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孟晚舟案實質上是加拿大的一次政治雜耍

2021-10-29由 馬立明副教授 發表于 歷史

1、孟晚舟案件已經審理結束,沒有當庭宣判。很明顯這個案件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司法案件,它已經是一個政治事件。

它的最終結果甚至跟案件的審理已經沒有多大關係。它只是一個走過場,披著司法的外衣。沒有當庭宣判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的,因為這個案件怎麼判,牽涉到太多法律以外的因素。

首先,孟女士的律師針對程式濫用提出了四個分支,分別為政治驅動、非法扣押、重大遺漏和錯誤陳述、違反習慣國際法。律師指出,因為法律程式的濫用,孟女士的憲法權利受到侵犯。這個抨擊是相當有力的。

其次,加拿大檢方的所謂“陳述”,依然令人昏昏欲睡,無非是將此前的內容重複了一遍。其實,這一堆所謂的“證據”,就是“欲加諸罪,何患無辭”。孟晚舟女士無疑是清白的,他們的法官也深知這一點。但是案件必須繼續下去,孟晚舟不可能那麼快重獲自由,與中國的博弈還在繼續。

加拿大不敢在這個時候宣佈裁決結果,恰恰就說明,加拿大的司法系統無法令人信服。他們的法官也不是法庭上的最高權威,在休庭之後,加拿大司法部門還得向政府部門請示,甚至還有看美國的眼色行事,然後才能做出最後的定奪。在這一刻,加拿大的法律失去了應有的尊嚴,我們也再次看到了加拿大炮製這場政治戲碼的醜態。在這樣的情況下,孟晚舟女士的回家之路依然漫長。

2、首先我認為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孟女士是清白的。但是變數也存在的,這個變數不是來自案件本身,而是來自國際政治上的細微變化。

法庭審理結束時,法官決定,10月21日舉行會議,商定宣佈判決結果的日期。為什麼選擇這個日期呢,法官顯然是希望把這個案件交由大選之後新上任的加拿大司法部長來處理。由於特魯多將加拿大大選提前進行,也就是今年9月底,這意味著加拿大國內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到時誰執政也是未知數。孟晚舟的案件,顯然不是法官能決定,甚至也不是司法部長說了算,而是要諮詢更高層。

至於會不會引渡到美國,從法律上說這種操作比較少見,但從政治上說,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畢竟美國才是這件事的主要推手。如果這事真的發生,估計中美之間的對話,火藥味又要更濃一點了。

3、國內民眾支援孟晚舟,這是顯而易見的。每個中國網民都能看出加拿大在惹事生非,以莫須有的方式來處罰孟晚舟,並透過這一方式打壓中國的華為。

環球時報發起的這個簽名活動,肯定會激起大量民眾的熱烈參與。這可以看到我們國家還是非常團結的、有凝聚力的。對於西方國家的種種手段,還是表現出堅決的反制。儘管我們中國依然是提倡對話和合作,希望全球各個國家加強互信,但在國際政治博弈越來越激烈的時刻,尤其是西方等國家對我們進行打壓的時候,一國人民必須有點這種氣節,有這種威勢。

4、加拿大大搞人質外交,這令人非常不齒。在打壓中國的活動中,加拿大充當了美國的馬前卒,希望透過這種方式獲得美國的信任,增加加拿大的國際地位。但可惜的是,美國將戰略重心放在了印太,更加垂青澳大利亞和印度。

因為在美國的外交佈局裡,中國的周邊國家,像澳大利亞和印度這樣的國家,具有更高的戰略意義,甚至連日本,在美國的戰略體系中,他的地位都高於加拿大。

加拿大是“欲當奴才而不得”,美國還看不上。

過去這些年,在孟晚舟的案件上,加拿大的所作所為,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跟著美國上躥下跳,狐假虎威,真是沒有主權國家的獨立可言。

加拿大口口聲聲說自己的法治國家,但是,我們需要提醒加拿大,請正視一下你們國家醜惡的殖民歷史:

在1831年至1996年間,加拿大寄宿學校體制強行將15萬名原住民兒童剝離原生家庭,這些兒童普遍曾遭受虐待、性侵與營養不良,不少還死於非命,這是實打實的“文化種族滅絕”。

對於自己的歷史都沒有勇氣面對,卻跟著美國的腳步,充當霸權主義的打手。希望加拿大新一屆政府能正視現實,早點結束這種低階的政治投機和雜耍,好好做個人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