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2021-09-21由 show一把文化 發表于 歷史

我是罐罐,一個有文化的罐罐。

提到華佗,有刮骨療傷,提到張仲景,有香菇醬,華佗和張仲景都在生活在東漢末年,是建安三神醫之二,剩下的那位神醫呢?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我想很多人都不盡瞭解,相比較華佗和張仲景的名滿天下,

董奉

就像是個

“小人物”

,今天罐罐就帶你走近這個“小人物”。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董奉不像張仲景和華佗,一個生於官宦家庭,一個家境殷實,董奉就是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戶,少年學醫,後來因為信奉道教辭去官府小吏的工作,歸隱山林。

董奉的的確確是個小人物,史料上對他的記載也是寥寥幾筆,他沒有著作等身,也沒有什麼明確的行醫理念和成就,但是他的故事卻別有一番滋味。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杏林是中醫學界的代稱,醫者以位列

“杏林中人”

為榮,醫技以

“杏林聖手”

為美,醫德以

“杏林春暖”

為譽。杏林又是從何而來呢?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三國志》記載董奉

“居山而不種田,日為人治病”

,董奉醫術高超,藥到病除,但是分文不取,他只要求被治癒的人在他居住的後山上種杏樹,

“重病癒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

。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鬱然成林。

待到春天杏子成熟,董奉在杏林裡建了一間儲杏室,杏子他也不賣,想要杏子,稻米來換。收來的稻米除了維持他自身的生活外,還經常用來接濟貧苦百姓和斷了盤纏的路人,甚至還把吃剩的杏仁回收起來入藥使用。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小人物”總有自己的小算盤,罐罐就來給你們捋一捋:一棵杏樹可得十盆杏子,杏樹萬株可得萬盆杏子,一盆杏子按一斗米來算,那就是萬鬥米。一斗為十升,十鬥為一石,一升米重1。25斤,也就是125000斤米。這個數字真的蠻恐怖的,一人一天一斤米,董奉不知不覺中就可以拯救數萬的饑民。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晉代葛洪的《神仙傳》還有記載說:董奉的杏林中聚集了許多飛禽走獸,好像是來幫助他管理、看護杏林一樣,來董奉這裡買杏,都不必告知他,把稻米倒進倉庫,取走相同容量的杏子即可。

曾有一人

“置谷少而取杏去多”

,林中的老虎便怒而追之,嚇得這人一路踉踉蹌蹌,落荒而逃,等他回到家中,發現剩下的杏子和當時帶過去的稻米一樣多。虎守杏林的傳說也就由此而來,當然,現在看來這只是虛無的神話傳說,但是卻在百姓之間廣為流傳,一葉知秋,可見董奉當時的行醫行善。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建安三神醫都是當時傑出的醫學家,但是各自命運的結局截然不同,華佗是被曹操殺害,張仲景是自然死亡,董奉則是在民間生活了300餘年後才

“羽化昇仙”

,成了亦人亦神的傳說。在民間只有行大善者,才會得道成仙,百姓們都認為董奉是天上派下來的神仙,是來凡間救死扶傷、除危濟困的。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沒有史學家為董奉著書立傳,不像那些大人物,一些瑣事都記載的很詳盡。董奉就是這麼一個小人物,一個轉身可能就淹沒在歷史的人流之中,現代的課本里也沒有他的名字,雖然名列建安三神醫,但沒幾個人記得他。

小人物的價值,不在其成就大小,在於他的價值影響力。

建安三神醫裡的“小人物”——董奉

董奉在山野裡隱居,平凡。但他熱愛著自己的平凡,他的夢想一直都在,他一直在行進的途中……

我是罐罐,一個有文化的罐罐。

不要再悲嘆命運了,與其花時間研究命運,不如花時間整理一下自己,認識一些“小人物”,看需要什麼,擁有什麼,堅持什麼,信仰什麼……

——

罐の寄語

​☟☟☟

撰文/罐罐

編輯排版/罐罐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文章由惜羲相關整理彙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