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2021-10-13由 千里草人 發表于 歷史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當成得臣帶著戰功回到楚國時,楚成王大悅,他的哥哥,當時楚國的第二把手令尹子文也是很高興。是的,這位自己很欣賞的弟弟,正茁壯成長,連續戰勝宋、陳兩國,都是成得臣為帥,眼下成得臣已然是楚國軍中人氣第一的將領了。

而幫助頓國復國,使成得臣在功勞簿上又多了一份大功。

於是這一次子文以年紀大了身體吃不消了為理由向楚成王提出辭呈,楚成王便答應了,因為令尹一職完全可以由成得臣接任了。

就在成得臣征討陳國時,晉國人抓住成得臣不在的機會,離開了楚國,到了秦國。晉國人的調虎離山之計獲得了成功,但那是權宜之舉。成得臣得勝歸來後擔任了楚國令尹的訊息傳到重耳的耳朵裡,他長嘆一聲:此人的存在,絕對是晉國的威脅。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歷史也證明了成得臣是令晉國人擔心害怕的主,甚至到後來,晉國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後,由於成得臣並未戰死,晉文公很緊張,他說,成得臣還在,晉國還不能慶祝勝利。直到成得臣自殺的訊息傳來,晉文公才大喜,才高調地召開慶功大會。這是後話。

楚成王重賞了成得臣。一員戰將,想要得到的最大獎賞便是帶領更多的部隊,在戰場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在楚成王的眼前的國際態勢圖裡,中原有很多地方,將成為由楚國點燃的戰場。成得臣同志,好好發揮你的能力吧。成得臣果不辱期望,在接下來的楚宋博弈中,成得臣展示了非凡的才能。

成得臣終於當上了楚國的令尹。我們知道,楚國的令尹,相當於封建王國裡的丞相,是楚國的第二把手,子文憑著自己的賢能與智慧,執掌楚國軍政大權二十七年,成為楚成王馳騁春秋江湖的股肱之臣。而成得臣,雖有軍功,但由於其個性上的缺陷,大家對此還是頗有微詞的。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成得臣默默承受著這些微詞,他知道,自己唯有透過不懈努力,才會讓大家心服口服。征伐陳國,恢復頓國後,他將全部心思用在了頓國都城的修建上。兩年裡,他從戰車上跳下來,一頭扎進轟轟烈烈的城市建設大潮裡,以治軍的手段來督工建設,終於完成了頓國都城修建這一浩大工程。

頓國人感恩無限,楚國人也開始對這位新任令尹刮目相看:嗯,我們的令尹大人,不光會摧毀一箇舊世界,也會建設一個新世界。

但是,還沒等成得臣歇口氣,忽然接到戰報,說秦晉兩國聯軍進犯楚國的附庸鄀國,楚王派軍救鄀失利,楚將被俘。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原來,公元前635年秋,秦穆公、晉文公伐鄀,鄀國是楚武王時收服的一個小國,哪有什麼戰鬥力?秦、晉那是兩個超級大國,長驅直入,鄀國緊急向楚國求援,楚成王派鬥克、屈禦寇率附近部隊救援,卻中計大敗,克、屈禦寇被俘。

成得臣大怒,親率楚軍揮師救援。成得臣的威名早已遠播江湖,秦穆公、晉文公聽說是成得臣親自率軍前來,居然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放棄已經攻佔的鄀國都城商密,搶了就跑。成得臣趕到商密城,聽說敵軍已遁,想想自己楚國曾經多麼禮待晉國現在的老大晉文公重耳,而重耳剛一當上國君便興兵來犯,這個江湖哪有什麼道義可講,唯有實力才是硬道理。

成得臣的心中,種下了對晉國的滿腔仇恨。鬥克是自己若敖氏家族的人,此番被秦國俘虜,對若敖氏家族來講也是一個恥辱。此番自己出兵,雖然鬥克未被救回,但連秦晉這樣的強敵對成得臣聞風而逃,楚軍收回了全部失地,由此可見成得臣之威名。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從這次秦晉聯後侵犯鄀國中,成得臣看到了楚國西北邊境的隱患。這些年,楚國一年圖謀中原,但北邊的晉國、西北的秦國、西邊的巴國和蜀國日漸強大,如果不加強鞏固國防,可能會有第二個鄀國之戰。

深謀遠慮,那是一員名將的戰略思維能力。成得臣向楚成王提出了加緊鞏固西部邊境的建議,具體是幹掉一個叫夔的小國,以阻斷巴蜀進犯之路。

楚成王立即令成得臣率軍征伐夔國。夔國也是一個小國,與楚國西部相接,一直以來,雖無主動侵犯過楚國,但卻對楚國有著深仇大恨似的,總是搞些陰謀,比如主動讓巴國透過夔國進犯楚國,楚文王時巴國便過境夔國洗劫了楚國一次,害得楚文王親征卻大敗而回,最後死在回楚都的路上。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成得臣大軍一路向西,包圍了夔都。夔國老大不服,質問楚軍為何討伐夔國,成得臣心裡暗笑:老子就是想要滅了你,你問那麼多做什麼?但嘴上卻給出了一個理由:因為你們夔國居然不祭祀祝融與鬻熊。

夔國不祭祀祝融與鬻熊居然成了楚軍發動滅夔戰爭的理由,這還真是沒有天理了。其實,成得臣所講的倒也並非蝦扯蛋。原來,夔國與楚國本是同根,大家都是羋姓熊氏,這便有了共同的始祖,而楚國的始祖是祝融與鬻熊,既然你夔國連祖先都不敬了,那就去死吧。

這當然是楚國的一個理由,楚國為了長遠計,必須加強西線國防,夔國這根刺必須拔除。而史料關於楚國滅夔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當時夔國老大聽成得臣說是因為這個理由,更加忿忿不平。

夔君對成得臣說:“我們確實不想祭祀祝融與鬻熊,那是因為我們夔國的先人熊摯本就是楚王,但祝融和鬻熊不保佑他,他生了病不得已離開楚都,流浪到了夔地,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既然祝融和鬻熊不能佑護我的先人,我們夔國為何還要祭祀他們呢?”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史料記載,夔國最早的國君熊摯原本是楚國的國君,在位期間得了瘟疫。為了不傳染給自己的子民,熊摯將君位讓給了兄弟,自己孤身一人離開楚國,來到了夔地深山老林。但他最終並沒有因病而亡,而是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但楚國根本不想邀請他回去繼續當國君,他便生活在夔地,憑著個人魅力和能力,將夔地人民團結到自己身邊,建立了夔國。

因為這個原因,夔國人對楚國人向來沒有什麼好感。而這一次夔國國君反駁成得臣的話,成為了夔國反抗楚國侵略者的最出彩表現,因為戰爭不是靠嘴皮子的,實力決定了一切。成得臣也不再多話,帥旗一舉,夔國就死了。

許多史料將夔國定性為子爵之國,那這個爵位又是誰封的呢?肯定不是周天子,那一定是楚王封的,因為唯有王才可以分封。對於楚國來講,他連王都是自封的,對他的屬地或者勢力範圍,一般實施的便是設縣或者封國兩種。而楚王正式稱王應從楚武王算起,這樣一來,夔國的歷史其實不長。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公元前634年,短命的夔國從此消失於春秋江湖,但夔國還是給中華人文歷史留下了很多寶貝。比如秭歸便是古夔國的都城,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

而在中華神話裡,夔是古代一種神獸,生於東海,形狀似青牛,無角獨腿,每次出現,必攜狂風暴雨,全身光芒耀,吼聲如雷。傳說,黃帝曾捕得一頭夔牛,以其皮製鼓,以其骨制槌,堪稱古今中外最厲害的戰鼓,據傳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敵軍聞之喪膽。

據說黃帝在後來大戰蚩尤時,便用了八十面夔鼓,齊鼓時整個戰場地動山搖,己方士兵士氣頓時高漲,而敵兵卻神魂顛倒,終獲大勝。所以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

楚成王(17)吞滅夔國

歡迎繼續關注《璀璨春秋——楚國篇》,作者千里草人(董旭亮)。圖片部分來自網路,謝作者原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