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讓我們一起來“康康”中國漕運最早的歷史事件—泛舟之役

2021-11-07由 潼關古城 發表于 歷史

主講人:孫貝

陸地交通靠車馬,水上交通靠舟船。古代人們在摸索中不斷髮展,出行及交通運輸工具也在不斷改革,從陸地上的步行人力逐漸演變為車馬;水上交通也從竹筏、扁舟,演變為大型舟船。而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陸地運輸已經不滿足於生活物資的需求,隨即就誕生了利用河道、水陸相遞的方式運輸糧食物資,後被統稱為漕運,它在古代交通和物資交流上也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位於黃、渭、洛三河交匯的潼關,是處於關中東部渭河和黃河的航運段,也一直是長安到中原以及關中到山西之間的一條運輸大動脈,對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民俗民風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讓我們一起來“康康”中國漕運最早的歷史事件—泛舟之役

《左傳。僖公十三年》中記載:“秦於是輸粟於晉,自雍(今陝西鳳翔南近渭水)及絳(今山西侯馬西,傍汾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 春秋時期,晉惠公即位後,晉國接連幾年都遇到災荒,五穀不收。晉惠公只好向秦國借糧,秦穆公在兩國有矛盾的情況下,因“不忍心讓百姓受災”最終決定借糧。秦穆公購買糧食後又派了大量的船隻運載了萬斛糧食,由秦都雍城(今陝西鳳翔南)出發,沿渭水,自西向東五百里水路押運糧食抵達潼關地界後,運用陸地車馬交通,轉運到黃河。橫渡黃河以後再改山西汾河漕運北上,直達晉都絳城。運糧的白帆從秦都到晉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史稱“泛舟之役”。

讓我們一起來“康康”中國漕運最早的歷史事件—泛舟之役

“泛舟之役”,是春秋時期秦晉兩國外交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記載的內陸河道水上運輸的重大事件,也是潼關對黃河、渭河航運的最早記錄,更反映了春秋時期潼關水陸運輸的重要性。潼關作為重要樞紐站,此前雖是黃、渭兩河的重要轉運點,卻一直沒有專門的功能定位。直到漢高祖五年設立船司空衙門,專管黃河渭河水運及船庫,由此潼關航運也逐漸趨於制度化和正規化。

讓我們一起來“康康”中國漕運最早的歷史事件—泛舟之役

潼關漕運的興盛,帶來了更多的貿易機會,不僅有利於溝通經濟和商品流通,促發更多的經濟活動,也形成了具有發散和輻射作用的經濟帶,帶動關中和中原地區的繁榮。直至今日,雖然潼關航運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但它留下的寶貴精神和文化財富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撰稿:孫貝編輯:曹欣稽核:鄒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