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2021-09-16由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發表于 歷史

阿曼努拉國王被推翻,土匪也沒有掌握政權,各部落長老一起開了個會,推舉了前國王特別信任的國王衛隊指揮官納迪爾當國王。

據說納迪爾還推辭了一番,有點“三辭三讓“的意思;最後沒擋住各部落長老們的堅持,當上了國王。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納迪爾的統治是鐵腕的,但也給阿富汗打下來基礎

納迪爾是從國外回來的,“多斯特大王”的血統已淡化。實際上他對阿曼努拉國王的改革,有些東西是認同的;但是,看到阿曼努拉國王悲慘的下場,他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主義,轉而堅定擁護舊的制度,清除阿曼努拉改革的一切東西。

納迪爾接手的阿富汗是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阿曼努拉的改革半途而廢,新的體制沒有建立,舊的體制卻被破壞;軍隊也因為不支援國王被搞得名聲掃地,國內到處是叛變;阿曼努拉臨逃走之前還廢除了自己立的“秩序之書”,國家又回到沒憲法的樣子。

為了儘快建立穩固的通知,納迪爾就要“亂世用重典”。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首先,納迪爾確認了部落長老、地主的財產權,有錢合法;

第二,以國家名義在街頭執法的“宗教警察”又出現了,單身女性出門的會遭到盤問、不穿罩袍的婦女會遭到鞭撻和羞辱,不戴面紗的婦女會遭到掌摑;

第三,和前國王關係好的大家族遭到清算,比如阿曼努拉關係匪淺的恰希家族,家族長老未經審判便被處決,家族其他主要成員則當著納迪爾的面被活活打死。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

納迪爾以鐵腕重建軍隊,剿滅叛亂,幾年功夫,軍隊人數就達到4萬多。

最後,他還通過了“君主立憲制度”的新憲法,繼承了

阿曼努拉搞的基礎建設、銀行交通、大學教育、留學制度等,因為這些措施對阿富汗是有好處的。

無論什麼樣的制度,只要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堅持下去,總會有結果。所以,納迪爾的做法有他內在的合理性。

但是,縱觀阿富汗歷史,每到國家發展的關鍵時刻,總是被外界的力量給無情打斷、改變。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比如阿曼努拉國王的政策,好好幹下去也沒有問題,卻因為各種莫名其妙的原因中斷了;納迪爾掌權以後,改弦更張,實際也沒有什麼對錯,也可以發展,但是,歷史的慣性出現了。

1933年11月8日,納迪爾在參加一所高中的畢業典禮時,被一個從小生活在恰希家族的學生開槍打死。

納迪爾幾個兄弟是從國外回來的,雖然其祖上是阿富汗高官,但在阿富汗部落裡,他們的根基不深;所以,納迪爾被刺以後,阿富汗各部落靜悄悄地,都在等著看國家的反應,都在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防備不測。

阿富汗就是這樣,部落、大家族的存在感比國家的存在感強。“院子裡的一條好狗強過首都裡的國王”,這是阿富汗的諺語,很多部落百姓壓根不知道國家是什麼、國王是什麼。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國家幾乎亂得一塌糊塗,部落卻超級穩定,老百姓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國王被刺殺,他那幾個掌握秘密警察、軍隊大權的兄弟展開了殘酷的報復:恰希家族的所有成年男子全部被處決,女眷和孩子被投入監獄,其命運可想而知。

這也符合阿富汗“血親復仇”的傳統,儘管慘絕人寰,但部落勢力卻能理解,他們也是如此行事。

納迪爾年僅19歲的兒子查希爾·沙阿繼承了王位,一切平穩有序、按部就班。

納迪爾的三個兄弟,也就是查希爾國王的三個叔叔主持了國家大局,他們三人,一個當首相,一個當國防部長,一個當外交部長,國家元首的活叫三人分攤了。

查希爾國王幸福地過日子就好,實際他也非常幸福,本來他就溫厚寬容的人,贏得大家的稱讚;隨後的幾十年,是阿富汗幸福的黃金歲月,國內超級穩定、國外左右逢源。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查希爾國王

國內穩定,得益於他們的政策,國家權力掌握在國王三位叔叔手裡:他們強硬地壓制社會反對力量、寬厚地對待部落長老們的權利。

對於國內反對國王以及國王統治政策的聲音,一概強力打壓,一個公開發表演說反對查希爾國王的大學老師,不久就失蹤了,就好像從來沒有這個人似的。國王永遠是風度翩翩的、雍容華貴的。

國王和三個叔叔知道部落不能得罪,他們對部落非常寬容;只要部落自己能處理的事,他們基本不插手,這也體現了他們的靈活與寬容。

比如婦女出門要穿黑衣、面紗,宗教警察在大街上抓得很嚴,但部落內部怎麼樣,是他們內部的事,政府不管;喝酒也是一樣,你在部落喝醉了政府都不管,但出了部落政府聞到酒味就抓。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內政上的“緊”與“松”,部落長老們很願意接受,這樣不但沒有弱化他們的權力,反而增加了他們在部落內部的權威;不像以前的國王,改革得翻天覆地,讓部落長老們一點面子都沒有。

在對外交往方面,阿富汗趕上了好時候。二戰爆發,英國和蘇聯對阿富汗的爭奪基本停止,阿富汗還在戰爭中透過糧食、副食品、皮革的輸出,賺到很多錢。

二戰結束,日不落大英帝國也落了,美國主宰著西方世界;沙俄也被蘇聯替代。這兩個大傢伙為了爭奪盟友,在世界上展開全面對決。阿富汗的位置太好了,美蘇都在爭搶。

1946年,二戰一結束,阿富汗就與美國正式建交,阿富汗的首相也由國王的一個叔叔雜湊姆換成另外一個叔叔馬哈茂德。原來的雜湊姆首先非常嚴酷,他改變了國家亂糟糟的局面,現在的馬哈茂德則寬厚很多,國家內的自由派逐漸進入政治格局,更多的年輕人進入統治架構,有一個從法國回來的達烏德當了國防部長,阿富汗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達烏德

對美國和蘇聯來說,阿富汗都是必須搶下的目標。美國對阿富汗的嚮往比英國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社會主義的阿富汗”是美國不能容忍的;

對蘇聯來說,阿富汗不容有失,自己的鄰居都不相信自己,誰還相信自己呢?

擺在阿富汗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加入蘇聯的“社會主義”大家庭,要麼擁抱“自由民主”的美國一邊。

想中立,那是不可以的,英國和沙俄爭奪的歷史就告訴了阿富汗:中立帶來的就是兩邊都打。

1953年,達烏德成為阿富汗第五任首相,他從小在印度長大,對西方世界的價值因為熟悉,所以厭惡;他對蘇聯的政策抱有很大的興趣,與阿富汗左翼關係不錯。

達烏德上臺後,既不倒向美國,也不倒向蘇聯,也不中立;而是站在重要的地理位置,笑而不語,等著美蘇兩大強人表態。

美國也立即對他展開“援助”攻勢,出錢出人在阿富汗的赫爾曼德河谷上建了一座水壩,還幫阿富汗對農業進行了現代化改造,極大改變了原來落後的面貌。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見美國對阿富汗的援助如此不遺餘力,蘇聯也坐不住了,他們幫助阿富汗建設食品工廠、發電廠;他們還利用自己和阿富汗臨近的優勢,向阿富汗低價出口石油和天然氣;不限量向阿富汗提供建設用的鋼筋、水泥;進口阿富汗的羊毛、棉花和水果。

實際上,蘇聯並不缺羊毛、棉花,這些東西蘇聯自己也在想辦法出口;但為了幫助阿富汗,蘇聯寧願虧錢也從阿富汗進口。

尤其是從阿富汗進口的水果葡萄,蘇聯壓根就不缺,他們從阿富汗進口葡萄的飛機往往會把葡萄倒進海里。

美國等西方國家見蘇聯的援助這麼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又另開戰場:援助阿富汗的教育事業。

他們幾乎承包了阿富汗的教育,各個學校都有英語、法語、德語課,就是沒有俄語課;大學不夠可以到美國等國家去留學,或者美國教授來阿富汗上課。經過這麼一搞,阿富汗普遍對西方好感,對花錢援助更多的蘇聯反而陌生。

就這樣,美蘇兩個你來我往,互相比著給阿富汗援助,你給貸款、我給軍援;你建工廠、我建大學;你幫著建民航、我低價賣客機;你幫他修建公路,我給運來不要錢的瀝青······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阿富汗這一段時間真的幸福,大街上到處是外國人,這些外國人要麼來旅遊,要麼來建設;這一時期阿富汗社會也開明很多,王室婦女帶頭不戴面紗,素面朝天地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這在以前不可想象,阿曼努拉國王就是這麼丟掉王位的。

現在,喀布林街頭幾乎沒有戴面紗的,夏天的女孩短褲、吊帶衫是常見的打扮。

國家一天一個樣子,民眾的思想也日趨活躍,國家治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這些有知識的年輕人大多都是從國外留學回來,他們進入政府,不可避免要擠壓保守勢力的利益,弱化部落的控制,挑戰王室的權威,這給將來的變化埋下了伏筆。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橫亙在阿富汗人心頭的還有“普什圖問題”,這是英國人留下的麻煩,英國人當年喜歡亂劃線,特別是圍著印度周邊瞎劃,比如所謂的“賣科碼紅線”。

以前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體的,他們和阿富汗接壤,英國人在邊界劃了一道“杜蘭德線”,把大部分普什圖人住居的地方劃到印度;巴基斯坦獨立後,就留下“普什圖人”歸屬的問題。

現在的“塔利班”是普什圖人的組織,還分“阿塔”和“巴塔”,英國人留下的禍根現在還在發炎。

美國人想叫阿富汗認下這個“杜蘭德線”,這相當於阿富汗丟失大片國土,而巴基斯坦也出現了“普什圖主義”,他們要投票表決是否歸順巴基斯坦。

達烏德說什麼也不幹,他是個堅定的、狂熱的普什圖民族主義者,他要用最強硬的手段來反對巴基斯坦普什圖主義;達烏德想要美國給武器援助,在軍事上征服,但美國拒絕了,因為美國更不願得罪和失去更重要的巴基斯坦。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1960年,達烏德決定單方面關閉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邊界,這看起來是一個自殺式的決定,因為阿富汗關閉與外界的聯絡,就是砍掉自己一半外來援助;

而達烏德明顯是想進一步靠近蘇聯,這也是蘇聯希望看到的局面,他們快樂地加強了援助。但這絕不是美國人希望看到的,美國人甚至非常憤怒。

這時候,阿富汗王室出手了,查希爾國王親自下令:撤掉了達烏德的首相職位,自己兼任首相。

國王的決定無可厚非,他有這個權力;國王也給足了達烏德的面子,說了很多感謝之言。

總之,當時阿富汗當權派就是不想太靠近蘇聯;更加不想王權受損。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1963年,阿富汗國王還有這個權力和威望,也能得到部落支援,達烏德再能幹、有權,他也只好退休,交出權力。而這時的喀布林已經擁有6家電影院,好萊塢、寶萊塢的電影到處都是,女人接吻、唱歌、穿緊身衣跳舞已不新鮮,大街上時髦女郎連乳溝都若隱若現。

其它阿富汗的大城市也正在掀起建造電影院的熱潮,但是,風向正在改變,亂局正在到來;因為美國的“民主”來了。

阿富汗左右逢源、幸福得冒泡的日子:美、蘇爭著幫他們搞建設

頂部