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長平之戰和五國伐齊,哪一個對戰國格局影響更大呢?

2021-10-25由 NTU阿木 發表于 歷史

歷史從春秋時期進入戰國時期。這兩個時期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最明顯的就是戰爭。雖然春秋時期禮儀崩了,但大多數戰爭都有底線。首先,戰爭的規模往往很小。第二,很少有殘酷的戰爭來毀滅國家。獲勝的政黨更願意支援一個政權上臺。

長平之戰和五國伐齊,哪一個對戰國格局影響更大呢?

戰國時期的戰爭是以吞併為目的,幾萬,甚至幾十萬,沒有底線,比如著名的長平之戰,樂毅之戰。俗話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那麼兩場戰爭中哪一場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最大?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0年左右,天下形成了一強六弱的格局。

商鞅變法後近百年,秦、楚、魏、韓三鄰,幾乎被壓縮,沒有生存空間。楚國為了逃避秦國的軍事戰線,幾次遷都,魏國西半球幾乎失守,而韓國成為秦國的內大臣。傳統弱國不可怕。齊自五國斷絕後,一直殘廢。只有趙威脅秦,這是當時的背景。從某種角度來說,長平之戰的爆發是相當出人意料的,這原本是秦和韓國的事情。秦攻下野王,上黨郡頓時成了飛地。由於上黨郡得不到保障,韓國故作大方,送給秦國作為退兵的交換條件。但上黨郡守不願降秦,將上黨十七城讓與趙。趙程瀟欣喜若狂,派廉頗守上黨縣。秦、趙為什麼要爭奪上黨郡?這與其地緣政治有關。為了東進中原,秦國和趙國這裡就不細說了。

關東六國中,趙國是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國家。當然這主要是指軍事方面,經濟方面就大不一樣了。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繼續增兵,戰爭規模逐漸升級。最後秦國投入了60萬兵力,趙國也有45萬人,顯然演變成了一場傾國的戰爭。對於秦來說,戰場離家遠,後勤壓力相當大。但是趙不容易,要過太行山,雙方差得差不多。最後,趙軍因為後勤補給問題被迫上陣。結果他一戰戰敗,45萬人死亡。

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能力反抗秦。公元前284年左右,天下第二霸,即“東齊西秦”,齊國伐樂毅。五國征服齊的背景相當複雜。先說顏。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齊國與燕國幾百年來一直是世仇,尤其是在子亂的時候,齊國趁火打劫,差點吞併了燕國,就想報仇。此外,齊國南敗楚國,西敗關津魏、趙,再與韓、趙、魏共同征服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認輸。

不久,齊國又破富庶的宋國,疆域擴大一千多里,實力又增強,諸侯驚駭。在的帶領下,燕國與趙、韓、魏、秦聯合起來攻打齊國,為聯軍統帥。這是樂毅在歷史上的征服。短短几年,攻破齊七十餘城,只剩下即墨、莒安還在抵抗。雖然後來田單戰勝了燕軍,齊國得以恢復,但他已經沒有了稱霸天下的實力,成了三流弱國。縱觀這兩場戰爭,秦是最大的受益者。伐齊,使秦國擺脫了齊的威脅。從此沒有一個國家能與秦抗衡。

從某種角度來說,戰國時期樂毅伐齊打破均勢,天下形成一強六弱的格局。長平之戰使秦國消滅了趙國的有生力量,天下沒有一個國家能抵擋秦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