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故事:乾隆禪位的驚天內幕

2021-10-04由 老西巴噠巴 發表于 歷史

25歲的乾隆皇帝在繼位時,為表示對祖父康熙的尊敬,曾對天發誓,自己當皇帝絕不能超過祖父康熙在位的61年。那時,不要說別人,就是連乾隆也沒有當真,因為自古以來,能夠在皇帝位子上呆60年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一眨眼的工夫,60年過去了,八十多歲的乾隆皇帝依然是耳聰目明,精神矍鑠,可由於自己有言在先,不兌現的話,必定成為人們的笑柄。雖說是當了這麼多年皇帝,要將這權力移交給兒子,乾隆還是戀戀不捨,眼看著離“交權”的日子越來越近,乾隆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故事:乾隆禪位的驚天內幕

乾隆皇帝

乾隆的心思,瞞得了別人,瞞不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最會察言觀色的和珅。這和珅終日與乾隆相伴,就好像是皇帝肚子裡的一條蛔蟲,乾隆的一舉一動,和珅自然心領神會,於是他絞盡腦汁,給乾隆想出了個主意。

讓位大典的儀式終於開始了。先是皇太子率王公大臣恭賀乾隆皇帝榮升太上皇,接受朝拜後,乾隆親手攙著皇太子走向帝王寶座。按照事前設定的禮儀,乾隆皇帝這時應將皇上隨身攜帶的傳國玉璽,親手授予新皇帝,這也是讓位大典上的重頭戲。可乾隆根本沒有這個意思,只是冠冕堂皇地勸勉了大臣幾句,竟徑直回宮安歇去了。

故事:乾隆禪位的驚天內幕

要知道,傳國玉璽不僅是皇帝合法身份的證明,也是權力的象徵啊。乾隆的這一舉動,顯然是告訴大臣們,自己雖然成了太上皇,依然是這個王國的主宰!可是這樣一來,不僅違背了他當年“交出皇權,頤養天年”的承諾,而且也不合朝廷禮制啊。

太和殿亂成一鍋粥!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再看看龍椅上的嘉慶皇帝,簡直就像是坐在針氈上一般。

就在這時,擔任大典禮儀官的紀曉嵐急中生智,挺身而出高聲叫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滿朝文武這才跟在紀曉嵐的後面,向新皇帝行起三叩九拜之禮。

“吾皇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山萬萬山!”這個像破鑼一樣的聲音在山呼萬歲聲中,顯得格外刺耳!眾大臣一看,原來是劉墉。

故事:乾隆禪位的驚天內幕

和珅忙拉劉墉的衣服,不拉還好,這一拉,劉墉又是一嗓子:“皇上萬山萬萬山!”

朝賀一結束,這和珅就一路小跑去了乾隆那兒,把劉墉在朝賀時的表現,添油加醋地彙報了一番。乾隆一聽,百思不得其解,立即宣旨,讓劉墉和紀曉嵐進見,想看看這劉墉的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兩人進來,叩頭道:“太上皇萬歲萬萬歲!”

乾隆把臉一沉,問劉墉:“為何不喊‘太上皇萬山萬萬山’呢?”

劉墉不緊不慢地說:“奴才不敢!剛才在大殿上朝賀新皇上,奴才確實是喊了‘萬山萬萬山’,那是因為新皇帝他無夕(璽)啊。”

乾隆一聽,好你個劉墉!原來是在這兒等著我呢。正要大發一通脾氣,又一想,是自己不傳玉璽,有錯在先,竟一時不知如何開口回答劉墉,就拿眼睛瞟和珅,那意思是說“這主意是你出的,趕快出來替我說話吧”。

和珅何等聰明,馬上站出來說:“臣斗膽猜想皇上的意思,是放心不下國家社稷。再說皇上龍體康健,等上個十年八年的,再傳玉璽也不遲,這也是為天下黎民百姓著想啊!”

和珅這麼一說,乾隆又得意了:“還是和珅理解朕啊。傳國玉璽就暫時留在朕這兒,此事不用再議!你們退下吧。”

劉墉磕頭如搗蒜:“不可,太上皇,此事萬萬使不得!容臣子再進一言:太上皇既是讓位,卻又不將玉璽傳給皇上,皇上有名無實,讓位一事不就成了兒戲!”

乾隆聞言,勃然大怒:“大膽的劉墉!你以為朕做了太上皇,就殺不了你了嗎?來人哪!將劉墉拉出午門,斬首示眾。”

門外進來兩名衛士,不由分說就要將劉墉拖出去。

乾隆這兒呢,其實話一出口,他就後悔了。一是殺人也得看個時候,今天是什麼日子?是太上皇和皇帝兩人大喜的日子啊,動殺戒,顯然不合時宜;二是自己傳位而不傳玉璽的做法,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劉墉又是世代忠良,後人追究起劉墉的死因來,對自己不利啊。原來這個乾隆,不僅好面子,還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聲。

要是這時有人出面喊一聲“刀下留人”,乾隆可就有臺階下了。可是今天這卻沒人吭聲,和珅與劉墉一向不合,不出面講情,還說得過去。怎麼紀曉嵐也是低著頭,像個沒事人一樣?乾隆覺得奇怪,往日自己殺人,紀曉嵐總是帶頭求情,更何況今天殺的還是劉墉呢!可自己是金口玉言啊,怎麼辦?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又給和珅使了個眼色。

和珅這時心裡正美著呢,劉墉啊劉墉,你也有今天!可一看乾隆遞過來的眼神,沒辦法,只得出面阻攔:“且慢!皇上息怒,今天是大喜之日,不宜動刀啊。”

“依你之見呢?”乾隆問。

和珅眼珠一轉,今天說啥也不能便宜了這劉墉,於是說道:“劉墉以下犯上,罪不可恕。以臣之見,讓他自裁吧!”

乾隆一聽,這不還是要劉墉的命嘛!再看紀曉嵐,還是耷拉著個腦袋。乾隆心裡說道:劉墉啊劉墉,今天不是我非要殺你,我也是沒有辦法了。你要恨得話,就恨和珅和紀曉嵐去吧!一咬牙說:“劉墉聽著,回家自裁去吧。”

劉墉跪地謝恩,退了出去。

處置完劉墉,乾隆看看旁邊一言不發的紀曉嵐,故作輕鬆地問道:“紀先生,往日能言善辯,出口成章的本事哪裡去了?是不是今天出門沒帶嘴啊!莫非你也以為,傳國玉璽不該留在朕的身邊嗎?抬起頭來,回朕的話!”

紀曉嵐一抬頭,乾隆不由地吃了一驚:紀曉嵐的嘴上竟繫著一塊布條!

聽到皇帝叫他,紀曉嵐趕忙解下布條,跪下說:“臣不敢,太上皇所言極是!不過,臣另外有一件十萬火急的事情要請示太上皇。”

乾隆心想,這紀曉嵐還算識相,於是點點頭。

“請太上皇擬旨,讓和大人從內務府拿出十萬丈綢緞,分給天下百姓!”紀曉嵐說道,“老百姓都知道太上皇登基時的諾言,現在又不傳玉璽給新皇帝,明事理的人,知道這是替天下社稷著想;愚鈍的人,還以為是太上皇迷戀皇權呢!這樣口口相傳,難免會玷汙了太上皇執掌朝廷60年的好名聲。所以我請太上皇賜給每個百姓一條兩寸寬的綢緞,隨後再下一條聖旨,讓他們蒙在嘴上,這樣可保太上皇威名,萬無一失!臣剛才先試驗了一下,這個辦法還真靈驗呢。”

沒等紀曉嵐說完,乾隆一擺手:“別說了!”乾隆畢竟是乾隆,低頭想了想,自己今天這事確實辦得不怎麼樣,於是掏出玉璽說道:“都怪朕考慮不周。紀先生,你就代朕將玉璽送給當今皇上吧。”

故事:乾隆禪位的驚天內幕

乾隆一發話,紀曉嵐嚇得面如土色。這玉璽不比別的,那是皇上隨身攜帶的寶物,除了皇上,任何人都不能碰啊!紀曉嵐心裡明白,乾隆不願意露臉,是怕丟面子,說道:“太上皇隨身攜帶玉璽60年了,一時疏忽,忘記授予新皇上,也是合情合理的呀。如果太上皇另擇吉日,將玉璽親手傳給皇上,天下百姓自然會稱頌太上皇的胸襟寬博,不愧為一代聖明之主!”

聽紀曉嵐這麼一說,乾隆又面露喜色。

紀曉嵐見大事已成,剛要起身告退。

“慢著!紀曉嵐,你可知罪?”不料乾隆突然將臉一翻,“劉墉與你同朝為官,你卻裝聾作啞,不加阻攔,致使朕不僅失去一忠良精幹之才,還將有汙於朕的名聲!讓朕何以面對天下?”

紀曉嵐忙上前辯解:“太上皇容稟。如果我沒有聽錯的話,太上皇剛才是讓他自裁。依臣的理解,自裁嘛,就是自己裁決是死還是活。太上皇請放寬心,像劉墉那麼聰明的人,他怎麼會選擇去死呢!”

乾隆一聽,像是搬走堵在心口的一大塊石頭,哈哈大笑:“原來你們兩個,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在朕的面前演戲呢!不過,朕今天不怪你們,你們是忠心為國啊。不像某些人,淨給朕出餿主意!”說完狠狠地瞪了和珅一眼。和珅像秋天的茄子一樣,耷拉著腦袋,心想:這下玩完了,老皇帝面前沒落下個好,還得罪了新皇帝!這也就是嘉慶日後為什麼拿和珅開刀的原因之一。

數天後,乾隆再次踏上龍庭,親手將傳國玉璽交到兒子的手上,面對滿朝文武,自嘲道:“朕竟然忘了儀式上這個重要的環節,看來朕……朕真得是老了。”站在群臣中的劉墉和紀曉嵐,不由地相對而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