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大部分人都不懂,長城這麼矮,如何起到防禦作用的?

2021-11-03由 小萌聊歷史 發表于 歷史

雖然長城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一大奇觀,但是真正爬過長城的人就會發現,不像影視作品裡面動輒拔地而起幾十米高的巍峨城門,古代人修建的長城,特別是野長城,從建築的角度來說並沒有那麼壯觀,有的時候甚至就是一段短短的土牆。而課本告訴我們,長城是為了防禦來自草原的遊牧民族入侵才修建的。古代雖然沒有各種高科技現代化軍隊,但也有攻城器械,那麼長城真的能擋住敵人,起到防禦作用嗎?

大部分人都不懂,長城這麼矮,如何起到防禦作用的?

野長城

其實爬過野長城的人都知道,長城建立的地方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山頂上,一種是大平原。在山頂上建造的城牆一般很多都是依託山體,在山頂上再加上烽火臺、瞭望塔等。

古代戰爭中最具有威懾力的兵種除了炮兵以外就是騎兵,而炮兵是從明朝中後期才開始有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遊牧民族騎馬作戰的主力兵種就是騎兵,騎兵的戰馬才是他們衝鋒陷陣、具有高機動性的法寶。

戰馬在山地以及樹林中是很難發揮其應有作用的,那麼按理來說,既然野長城所在的地方已經有了崇山峻嶺,建造長城的行為看起來似乎有些多此一舉。是不是真的如其他人所說,秦始皇建長城是窮兵黷武,消耗反對他的力量,其實並沒有必要呢?

大部分人都不懂,長城這麼矮,如何起到防禦作用的?

平原長城

而除了野長城所在的崇山峻嶺,也有一部分長城所在的地方是這種大平原,平原上的長城有很多都只是簡單的土牆,這樣的城牆看起來更脆弱了,根本不可能抵擋住集結成軍隊的騎兵衝鋒。

這樣一看似乎長城非常雞肋,但是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在孜孜不倦地修建長城,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其實很多都是明朝修建的,古代的統治階級肯定不傻,修長城絕對不是沒錢花著玩。這裡就涉及到很多人的一個知識盲區了——長城的真實作用。

長城的真實作用絕對不是為了抵擋關外遊牧民族的軍隊,而是有其他方面的含義。

大部分人都不懂,長城這麼矮,如何起到防禦作用的?

蒙古商人

遊牧民族有很多日用品以及工藝品是無法自己生產的,遊牧民族的手工業非常落後,不管是紡織還是種植幾乎都處於一種不存在的的境況,如果沒有來自中原的工業支援和貿易互換,遊牧民族就只能像祖先一樣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日子了。

而多年以來飽受遊牧民族騷擾的中原王朝就想到了一個方法,修建長城,阻擋遊牧民族的商人進入中原換取他們想要的物資,這樣一來,長期缺乏物資的牧民就無法快速發展,而且遇到災年甚至會面臨饑荒的困境,如此一來羸弱的關外的入侵者也就不能成為威脅了。

長城的修建不是為了擋住遊牧民族的騎兵,只是為了控制商人和平民,不讓他們自由出入就行了。再在邊境長城上設幾個可以出入的卡點,這樣既能控制每年向遊牧民族輸出的商品數量,又能透過他們的貿易規模來猜測他們的人口數量,在覺得關外遊牧民族過於強盛的時候,還能透過這幾個卡點減少物資的輸出,從而達到控制對方經濟的目的,可謂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大部分人都不懂,長城這麼矮,如何起到防禦作用的?

山頂上的長城則有另外的用處。在古代,烽火臺是傳遞資訊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山頂上往往會修建烽火臺,並儘量把道路鋪平,為的就是假設萬一有軍隊來犯,就燃起烽火,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皇帝及內閣,讓他們及早做好應對的準備。所以山頂上的長城與其說是用來防範入侵的城牆,不如說是其用途和價值更加類似於現在的訊號塔。

大部分人都不懂,長城這麼矮,如何起到防禦作用的?

烽火臺

歷史證明,修建長城的同時控制雙方的經濟貿易往來,對於控制關外遊牧民族的規模有著重要的作用。明朝時就因為開放了和蒙古部族的互市,導致一直到明末時期,蒙古部族都再也沒有成為明朝的外部威脅,明朝最後反而是滅亡於農民起義和連年災荒。

也許歷史自有其規律在,就算防得了一處,也防不了所有可能帶來覆滅的漏洞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