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假期結束,你是否記得千山の可憐松?

2021-11-12由 環球假日 發表于 歷史

五一假期結束了,很多去過來鞍山千山景區的小夥伴,一定記得無量觀山門前懸崖峭壁上的可憐松。

這株矮小蒼老的松樹,樹高只有1。3米,胸徑只有6釐米,卻是500歲的老樹。它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油松。在陡峭的石壁上,突然彎彎曲曲地進入視野,每個過路的遊客都會感嘆它的頑強。有人稱它為可憐松,也有人稱它為頑強松,無論風霜雨雪,它將根深深地紮在石壁上,依然綻放著不息的生命。

假期結束,你是否記得千山の可憐松?

可憐松

據說,千山油松落腳地可以歸結為兩處,一處在相對平坦的山坡,那裡的油松長得筆直高大,遮天蔽日;另一處就在陡峭嶙峋的怪石上,賴以生存的土壤貧瘠且稀有。千百年來的進化和適應,千山的油松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奇特的石生樹景觀,而可憐松就是千山油松適應環境的代表。

豐子愷曾感嘆於黃山松樹生於石縫之中的奇偉,他說:“石縫裡有沒有養料呢?我覺得很奇怪……《本草綱目》裡有一種藥叫做‘石髓’……黃山的松樹也許是吃石髓而長大起來的吧?”

其實生長在石縫裡的油松,根部能夠分泌一種酸性的物質,腐蝕石頭的表面,使其化為養分。為了從石頭裡尋覓生機,也為了牢牢抓住絕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風的撕扯與摧折,它的根系需要與石頭抗爭,最終不可思議地穿入堅如鋼鐵的石體。

可憐松在質地堅硬緻密、強度高、抗風化、耐腐蝕、耐磨損、吸水性低的岩石中活下來,這本身就是自然界的奇蹟。它把根與岩石融成一體,幾百年來它用頑強的生命不斷地把根深紮在巖中,培育出堅強的生命力。這不禁讓人想起鄭板橋的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遼陽縣誌》記載:“觀東有巨石如砥,無土無罅,上生一鬆,根入石中,遇風則搖搖欲倒,有弱不可經風之意,殊令人憐。”清代詩人蓬萊子曾對可憐松的精神讚揚道:“莫把巖松號可憐,空山涵養已多年。頻看喬木摧金斧,是彼直成地上仙。”

假期結束,你是否記得千山の可憐松?

五百年裡,可憐松佇立在崖間峭壁之上,歷經地震、山洪,卻倖免於難;它長在石縫中,沒有土壤,缺少養料,靠雪水、雨水的滋養,始終傲然挺立,不懈生存。可以說它是面對苦難的強者,是面對困境的勇者,是自然的靈秀,人間的神話。見過它的人會回想起很多很多,可是絕對不會想起退縮、躲避。這力量是來自物種本身,也是一代代千山油松坎坷命運中磨礪出來的精神。

無量觀山下的密松坡油松幹直枝肥,針葉鮮碧,慵懶而富態;而山頂上的可憐松枝乾瘦硬,樹葉黑綠,矯健強悍。它遒勁和富於彈性的樹幹,是長期與風雨搏鬥的結果;它遠遠地伸出的枝葉是為了更多地吸取陽光……這種艱辛的生存記憶,已經化為一種個性的基因,讓千山的油松有著非凡的性格。

可憐松使山峰有了靈氣。它立影重巖斷壁之上,聳立高山峻嶺頂峰,只有盤結在石崖上的樹根,在無聲述說著它那倔強的生命力。

歲月的流逝,掩沒了斑駁的滄桑,改變了歷史的風景。只有這株古松,依舊傲然屹立在遠古由來的方位上,巋然不動,成為千山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