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2022-11-21由 兵器大百科 發表于 歷史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對於T-64坦克,有些人的印象都是他是一款失敗的坦克。因為失敗,所以蘇聯才研發T-72 ,所以T-64才不常亮相。對T-64坦克的這類印象大多得"歸功"於早期的西方資料,由於蘇聯對於這款坦克的實力保密到家,就連亮相次數都不多,加上又不外銷他國,讓很多人有他是一款失敗坦克的錯覺。

對於1970到190年代的西方世界, T-64可說”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隨著冷戰的落幕,人們終於能夠一窺這款神秘的坦克……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T-64的研發最早可以追溯到朝鮮半島遍地烽火的1951年,莫洛佐夫設計局首席設計師帶領著一批工程師開始了obyekt 430(430計劃,或430工程,下文稱430計劃)。

430計劃在1958年開花結果,推出了四輛劃時代的原型車,他們的變速箱分別安裝在兩側,只使用了約T-54引擎艙一半的空間,捨棄了克里斯帝懸吊系統,改用扭力杆懸吊系統,加上在三對路輪裝上了液器懸掛裝置,依舊沿用T-55的100mm炮,原先預定的複合裝甲因趕工時間而未使用,只用了三層軋質裝甲。

430計劃與當時已經服役的T-55相比,並沒有讓蘇聯陸軍耗費巨資採購的優勢。也不足以進入生產階段。因此,莫洛佐夫設計局並未將這款約三十六噸的中型坦克投入量產。

然而,他的改良潛力不容忽視,莫洛佐夫設計局以此為基礎,展開了衍生出T-64坦克的obyekt 432計劃。

432計劃繼承了430計劃中表現出來的革命性設計,與T-62一樣使用了一門口徑為115毫米的坦克炮,但型號為D-68 。

432計劃是蘇聯坦克第一次使用自動填裝機設計。

而蘇聯如火如荼的展開新坦克的研發時,西方世界也沒閒下來,甚至搶先蘇聯一步,推出了配備L7 105mm線膛炮的百夫長、 M60等坦克。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蘇聯情報單位驚愕地發現,這門由英國皇家兵工廠所研發的新型主炮威力超乎他們的想像。為應對這款新型主炮, 432計劃採用了複合裝甲技術。,一種在兩層軋製鋼板間夾上鋁合金的裝甲就此誕生。

因將三層軋質鋼板換為中間夾有鋁合金的複合裝甲, 432計劃的樣車重量,從初期的三十噸上升到後期的三十四噸,重量雖有提升,但與其前身430計劃相比,減少了兩頓的重量,加上配合該計劃研發的5TDF柴油引擎,擁有700匹馬力, 432計劃的產品保有十分優異的機動性,可和BMP履帶式步兵坦克系列同時推進。

432計劃的最終樣車在1962年九月份製造出來,1963年十月左右開始量產,到了1966年12月底, 432計劃產品進入蘇聯部隊服役,次年初,也就是1967年1月2日,蘇聯軍方正式賦予該車T-64的正式編號。

432計劃曾經嘗試性地使用渦輪燃氣引擎,然而渦輪燃氣引擎的不可靠,以及難以維修的事實。設計師們最終放棄了這項大膽的設計。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T-64第一次被西方情報人員發現是在1970年的一次演習,此次演習中T-64首次公開上陣,外型緊緻小巧的T-64印證了1970年代初,西方世界首次觀察到T-62時的猜想:蘇聯除了T-62外,還同時進行著另一個研發專案。

西方情報人員的猜想是正確的,他們慢慢的開始瞭解這款被他們稱之為M1970的新式坦克,擁有新的火炮、防禦力提升的裝甲以及動力提升的引擎。

一如同時代西方世界做出的許多判斷,這次資料中西方世界也高估了M1970 ,認為手邊沒有任何一款坦克能與M1970相比,也意外得促使西方世界坦克的研發加速。

然而,隨後蘇聯開始大量釋出與T-64做為高低搭配的T-72坦克相關資訊混淆視聽,西方世界開始誤認「M1970」是T-72的早期型,對於T-72開始深入研究。

事實上,西方稱為M1970的坦克是T-64的早期生產型,當他們因”M1970”震驚時,蘇聯已經展開了T-64的下一波改良計劃,被賦予T-64A的obyekt 434,434計劃。

434計劃在T-64開始生產後,莫洛托夫設計局便開始了T-64坦克的改良,最明顯的改良為把主炮從115mm U-5TS炮更換為其口徑放大版的125mmD-81T滑膛炮。

因更換了更大口徑的主炮,炮彈放置需要更大的空間, 434計劃為了空出空間放置更大口徑的炮彈以達蘇聯軍方的標準,沿用了T-64上頭的自動填裝機,原先填裝手的位置被用以做為炮彈放置的空間。

434計劃配備了6ETs10自動填裝機,最大填裝速度一分鐘可以填裝八次,與人力填裝速度相比相差不遠。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當然,自動填裝機也非百利無一害,為了節省空間,蘇制的坦克往往將彈藥擺在成員艙中,使得彈藥誘爆發生在蘇制坦克上是家常便飯;炮彈的擺列方式為直立而非水平,這讓自動填裝的過程需要更多的時間,要是遇到了自動填裝機報銷、非得人工填裝時,還得將彈丸與藥筒組裝起來再送入炮膛,使得手動填裝得花費極長的時間,甚至可以說,當戰場上一輛T-64的自動填裝機一壞掉,該車有十分高的機率被擊毀。

同時, 434計劃車配備了炮塔穩定用的2E23穩定器、 TPD-2-1瞄準鏡,與讓夜戰能力大增的TPN-1-43A紅外線夜視潛望鏡。

434計劃的產品用的不再只是陽春的鋁合金複合裝甲,而在兩層軋質鋼板間夾了諸如陶瓷裝甲、玻璃纖維等材料,大幅提升防禦力。

434計劃在T-64量產六百輛後正式投入量產,並被賦予T-64A的軍用編號。

T-64A在投產三年後又展開一波改良工作,主要更換了射控系統、補強夜戰能力、加裝反地雷裝置。

1973年推出指揮型的T-64AK ,該車無防空機槍,並且加裝了一具大型無線電,天線最長可延展至十公尺。

1976年, T-64A更換主炮、自動填裝機、夜視系統等配備,到了1980年T-64B開始量產後停產。

停產的T-64A直至1985年仍繼續改良,1985年推出的是加裝了反應裝甲的T-64A ,射控系統自然是持續更換。

而六百輛T-64也在1977年到1981年間進行了效能升級,升級到T-64A標準的T-64被稱為T-64R 。

西方情報員第一次發現自己錯估了" M-1970 ",是在1976年時,蘇聯駐東德的精銳裝甲兵團裡,大量的出現了T-64A 。

集蘇聯最強的火力與裝甲技術於一身的T-64A迅速的引起北約恐慌,直到豹二進入西德陸軍服役以前,T-64A恐懼症始終纏著北約盟國,尤其是國土可能會被丟核彈的西德。

縱觀T-64的發展歷程, T-64的每一款型號出來時,莫洛托夫設計局便已著手設計下一型號, T-64A的後繼者: T-64B在1972年便在476計劃與447計劃兩計劃的基礎上展開了研發,代號447A計劃。

476計劃式改為安裝一千匹馬力的6TD發動機, 447計劃則是更新射控系統,使T-64擁有發射炮射飛彈的能力。

兩計劃合而為一的447A計劃在1970年代完成,並且進入部隊服役。

T-64B擁有嶄新的2A46M主炮,可發射9K112無線電導引炮射飛彈,導引系統安裝在車長指揮塔前方。

T-64本身就要價不斐,俱備發射9K112炮射飛彈能力的T-64B更是貴到讓蘇聯軍方捶心肝,只好推出一款無發射炮射飛彈能力的T-64B1 ,兩者的零件共通性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T-64B系列在1976年開始進行實驗性的武裝升級,在火力、射控系統方面再度大幅提升,一九七九年, 6TD發動機大量應用在T-64族繫上頭,改用此款發動機的T-64系列在其編號後增加一個" M "字以茲識別,如T-64BM即為換裝6TD發動機的T-64B 。

1985年1月15日,完全升級過後的T-64B系列終於得到蘇聯聯軍方認可,加入了赤色鋼鐵洪流的行列。

當T-64B在1985年五一勞動節的蘇聯閱兵大點公開時,西方世界再次感到震驚。

在T-80公開時,所有人都認為T-64不再生產,出乎西方評論家們意料的是, T-64不但仍在生產,還推出了T-64B的改良型。

不過, T-64B也成為了T-64系列的最後一個衍生型。

T-64的服役生涯中一直擔綱著前蘇聯禁衛軍的角色,只有前蘇聯本國使用,前蘇聯解體後,則分散到了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國手上。並不像其高低搭配的夥伴: T-72一樣大量外銷他國。

裝載高爆反應裝甲的T-64BM,反應裝甲雖讓T-64在戰爭中更容易生存下來,。

車臣戰爭中的戰術有多失敗就不必再贅言,完全複製柏林之戰時的經驗、而無革新的俄軍為世人示範了何謂失敗的戰術,一昧的投入兵力而無良好的步戰協同,即使是曾令北約聞風喪膽的T-64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在戰場上有三輛以上被車臣游擊隊的RPG 、反坦克炮擊毀,兩輛負傷而還。

事實上, T-64的設計固然優秀,卻是為了在歐洲平原上撕裂一道口子而設計的,因此設計了低矮的炮塔、防禦力優異的複合裝甲與高爆反應裝甲,使乘員減少、空間更能妥善運用的自動填裝機,在車臣戰場上最為重要的城鎮戰能力卻出奇的貧乏。這也是那年代坦克的通病,大部分的坦克都未著重城鎮戰這一區塊,畢竟除了以色列的馳車系列是一特例外,雙方的假想戰場都是平原,城鎮戰的能力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T-64,蘇維埃赤色之錘,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曾令北約膽戰心驚

T-64複雜的機械性讓他在部隊中一直無法獲得良好的妥善率,也讓他的價錢水漲船高,對蘇聯軍方而言, T-64要是全面取代其他坦克而無T-72做為高低搭配,那價錢定會讓他們想撞克林姆林宮自殺,這也就是為什麼T-64在服役生涯中一直是為居王牌的地位,這種高價的坦克只能少量(對蘇聯軍方而言)配發部隊,故T-64在歐洲戰場的設定是,在戰爭一爆發時, T-64就要以雷霆萬鈞之勢清空北約的先進主力坦克,如豹一、 M60等,開啟一道口子,讓後續大量的T-72湧入缺口,擴張戰果。

T-64雖擁有比T-72更為舒適的乘坐空間、防禦力,但低矮的車身連帶的讓他毫不意外的繼承了蘇制坦克的通病:炮塔俯角小,僅有-6度,這在伏擊戰時是十分不利的。

話雖如此,做為一款以進攻為己任的坦克, T-64炮塔俯角小這缺點是可以放著不看的。

T-64的成員僅僅有三人,這在戰場上的觀測、平時的維護都帶來極大不便,維護問題在長時間的戰爭中更是會突顯出來。

在冷戰結束後,仍舊使用他們的國家推出了數種改型,除了在冷戰後期就出現、成為新世代蘇聯主力的T-80外(但迄冷戰結束未大量換裝) ,還有參考其後輩: T-84進行改良的T-64U更換射控系統、得以發射的炮射飛彈增加為兩款等型號,且擁有多種旁支,有設計理念常被誤認為與以色列雌虎式重型裝甲運兵車相似的BMPV-64 、 BREM-64裝甲回收車與八輪裝甲車等。

總的來說, T-64是一款優秀的坦克是無庸置疑的,雖然冷戰的結束使他無法在與自己相應的戰場上以戰爭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的龐大族系與受前蘇聯主要會員國的倚重,都說明了它的優秀。

我們不可能看到他肆虐於歐洲平原與北約坦克相抗的場面,但他曾令北約膽戰心驚的這段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