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我們的母親河——大汶河

2021-11-02由 一東 發表于 歷史

大汶河九峰南望碧嵯峨,汶水平添一丈波。渡口客來休更過,北溪山雨正滂沱。

(明)喬宇

這首詩形象的描寫了大汶河季節性河流的特點和大汶河源頭。

我們的母親河——大汶河

大汶河是黃河下游最大的一條大支流,它發源於萊蕪、章丘、泰山、新泰等山諸水,彙集於此。由東向西貫穿泰安市中部,先後流經萊蕪、新泰、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縣市,於東平州城西北流入東平湖,再由清河門出湖閘洩入黃河,流長二百餘公里,流域面積8375平方公里,流經大汶口鎮全長28。2公里,水域面積8。4平方公里。大汶口是“五汶”彙集的地方,這裡河面寬闊,水勢平緩,是著名的大汶口古渡口,所謂“汶河古渡”就在這裡。從古渡口向上遊分別是牟汶、贏汶、石汶、泮汶、柴汶,大汶河為季節性河流,一般年份流量為2000至5000米3/秒,最高年份達9810米3/秒,最高水位海拔89。75米。

我們的母親河——大汶河

大汶河是一幅壯麗的中國歷史畫卷,以大汶口文化為代表的廣闊的汶河流域,有著豐富的史前文化遺址,它幾乎包囊了整個山東地區史前文化的各個型別,不但遺址數量多,分佈廣,面積大,而且遺存十分豐富。透過考古發現,六千多年前,古人類已在汶河兩岸繁衍生息,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同時大汶河是一個生物和古動物文化寶庫。從4億年前的燕子化石,到兩億年前的猛馬象化石、烏龜化石等,展示著遠古大汶口生物多樣性與氣侯的變遷。同時近幾年不斷從河床挖出銅器、骨器、石器等,如2002年挖出的銅盒,2004年挖的銅劍、陶器、骨器,經常挖出不在少數,就是明石橋的下游,你隨意找到一個石縫挖一下,就能挖出幾個銅線。大汶河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有記載的洪水氾濫十幾次之多,洪水氾濫沿河房子被毀,農田被湮,農民四處逃荒要飯,解放後對大汶河進行了整治,洪水不在泛濫,農民過上安居落葉的生活,大汶河水也為人類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機動運輸工具出世前,水路交通在歷代居有重要的地位,汶水是通航濟運的主要水源,《尚書禹貢》載:“青州貢道浮於汶,達於濟”這也說明古代以汶水作為運輸的主要航道。

我們的母親河——大汶河

大汶河在明隆慶年間才有了一條石板橋,橋長221。8米,古石橋至今仍儲存完好,正常使用,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也是大汶河上現存唯一的一座古石橋。

一九一二年,津浦鐵路開通,大汶河上有了一座鐵路大橋。為解決交通問題,從七十年代到現在,大汶河3公里範圍內建起了四座大橋,分別是1974年建成的濟微公路大橋,1987年建成的北京至福州的國道104,1997年騰村大橋建成通車,2002年京福高速公路汶河大橋建成通車,大橋的修建才真正改變了人們過河難的問題。當你站在古石橋,一眼望去就能看到五座大橋,飛架大汶河上,它就像一個橋樑博物館,展現在眼前。從五百多年前的明石橋,到1912年的鐵路大橋,到七十年代的公路橋,到現代的高速公路大橋,高速鐵路大橋,的進步,展示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一眼望“七橋”也成了大汶口的一道風景線。

我們的母親河——大汶河

為了使汶河水發揮更大效益,1958年在大汶河古渡口下游300米處建起了攔河大壩,壩高10米,寬4米,水大時可漫過大壩,水小時攔水用來發電和灌溉農田,使幾千年白白流淌的汶河水有了用武之地。大壩的建成,又為大汶口增添了一景;當你站在古石橋向東望去,500米長的大瀑布橫掛大汶河上,歡騰的汶水,成群的野鴨,白鷺在水中戲嬉,兩岸的倒柳成行,有幾個戴斗笠的垂釣者專心置至的看著魚杆,就象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展示在人們面前。2003年北京的旅遊專家李庚先生來到古石橋,讚歎不一;“沒想到大汶口有怎麼好的景觀”,同時他在古石橋的中端,找到了春秋時“齊國和魯國分界線”,為古石橋又增添了一景,一腳踏齊魯,當你站在古石橋中心位置,向東望去,能看到泰安的八大景之一,“徂徠山晚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