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韓國發現清朝書信,將明朝百年公案推翻,引清軍入關者不是他

2021-10-25由 格雷談史 發表于 歷史

關於吳三桂,在歷史上最讓人熟知的則是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的故事。清代的吳偉業更是作詞:“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借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的悲歡離合,表達自己對明亡清興的複雜感情。

韓國發現清朝書信,將明朝百年公案推翻,引清軍入關者不是他

作為“衝冠一怒為紅顏”故事中的男主角,很多人對於吳三桂的印象是為愛痴狂的男子,卻不知道吳三桂也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一大梟雄。無論是在史書中還是後世之人的評價中,他都被認為是一個不忠不義反覆無常的小人,因為正是他放清軍入關,由此導致了明朝的覆滅。然而

在韓國卻發現了清朝時期的書信,這封書信將明朝百年公案推翻,當初引清軍入關者竟然不是他。

明朝後期,隨著小冰河時代的到來,可謂是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運動接連不斷,而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李自成。在李自成將要攻到北京的時候,崇禎皇帝下令召吳三桂迴歸,然而吳三桂剛到了玉田,李自成就已經攻陷北京,崇禎皇帝也自殺殉國。

韓國發現清朝書信,將明朝百年公案推翻,引清軍入關者不是他

在此之後,吳三桂原本計劃是投靠李自成的,但是結果卻聽聞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下搶走,於是一怒之下,吳三桂投靠了清軍,帶領清軍南下,隨後李自成大順政權敗亡,而

吳三桂也成為了清朝的平西王,後來在康熙十二年的時候,吳三桂再次的起兵發動叛亂,甚至於稱帝建國。

正是因為吳三桂在歷史上的反反覆覆,因此在史書的記載中甚至於朝鮮的史官都對於吳三桂評價極低。然而在明亡的過程中,有開城獻關的,有在投降之後殺害明朝宗室的,但是為什麼吳三桂相比起這些人而言,名聲更臭呢?

韓國發現清朝書信,將明朝百年公案推翻,引清軍入關者不是他

其實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使得吳三桂在歷史上人們對其感觀不好。

吳三桂在明,順,清三個政權之間的反覆,崇禎皇帝對其重用,結果他卻先投降李自成,後投降清朝,最後更是引清軍南下。

第二則是吳三桂對於南明永曆皇帝的趕盡殺絕,顯得

刻薄無情

,對於舊主太過狠辣。最後則是他背叛了明朝,最終卻又打著光復明朝的旗號發動叛亂,最後更是稱帝建國。

吳三桂所作的這三件事已經成為了一件百年公案,正是因為吳三桂的所作所為,使得後世之人深感恥辱,所以在對他的記載中,難免會加上許多的主觀色彩。然而事實上,在這幾件事,其實另有真相。

韓國發現清朝書信,將明朝百年公案推翻,引清軍入關者不是他

首先就是吳三桂究竟有沒有投降過李自成呢?在清朝康熙年間所記載的史書中,明確的記載了

吳三桂“委身於賊”

,這裡的賊值得就是李自成,看清朝的記載,其實吳三桂確實投靠過李自成,然而

在順治朝的史書中,記載的卻是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派人去招降吳三桂,但是吳三桂沒有同意。

為何同樣是清朝的史書,記載的卻不一樣呢?有兩種可能,一是因為順治朝時,考慮到吳三桂這位平西王的情感,因此故意將這段事情隱去,而另一種則是康熙因為吳三桂的反叛,將這段歷史進行了篡改。那麼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韓國發現清朝書信,將明朝百年公案推翻,引清軍入關者不是他

韓國儲存的一封書信意外地揭開了這個謎團。這封書信是清朝的大將軍尚善寫給前線的吳三桂的,在信中除了寫吳三桂手握重兵等等事情之外,還提到了這件事情,

在信中尚善寫到了吳三桂在明朝時期只是一個總兵,但是卻在明亡之後沒有投降,反而請兵滅賊,對於明朝可謂是非常的盡忠。

尚善可是平叛的總指揮,他沒有理由替吳三桂掩藏這段黑歷史,那麼尚善的書信也就說明吳三桂確實沒有投靠李自成。

在幾百年來,我們對於吳三桂獻關降清這件事大家應該是沒有異議的,但是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提出這個計策的其實並不是吳三桂,而是寧遠監軍童逵行。

韓國發現清朝書信,將明朝百年公案推翻,引清軍入關者不是他

在後來清朝的嘉獎名單中,童逵行正是因為這個計策提議被列為首功,

決定這個計策的則是總督王永吉,而吳三桂其實只是這個計策的施行者。

其實不管吳三桂究竟是不是這個計策的提出者,還有他究竟有沒有投靠李自成,都改變不了史書上以及人們對於他的評價。但是我們卻對於當初的那段歷史有了一個清楚的瞭解。

參考資料:

《圓圓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