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我為什麼放棄了楓葉卡?

2021-09-30由 大蔥不離醬 發表于 歷史

應該說,我從來就沒有移民的意思。

2004年底,女兒出生,孩兒她娘就此辭職在家專職帶娃。也許是隻跟孩子玩有些無聊吧,孩兒她娘從來都是個閒不住的人,於是就想琢磨點兒事兒,啥事兒呢?備考雅思,試試移民吧。移哪兒呢?我在加拿大有幾個同學,好歹去了之後有個照應,就它了。是,美國同學更多,但是據說一個是移民更難辦,還有一個就是聽說福利不如加拿大。畢竟有誰移民是光想著去給對方做貢獻的?還不是因為有高福利的誘惑!

徵求我的意見,我說“我不反對,但我也不支援,各種考試別指望我,但是需要配偶籤個字之類的小事兒我還是可以舉一下手的。

我原本是想這事兒沒戲,沒想到孩兒她娘還真是能幹,三十好幾的人愣是帶著娃沒多久就拿下了雅思!我們選擇的是技術移民,剩下的好像就僅僅是履行手續的問題了,林林總總的材料提交齊備好像花了有那麼幾個月的時間吧。當時為了快捷,好像是透過香港的加方辦事處提交的材料。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也忘記等了多久了,等到我們都覺得是沒戲了的時候,忽然收到一封來自海外信函,大意是說:”移民函(忘記是啥函了)發出後,一直沒有收到你們的回覆,那就預設您不想移民了。“

這是從何說起?我們壓根兒就沒有收到何信件啊(估計是透過香港遞交,回來的信件也是透過香港中轉,中間出什麼問題了),於是趕緊Email移民局解釋。還不錯,有過幾個月拿到了移民紙,這好像都已經是2012年前後的事兒了。

拿到移民紙後其實反而有了些猶豫,真的撇家舍業嗎?畢竟大多數的親朋好友可都在國內呢,再說把這一屋子家當處理了重新去加國安家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啊。

左思右想,家裡先不動,人先過去看看唄,權當旅遊了。

首次登陸加拿大是在2013年夏天,待了大概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住在多倫多郊區的同學家裡,並且趁著這倆月的時間,順利地拿到了加拿大的駕照(很多人都說加拿大駕照難拿,其實對於老司機來說並沒有多大的障礙)。

大概花了幾天的時間辦理各種新移民的手續,其他時間就開著車在加拿大東部到處轉。也跟著旅行團去西部卡爾加里、班芙看了看,怎麼說呢?如果說人生僅僅是玩,那麼這地兒還真是不錯,至少人少啊,去到哪個景點都不怎麼用排隊。

加拿大的同學、朋友都很忙,忙得只能在週末有點兒時間聚一聚。他們的生活在我看起來規律得有點兒嚇人,上下班回家做飯睡覺第二天週而復始,週末當然會多彩一些,大約就是各種遊玩吧。

也許這麼規律的加拿大讓計劃變得很容易,各種行動無不先行計劃好,我們同學差不多今年我們還沒回國呢就問我們明年啥時候來?他們好計劃休假時間陪我們一同出遊。我當時都有點兒驚呆了,橫不過一週的活動,需要這麼大的提前量嗎?

第一次坐火車去渥太華就見識到了“計劃”的力量:當時在網上訂多倫多到渥太華的火車票比如說是50塊(記不得了,只能提供一個大概的估算),因為我在國內已經習慣了現場買票(當年12306好像還沒有吧?),我也不想在異國的網上留下太多的信用卡痕跡,所以我決定不預訂,現場買就完了。

當天到了火車站,到視窗一問價格簡直驚呆了!“怎麼要一百好幾(我只記得是網上預訂的兩三倍價格)?不是隻要50塊嗎?”

窗口裡的黑大姐很和藹:“那是網上預訂的價格。”不過顯然她也覺得這個票價有點兒過分,就提示我們:“你們有沒有什麼優惠渠道?例如你們公司可能會有優惠協議的。”

當然沒有!我還剛來呢,哪來的什麼公司!黑大姐可能也覺得過意不去,自己從兜裡掏出一張什麼卡來,說道:“我用我自己的優惠卡幫你們買吧,否則太貴了。”即便這樣,也比網上的價格高出不少,當然,對人家“Thanks a lot!”咱還是忘不了的。

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計劃”的重要性,不過提前安排一年之後的出行計劃是不是有點兒太早了?反過來說,輕易能計劃到一年之後是不是也說明這個生活也太有規律可循了?

不過第一次加國之行還是很快樂的,畢竟這倆月的時間裡,也沒有想著去找一份工,大多時間還是走走看看,作為一個遊客身份,除了花錢之外,其他的都挺好。就是玩嘛,對吧?

其實第二次、第三次去加拿大也沒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兒。期間不僅僅遊逛加拿大,我們還開車從加拿大去了美東。但是,一次次的遊歷,卻漸漸地打消了我們移民的決心。

只講一件對我觸動比較大的事兒吧。

我有一個同學,早年間移民多倫多,估計異國婚姻並不那麼容易成就,所以他媳婦兒還是趁假期回老家踅摸的。女孩兒比他小不了幾歲,但是看起來確實很青春靚麗,同學以配偶團聚的方式幫媳婦兒申請移民,然後送到多倫多大學繼續深造。我第一次去多倫多的時候才見了他媳婦第一面,當時給我的感覺不太好跟人說,就是我覺得這個媳婦兒以他普通移民的身份來說可能養不住,但是老祖宗有訓,怎麼能嚼這種舌頭!

可惜不幸被我猜中,最後一次去加拿大時,恰逢倆人正在鬧離婚。起因是什麼呢,就是女人多大畢業後立馬兒搭上了一個白人!倆人偷偷摸摸有些日子之後才被同學發現,如何的火冒三丈就不用說了。

兩口子如果女的年輕貌美,平常過日子男方得有多麼的體貼照顧想必各位看官比我還清楚,我就不用描述了。用我同學的話來說,就是自己四年來辛辛苦苦、小心翼翼地伺候,供她上學、照顧她生活、將養她的身體(女方好像自幼身子骨弱),沒想到到頭來還是為他人做了嫁衣。尤其鬱悶的是,儘管他仍在按揭的房子還是老家人幫付的首付,女方一個子兒沒掏,但是按照當地法律我這哥們兒還是要分給它媳婦兒一半!

當然這不是重點,人家的法律如何論處都不好說三道四,我主要是想說我這哥們那一段時間痛苦到不能自已,半個月的時間就消瘦到脫形。我看他的狀態實在是不忍心,就勸他“回國待一段時間吧,權當療傷了”。

他的回答才讓我出乎意料:“不行啊,沒假了。萬一請個假回來丟了工作就什麼都沒有了。”

對,這才是問題。工作!其實這也是我擔心的。

應該來說,在加拿大,只要你有一份正經工作,哪怕一家只有一個人工作,維持生計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彼時的加拿大工作並不好找,普通人要找個像樣的工作更加需要碰運氣。有了工作之後才有人給你交保險,你也才有收入去還貸,就是說你一切的一切才能維持運轉。

我們知道歐美髮達國家大多數人都是不怎麼喜歡積蓄的,平常靠信用卡寅吃卯糧。國內人失業之後憑積蓄支撐個三年五年的應該問題不大,至多生活質量有所下降罷了。但是在加拿大可能就是不可想象的,我這個同學想買一個好一點兒三五百加幣的傢俱都說要等攢夠錢之後,你可以想見他兜裡有多少盈餘吧?

我沒法看見我會比他有更好的工作,甚至對於四十來歲的我來說,能不能找到工作都是個問題。那麼去加拿大幹嘛?靠福利嗎?據說靠福利也餓不死,但也僅僅是餓不死而已,就不能再奢望生活質量之類的東西了。

我北京有個同事跟我有差不多的顧慮,他媳婦兒去美國讀博後留美。他去探親,媳婦兒明確告訴他:“你來之後不能全指望我,你得去工作!”

這哥們兒回來後跟我說:“哥,你說我去幹什麼?去給人家切雞去嗎?(他考察了一段時間,認為他只能去當地肉食廠打Labor工)我在國內好歹我還是一白領,我去美國給人切雞?姥姥!”所以與媳婦兒一刀兩斷,這趟美國之行也就算是他前些年供養媳婦兒的回報了。

我媳婦兒原本想移民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當年的霧霾,全國哪兒哪兒都不省心,國外的空氣質量當年遠勝國內。可後面幾年經過治理,國內的空氣質量穩步提升,尤其是南方的城市。每每走在深圳灣畔的步道上,媳婦兒就感慨:“現在的空氣質量真不比加拿大差多少!”

當然還是有人譏笑我傻,不該放棄很多人想要卻得不到的楓葉卡。但是怎麼說呢,人跟人不一樣,你也許血氣方剛,扔哪兒都能茁壯成長。我這個年紀,再要從頭折騰,說實話有些力不從心,再說,我也丟不下家裡的親戚朋友。更重要的是,國內這些年的發展非常迅速,與國外的差距正越來越小,國內社會發展的紅利和國外的福利孰輕孰重是不是也是也要好好考慮一下?估計這也是越累越多的留學生回國的原因吧?

這年頭我們真的還有必要千里迢迢、背井離鄉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