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只因幹了兩件事,這個縣官在成都留名至今,並以其名作為紀念

2021-11-02由 說百態 發表于 歷史

只因幹了兩件事,這個縣官在成都留名至今,並以其名作為紀念

今天的成都市在民國之前叫作成都府,下轄成都縣和華陽縣,其界線由南較場,經包家巷、君平街、三橋南街、西丁字街、青石橋,再北上經南、中、北暑襪街、迄北門喇嘛寺為止,以街心分界,東南屬華陽縣,西北屬成都縣。當時的華陽縣包括今天成都市錦江區、成華區、金牛區、龍泉驛區及雙流區各一部。

新中國成立後,華陽縣縣城所在地為中興場,1965年撤銷華陽縣以後,中興鎮劃歸雙流縣管轄。1981年,為了紀念有1000多年曆史的古華陽縣,中興鎮改名為華陽鎮(現在為華陽街道)。

只因幹了兩件事,這個縣官在成都留名至今,並以其名作為紀念

公元1743年,山東人安德洪知華陽縣。安德洪在任期間,主要做了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讓安德洪在成都留名至今。

1、修建安順廊橋

在知華陽縣不久,安德洪就整治了為非作歹的靜居寺,並將所得的錢財在元代古廊橋的基礎上,重新以磚石為基礎進行了修繕。因為其整治寺廟行為順應了民心,被稱為安順橋,因橋樑上加蓋了房舍建築,又被稱為安順廊橋。

只因幹了兩件事,這個縣官在成都留名至今,並以其名作為紀念

幾百年來,橫跨南河的安順廊橋屢遭洪災。1947年的數日暴雨將安德洪修建的安順廊橋沖毀,只有當時所打造的橋墩還在。至1981年之前,這座殘存的橋上有鋪有木板,成了木板石墩橋。在經歷1981年的洪水之後,老的安順廊橋依然還在發揮著通行的作用。

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老的安順廊橋越來越不能承載相關功能,於是在2002年,成都市政府將其拆除,並在原址100米處的合江亭,重建了明清風格的仿古廊橋。

只因幹了兩件事,這個縣官在成都留名至今,並以其名作為紀念

現在,有很多的外地遊客紛紛到安順廊橋拍照打卡,沉醉於周邊的夜景風光。這是因為安順廊橋經常出現在四川以及成都的旅遊宣傳片中,在遊客之中有很大的影響力。

2、修建安公堤

公元1746年,在安德洪知陽華縣的第三年,流經華陽縣的府河爆發了水災,為了保障中興場(現華陽街道)不再受到澇洪之災,使百姓耕種受到保護,安德洪主持修築了高1。5米,長約1公里的防洪堤,並種植芭茅以固堤防。修堤之後,此地不再受到洪水擾襲,當地的老百姓為了紀念安德洪的功德,將這段防洪堤稱之為安公堤。

只因幹了兩件事,這個縣官在成都留名至今,並以其名作為紀念

在1981的特大洪水中,原安公堤被沖毀,後又在原原堤壩上對其加固維修,並立“安公堤”碑紀念。為了紀念這位心繫民生疾苦、重視農田水利建設的父母官,現在在華陽街道有安公路,並將安公堤附近的社群稱之為安公社群,政府修建了安公文化廣場、潛溪書院、安公塑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