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有人歡喜有人愁,戰國時代的起點:三家分晉

2021-11-07由 點下一步 發表于 歷史

周的分封到春秋時期就已經無法維持王室的共主地位,封建宗法制度缺陷已經暴露無疑。也不能指責周的這種制度不好,因為不能用現在的尺子去量過去的東西。周能取代商,就足以說明周的制度比商具有先進性。

當時來說,能從商的部落聯盟、天命輪迴觀念中跳出來,走到封建宗法、禮儀教化的路子上來,無疑是飛躍式的發展。與商相比,周的大族群概念得到空前強化,這也是大一統思想的根基。

而且周的禮制基礎非常牢固,使周在法理上維持了將近八百年,雖然春秋時期周王室已經是事實上的吉祥物,但在之後的五百年間,誰也沒勇氣真正將王室徹底推倒。各諸侯想當老大也是拉周王室出來背書,祭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稱霸罷了。

雖然周王室並不甘於被諸侯挾持,但是時代變了。當初分封的時候王室和諸侯是父子關係,如今諸侯對王室是供養關係。這是迭代疏離的必然結果,也是生產力大幅度發展後,舊制度無法與之相適應的產物。

秦後來之所以搞王朝郡縣,首先是因為生產力已經足以支撐中央財政給各級地方官員發工資, 這是經濟基礎所在。周當初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讓諸侯聽話的辦法就兩個,一個是宗法血緣,一個是土地分配。靠親情和土地產出對周王室進行反哺。

但宗法血緣幾代人之後就崩潰了,土地分配也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變得無地可分,這時候指望諸侯對周王室進行供養,周王室就得放權。放權的物件當然是為他付出更多的那位。這就造成了大的諸侯一定會在周王室的默許下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小諸侯不斷衰弱滅亡。

周王室如此,諸侯其實也是這樣。諸侯國君將土地封給下一級的卿大夫,利用卿大夫為自己擴張地盤、謀取利益,最終導致卿大夫做大是不可避免的。在宗法制度根深蒂固的地方,這種情況是無解的,齊、魯、晉就是這情況。但在宗法觀念比較薄弱的秦、楚,這似乎也不是多大點事,因為這兩個地方的諸侯國君看自己的兄弟都和仇人差不多,卿大夫做大的機會和空間很小。

有人歡喜有人愁,戰國時代的起點:三家分晉

春秋五霸裡面真正一點水分沒有的也就齊國和晉國。特別是晉國,自晉文公之後,稱霸時間長達一百年。能撐這麼久,是因為晉國幾個強力的君主對卿大夫的利用和控制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還是比較奏效的,但結構性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究會顯現出來。

隨著內部不斷地整合兼併,晉國的卿大夫真正有實力的從當初的十幾家變得僅剩四家。

公元前475年,荀瑤在接過他爹荀申的班後,也就是趙鞅死後,荀瑤坐上了晉國中軍帥的位置。隨後,荀瑤便大力發展智氏的勢力。憑著底子好的優勢,實力很快在四卿中遙遙領先。

下來他需要再得到一樣東西,那就是在諸侯中的口碑。於是在公元前472年出兵討伐齊國,隨後又暴打鄭國,實際目的就是立威。反正這倆是晉國的宿敵,什麼時候打都是對的。

對齊、鄭的戰爭使荀瑤所領導的智氏無論是在諸侯中還是在晉國國內的名號都如日中天,這使得荀瑤的胃口越來越大。

公元前466年,智氏與趙氏的矛盾開始表面化,導火索是荀瑤率領晉軍準備再次攻鄭,但這次他讓趙襄子帶著趙軍打頭陣,不想讓趙軍當炮灰的趙襄子找各種藉口推脫,被荀瑤狠狠的言語噁心了一把。

趙襄子能當上趙氏的老大,完全是他爹趙鞅的破例選擇,作為趙鞅的妾室所生的兒子,趙氏世子的位子按常理根本輪不到他,但他爹打破了嫡長子繼承的常規,而是透過考核的方式將有大局觀又行事果斷(心狠手辣)的趙襄子選做了繼承人。

趙鞅死後不久,繼位的趙襄子便把當年他爹的那個考試題變成了實際操作的第一個練手之作。

這事要放現在看,趙襄子有點不是東西。代國的國君是他的姐夫,靠著這層關係,趙襄子邀請代君到夏屋山(今山西代縣東北)吃飯。小舅子請吃飯,做姐夫的自然沒有多想,誰知道在飯局上這小舅子就把姐夫和他帶的那幫人給殺了。

然後這飯就吃不下去了,按趙襄子預定好的計劃,順勢就把代國滅了。比他爹那計劃簡單多了,但他姐攤上這麼個弟弟,氣得含恨自殺了。

有人歡喜有人愁,戰國時代的起點:三家分晉

這麼個狠人,被荀瑤羞辱一番,正常情況下怎麼也不會忍,但趙襄子顯然不是正常人,他忍了。

自此之後,感覺趙襄子比較軟弱的荀瑤想著法欺負趙襄子,有一次在宴會上因為心裡不爽,竟然把酒杯都摔到趙襄子臉上了。搞的趙襄子手下人都想對荀瑤動刀子了,但即使這樣,趙襄子依然還是忍了。

公元前457年,荀瑤在討伐衛國得勝而歸後,野心和慾望終於膨脹到了極點。在有韓、魏兩家參加的慶功宴上,以老大自居的荀瑤喝酒上頭,又狠狠的羞辱了韓、魏兩家。但這顯然不是他的酒後無德,而是不斷藉此試探韓、魏的底線。

兩年後,荀瑤提出了那個在心中醞釀已久的計劃,以晉君的名義向其餘三家索要土地。說是充公的,但這種事誰都不是傻瓜。荀瑤能找出這個藉口他感覺已經算是給三家面子了。

韓、魏兩家在智氏的壓力下只好交出了一萬戶人口的封邑。面對搶劫,這是個要錢還是要命的問題。

但此時,那個之前一直唯唯諾諾的趙襄子卻突然脖子硬起來,表示我都要。祖宗拼死拼活攢下的東西,幹嘛送人。反正就是要錢沒有、要命不給的態度。

荀瑤既然敢張口要你那點寶貝東西,就具備一個搶劫犯應有的專業素質。於是也不廢話,招呼韓、魏兩家一起揍趙氏。

由於實力的巨大差距,趙襄子在稍作抵抗後,便按父親臨終交代的,將趙軍轉移到地形易守難攻的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堅守。先穩住陣腳再做他圖。

在那個連二踢腳都沒有的年代,攻城就是堆人頭,把人頭堆的和城牆一樣高了,這城才差不多能破。荀瑤當然不會蠢到消耗大量人力硬來,那樣只會讓韓、魏間接獲利,於是採取了比較通行的方式,圍城困住趙氏,待晉陽人心不穩,補給不足時以最小代價發起最後一擊。

有人歡喜有人愁,戰國時代的起點:三家分晉

這一圍就是兩年多,能把晉陽作為據點堅守,趙氏肯定是做過充分準備的,所以這邊是越守越有信心,智氏卻是越攻越沒勁,總這樣耗著肯定不是辦法。

此時恰逢雨季,荀瑤在檢視晉陽周邊地形時,突然發現作為晉陽城屏障的晉水洶湧而下,剛好繞過晉陽城,於是他決定掘開晉水,將洪水引向晉陽城。

這一招確實起作用了,晉陽城瞬間被淹,糧食物資大多被水沖走。雖然堅守的決心依然很大,但糧食短缺已經造成晉陽城內易子而食,光靠精神的力量是守不住晉陽城的。

這時候就只剩下唯一的辦法,離間韓、魏或許會有轉機。

於是趙襄子派自己的家臣張孟談悄悄出城到韓、魏大營,說服韓、魏倒戈與趙結盟,共同對付智氏。

韓氏原本和趙氏有傳統的盟友關係,只是老一輩的友誼隨著時光流逝和現實利益漸漸被沖淡,但不管怎麼說從感情上韓氏也是傾向於趙氏。之所以幫著智氏來打趙氏,其實也是出於利益考慮的無奈之舉。

但此次的荀瑤水淹晉陽並且沾沾自喜的表情,讓韓氏宗主韓康子背後發涼。要知道大城都是依水而建,到時自己難免和趙氏同樣的命運。

另一方的魏氏宗主魏桓子對荀瑤的貪婪霸道早有不滿,只是無法知道韓氏的態度,所以一直不敢冒頭,免得做死得最快的那一個。但現在既然韓氏已經決心倒戈,魏桓子便決定和韓、趙聯合,這樣總好過慢性自殺。

一個秘密的聯盟就這樣組成了,在荀瑤沉浸在就要成功的喜悅中時,被韓魏趙突然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間兵敗如山倒,被殺了個全軍覆沒,智氏被滅族。

對荀瑤恨之入骨的趙襄子甚至拿荀瑤的頭蓋骨做成了酒器,這是讓那個曾經將酒杯摔在自己臉上的人從此就一直伺候著自己的意思吧。

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晉國君主現在也只剩看戲的份了。一個已經失去資源分配權的君主已經不可能再出來指手畫腳了,不然那個曾經差點被荀瑤弄死的趙襄子一定會第一個跳起來拍死他。

殺戮升級的戰國時代由此開始。我猜此時正在偷笑的一定是秦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