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聖旨不都是金黃色 開頭不都是“皇帝詔曰”

2021-10-18由 唯惟星辰 發表于 歷史

什麼是聖旨?聖旨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帝王佈告臣民、委任官吏、冊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諭外邦的一種專用的文書形式,起源於商周,規制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最後完善於明清。最初皇帝下達的命令不叫聖旨,有稱“命”、“令”、“政”。直到宋代,皇帝和大臣們才通稱帝令為“聖旨”。在書寫上,有的是皇帝親筆書寫,有的是當時的大書法家、大學士為皇帝代寫,而且文字嚴謹,幾乎達到了無可增刪的程度,其內容大多具有極為珍貴的史料價值。

提到聖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古裝電視劇中,常見宮廷太監手捧一卷金燦燦的皇綾,宣讀聖旨往往開頭念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然而,真實的聖旨都是金黃色的嗎?開頭都是“皇帝詔曰”嗎?

聖旨不都是金黃色 開頭不都是“皇帝詔曰”

據瞭解,聖旨是多色的,一道聖旨往往分段織成,每段的顏色還都不一樣;而聖旨上所寫的字,更是五顏六色,有紅色、黑色、藍色、綠色等很多種顏色。明清時期的聖旨,一般一至五品的官員用誥命授予;五品以下則用敕命授予。由於當年所授官員級別不同,所以頒發的誥命聖旨和敕命聖旨的顏色也不一樣。一般來說,五品以上官員所得到的聖旨,其色彩比較豐富,有三色、五色、七色等,即由三彩、五彩或七彩綾分段織成,看起來富麗堂皇。而五品以下的官員接到的聖旨,一般就是白綾所做。在清末時期,由於朝政腐敗、經濟衰落,誥命所用的材料也變得很差。

聖旨不都是金黃色 開頭不都是“皇帝詔曰”

明清的聖旨一般是寬31。5至33釐米、長2米至5米不等的綾錦絲織物。兩端置軸,軸連包首,包首連主體,兩軸對卷存放。宣旨時手將軸平端,上傾四十五度,邊放邊卷,即可緩緩展讀。目前他們發現最多彩的聖旨是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十五日的誥命,七彩綾,七色書寫。

在現代的古裝劇中,無論明清還是漢唐,在宣讀聖旨時大多是由太監宣讀,而且開頭常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樣的開頭並非準確。在已經展出的聖旨中可見,開頭大多為“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其中,“奉”字放第一行,“天承運”放第二行頂格,“皇帝制曰”放第三行。

聖旨不都是金黃色 開頭不都是“皇帝詔曰”

其實,聖旨在措辭方面會因具體的內容而採用不同的措辭,比如有“詔曰、制曰、敕曰”等多種,其中“詔曰”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佈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如皇帝嗣位、太子繼位等。其格式:起首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始,接敘詔告事由,最後以“佈告中外,鹹使聞知”或“佈告天下,鹹使聞知”結束。文尾書明下詔的年月日並加蓋“皇帝之寶”。而“制曰”則是皇帝的德音下達,類似於嘉獎令之類的。而“敕曰”是告誡的意思。皇帝在給官員加官晉爵的同時要警告你不要恃寵而驕。

那麼,聖旨是不是都以“奉天承運”開始呢?其實,採用“奉天承運”為聖旨,是從明代開始的。之前,在唐代皇帝的詔書中,多采用“門下”兩字,因為聖旨一般由當時的門下省稽核頒發,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聖旨,開頭語便是:“門下,天下之本……”也有用“朕紹膺駿命”等詞作開頭語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聖旨開頭語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八個字,以闡明天子的“正統”。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長生天,所以元朝時期的聖旨開頭語一律是“長生天氣力裡,大福廕護助裡,皇帝聖旨……”最早使用“奉天承運”作為聖旨開頭語的,則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剛當皇帝時愛用“參酌唐宋”,十多年後才換用“奉天承運”,之後就固定了下來。

聖旨不都是金黃色 開頭不都是“皇帝詔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