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史丨用中國道與術的觀點,來看歐洲工業革命的原因

2021-10-08由 艾迪藍波 發表于 歷史

在《孫子兵法》中決定勝負的有“道、天、地、將、法”五大因素,“道”獨排第一。在“道”之外,兵法權謀中更多的則是“術”的東西,集中在具體操作層面上,並且帶很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我們也常常能在生活中遇到“道”與“術”的辯證,就像有些領導選人才看重人品,有些領導則看重能力一樣,各有所取,不能一概而論。

其實七百年前的歐洲大陸,在社會變革中,也出現了道在術前的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

歷史丨用中國道與術的觀點,來看歐洲工業革命的原因

不戰而屈人之兵——孫武

道——文藝復興

從但丁和薄伽丘算起,距今大約是七百年,而這也是大部分學者認為的歐洲近代文明開端。如果將此時的科技成就與工業革命之後的科技成就相比,單從數量而言,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是,這個時間段的科技成就,卻是現在中學生必修的,是邁向高等學府的必要知識儲備,同時也是工業革命的必要基石。

這裡必須得提一個大家熟知的數學家,笛卡爾。我們大部分人對笛卡爾的認識是透過他發明的解析幾何(中學知識),而之後牛頓與萊布尼茨的微積分就是建立在解析幾何的基礎上的。笛卡兒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在他之前有伽利略和開普勒,在他後面有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牛頓、哈雷(Edmond Halley,1656—1742)和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等人。笛卡兒從前人的工作中總結出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對後來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深遠,直到今天對科研仍有指導意義。我們常說,在科學上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你也可以說是胡適提出來,和我爭,你就贏了),“懷疑是智慧的源頭”,這些論點都出自笛卡兒。

歷史丨用中國道與術的觀點,來看歐洲工業革命的原因

笛卡爾

笛卡兒在他著名的《方法論》(Discourse on the method)一書中揭示了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的普適方法,並把它概括成4個步驟。

第一,不盲從,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對一個命題要根據自己的判斷,確定有無可疑之處,只有那些沒有任何可疑之處的命題才是真理。這就是笛卡兒著名的“懷疑一切”觀點的含義。不管什麼權威的結論,只要沒有經過自己的研究,都可以懷疑。例如亞里士多德曾說,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速度快,但事實並非如此。

第二,對於複雜的問題,儘量分解為多個簡單的小問題來研究,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分析,或者說化繁為簡、化整為零。

第三,解決這些小問題時,應該按照先易後難的次序,逐步解決。

第四,解決每個小問題之後,再綜合起來,看看是否徹底解決了原來的問題。

這便是笛卡爾提出的“道”,笛卡兒將科學發展的規律總結為:(1)提出問題;(2)進行實驗;(3)從實驗中得到結論並解釋;(4)將結論推廣並且普遍化;(5)在實踐中找出新的問題。如此迴圈往復。

術——工業革命

歷史丨用中國道與術的觀點,來看歐洲工業革命的原因

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或者更準確地說,源於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本質是一次動力的革命,採用機械動力取代人力和畜力製造商品。在工業革命之前,手工業發展的瓶頸就是動力不足,要多製造商品,就需要多僱人,而人能夠提供的動力是有限的,從土地中解脫的人數也是有限的。因此,工業發展非常緩慢,工業商品總是供不應求。工業革命解決了動力問題,工人所提供的不再是簡單的勞力,而是技能,在機器的幫助下,一個人能夠抵得上過去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這就使得生產效率劇增,同時也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商品供大於求的情況。

這是一次基於文藝復興之後,對“道”的全面釋放,技術的進步是工業革命的核心,這其中的研究方法,依託的正是此前文藝復興之後,思想文化的積累,為工業革命的“術”提供了方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