悉的松香。)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呼中的最冷小鎮雕塑)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呼中,因為地處呼瑪河中部而得名。呼瑪河,是黑龍江北部右岸重要的支流之一。浩蕩的呼瑪河從大興安嶺東北端出發,一路向東,匯入黑龍江。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呼瑪河岸邊。即便是盛夏,河水依然冰冷刺骨。)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初春的呼瑪河岸邊。積雪深達半米。)

黑龍江還有另外幾條重要的支流,這些支流共同形成了黑龍江的源頭。在這些河流中,有一條頗為有名。這就是額爾古納河。

像《走上這高高的興安嶺》的曲作者——呂遠先生一樣,著名的《額爾古納河右岸》的作者遲子建女士,祖籍也是山東煙臺。同為祖籍煙臺的筆者很慚愧,對這兩位老鄉只有仰望的份兒啊!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130

多年前,有人在呼瑪河沿途的眾多支流中,發現了一種金光閃閃的東西,因為儲量太豐富,甚至,只要把河沙簡單淘洗一下,就能得到很多這種珍貴之物。

北洋大臣李鴻章奉朝廷之命,指派地方官員,開始了金礦建設。老金溝金礦便是其一。據說,金礦建成的第二年,就收入黃金兩萬多兩!

今天,這些歷經風雨的金礦,都被列入保護之列,停止了開採。雖然經歷了百年歲月,在那些被淘洗了幾十,甚至上百次的河沙中,依然還有明晃晃的明金,清晰可見。

除了值錢的明金,常年冰冷刺骨的呼瑪河水中,還有另外一種美味的“黃金”。這就是大馬哈魚魚子醬。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大馬哈魚,在北太平洋的海水中生活

4

5

年,體型超過半米,體重達數公斤,然後,在秋季的某一天,數以萬計的大馬哈魚彷彿接到了統一的指令,集體轉身向西,從黑龍江入海口,溯流而上。

因為黑龍江是淡水,這些大馬哈魚從海水進入淡水,器官發生了重大變化,身體也由黑灰色變成了紅色。

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時。在龍舟競渡的最南方,說最北方的故事

海水中和淡水中的食物來源完全不同,於是,這些大馬哈魚索性停止了進食,不捨晝夜,以每天將近百公里的速度,沿著黑龍江,烏蘇里江、呼瑪河等河流,奮力向前!

也許,冥冥之中,這些大魚們也知道,這趟跨越數千公里的旅程,是一次生命的單程。但是,

它們依舊義無反顧,越過沿途的各種艱難險阻,只有一個信念——向前!

數十天後,終於,大魚們準確地來到了它們當年出生的地方,用平生的最後一點氣力,將魚卵產下。然後,它們,靜靜地沉入河底,給自己的生命畫上了一個壯麗的句號……

大馬哈魚的洄游,是一首生命的讚歌,是一次生命的壯舉。而這壯舉,年復一年,已經延續了六百多萬年!

由此,筆者想到了那些建設大興安嶺的鄂倫春人們,鄂溫克人們,鐵道兵們,林業工人們,作家們、知識青年們,乃至其他各行各業的人們,在他們的身上,無不有一種勇往直前的勇氣,無不有一種戰天鬥地的豪情!

而這一切,不正是我泱泱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最好體現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